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青春时光》总体资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14:1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部分 内容导航

  一、内容简介

  第一单元作为七年级下册的起始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统领下册各单元。本单元从“身体—心理—精神”的整体状态来认识和看待初中学生的生命成长,引领学生觉察青春期的身心变化,积极悦纳生理变化,直面矛盾心理,开发创造潜能;引导学生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激励学生自信、自强,拥有向往“至善”的精神追求。本单元包括三课。

  第一课设计了“悄悄变化的我”和“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两框内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从身体、心理和思维发展三个角度了解青春期的发展状态,以积极的姿态应对青春期身体和内心变化带来的困惑,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

  第二课设计了“男生女生”和“青春萌动”两框内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学会正确对待性别差异;懂得与异性交往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正确认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

  第三课设计了“青春飞扬”和“青春有格”两框内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探索青春的意蕴和表现,了解自己内心的成长渴望,寻找青春飞扬的力量,点燃自信的青春热情,树立自强的青春态度;学会把握青春,做到“行己有耻”,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青春期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学会全面看待青春期的变化,丰富自己的思想,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了解男生女生的特点,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自信自强,把握青春时光。

  三、核心观点

  1.正视青春期身体变化,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也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

  2学会独立思考,具有独到的见解,同时接受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3.培养批判精神,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4.与异性相处,需要我们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5.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6.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7.“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每个人都可以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第二部分 名词释义

  1.学贵有疑。出自明代陈献章劝导学子的一句话。原文:“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意思是:学习贵在善于思考,心存怀疑,如果有小的疑问和困惑,就会有小的进步,如果有大的疑问和困惑,则会有大的进步,怀疑,是觉醒领悟的基础。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意思是: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言有物而行有格:说话要有实质内容,行动要讲品格、原则。出自《礼记·缁衣》。原文:“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言有物”是语言规范,即说话必须要真、要实、要有根据;不信口开河,不捕风捉影,不胡言乱语,不虚假夸张。“行有格”是行为规范。即做实事,做好事,言行一致。不只说不做,不避重就轻,不损人利己,不违纪犯法。

  4.行己有耻。出自春秋《论语·子路》,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意思是,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作‘士’呢?”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称作‘士’了。”对自己的行为能持有羞耻之心,也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一个人有了内心的良好修养以后,不可以每天只陶醉在自我世界,一定要出去为这个社会做事,要忠于自己的使命,要做到“不辱君命”。这是孔子说的“士”的标准。

  5.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出自战国时期孟轲的《孟子·公孙丑上》。原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意思是有羞耻憎恶的心,是义的开始。羞恶(xiūwù):因自己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对自己或别人不好的地方感到羞耻厌恶。

  6.闻过即改。出自岑文本《谏太宗勤政改过书》。原文:“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意思是,有过错便需要立即改正,虚心听取臣子建议。作为一个明君,您对臣子要用人不疑;说出去的话,一定要让臣子信服。

  7.知耻而后勇。出自《礼记·中庸》。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大学里所讲的圣王之道,在于发扬人心固有的光明的德性,在于革新人们的不良习俗,在于使人们达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

  9.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出自《孔子世家赞》。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意思是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看见贤者,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做得怎么样。

  12.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出自朱熹的《论语集注》。意思是:每天都要做自我反省,有错误就改正,没有错误就当作自我勉励。

  1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意思是:年轻人聪明智慧,国家就聪明智慧;年轻人富有,国家就富有;年轻人强盛,国家就强盛;年轻人独立,国家就独立;年轻人自由,国家就自由;年轻人进步,国家就进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14:15:3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
第一课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正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追求内外兼修的青春之美,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教学重难点:正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第二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发挥青春期思维长处,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独立和批判意识;掌握开发创造潜力的方法,自觉挖掘自身潜能。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独立,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
  教学过程:






  第二课第一框《男生女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男生女生性别特征的不同,发现男女生各自的性别优势,学会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认识到男生女生之间差异的存在,正确看待自己的性别角色;以客观的态度正确对待男女生性别差异。
  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识男女生的性别优势;做到男生女生优势互补。
  教学过程:







  第二课第二框《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道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正常性与必要性;了解并掌握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懂得在交往中自重自爱,尊重他人,做到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学会以正确态度对待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促进自身个性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把握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懂得萌发对异性朦胧的情感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教学过程:










  第三课第一框《青春飞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对青春渴望的原因和意义;知道自信、自强对于青春成长的意义;培养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体会青春的美好,感受青春的可贵,懂得如何把握青春;感受青春的魅力、释放青春的活力,激发青春的热情,树立自信、自强的青春态度。
  教学重难点:自信对于青春成长的意义,如何培养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树立“行己有耻”的底线意识,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并逐步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树立“行己有耻”的底线意识;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14:16:0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部分 活动指南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

  1.比一比:“一年前的我”与“现在的我”(教材第2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观察来感知青春期生理变化,用发展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变化,感受自己的成长。

  操作步骤:

  (1)填写表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表格,也可在表格中列出其它项目进行填写。

  (2)分享内容。填写后学生分享交流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由此引出本课主题,说明自己由身体外形到内部器官,随时间推移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达成目标: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多方面的生理变化,并能够感受到自己成长的过程。

  2.出谋划策:解决身体发育的困惑(教材第4页)

  设计意图:通过三幅漫画展现青春期学生因身体外形变化产生的困惑。这些困惑有对外在美的感知,也有因与同龄人比较而感到难堪等学生常见的困惑。本活动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在评价过程中形成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悦纳及对他人的尊重。

  操作步骤:

  (1)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进行观点分享。倾听学生观点,对偏差观点进行及时的展开与引导。

  (2)归纳总结。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达成目标:正视身体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惑,能够对这些变化有科学的认识,树立悦纳生理变化,尊重他人的态度。

  3.阅读感悟:魏蓉的故事(设计的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龄人魏蓉的故事的阅读,深入认识并理解青春的“美”。

  操作步骤:

  (1)阅读体验。学生阅读材料,感受魏蓉的青春成长经历。

  (2)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思考“魏蓉美不美”这个问题,思考青春的美更丰富的含义。

  (3)归纳总结。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达成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和交流,引导学生明确青春的美不只是外表的美,更是内在美,应该努力提升自己,追求更丰富的美。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1.探究与分享:“酷”与独立思考(教材第10页)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指导学生走出独立思考的误区。“酷”是个性化表达,个性表达要有底线。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法律要求和“真、善、美”标准是个性化表达的前提条件。表现个性要尊重公序良俗,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利。

  操作步骤:

  (1)讨论交流。阅读材料,辨析问题。

  (2)归纳总结。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达成目标:通过对“酷”与独立思考关系的思考,学生的辨析能力有所提升,澄清何为真正的独立思考,形成对独立思考的正确理解。

  2.观点聚焦:关于是否打疫苗的不同观点(设计的活动)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的社会热点问题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理性看待社会中人们发出的不同声音。在分析过程中,了解批判的过程,理解批判的意义。

  操作步骤:

  (1)交流讨论。教师可提供适当科学知识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思考。

  (2)分享思考。分享中包含自己批判的过程及批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归纳总结。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达成目标:通过观点聚焦,让学生清晰批判的过程,感受批判的意义,明确批判技巧及注意事项。

  3.探究与分享:四位同学的表现(教材第12页)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侧重对创造的概念进行辨析。四位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创造,但其中有的表现属于创造,有的不属于创造,在辨析中明确创造应该具有开创性和新颖性。同时,在对第二问的思考过程中,感受创造的多姿多彩。

  操作步骤:

  (1)阅读思考。学生阅读材料,对四位同学的表现有基本认识。

  (2)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四位学生的表现是否是创造,并说明理由。在第二问分享中,鼓励更多学生分享,以此感受创造的多姿多彩。

  (3)归纳总结。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达成目标:通过对不同表现的辨析,明确创造的含义,同时,也能够为自己多姿多彩的创造实践奠定基础。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男生女生》

  1.运用你的经验:男生女生(教材第14页)

  设计意图:本活动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通过比较孩童时代男生女生在喜欢的玩具、图书和游方面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男生女生爱好的差异,引领学生从横向对比中初步感受男生女生的不同从纵向对比中体会生命的成长。

  操作步骤:

  (1)提出问题。本活动没有设计情境,直接呈现两个问题。可增加一小段导语,如人类社会由男人和女人组成,我们的班级既有男生也有女生,那么,男生女生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2)探讨交流。男生喜欢洋娃娃,女生喜欢汽车、枪等,容易引起学生的哄笑,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尊严,引导学生尊重个性差异,从群体角度对比男生与女生的不同。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可以增加一个问题:“你知道男生女生还存在哪些差异?”

  达成目标:引导学生懂得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女生在生理方面的差异会更加明显,了解男生女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2.探究与分享:性别角色(教材第15页)

  设计意图:活动旨在了解学生受性别刻板印象影响的程度,引导学生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影响。

  操作步骤:

  (1)角色归类。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己对性别特征的认识进行分类,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分类标示,增强视觉效果。教师也可以适当增加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例如:认识性别角色对我们自身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性别刻板印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给的四幅图片,并说说哪些图片符合人们对性别角色的要求,哪些图片不符合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为什么。

  (3)阅读材料。文字材料是对图片的说明和补充,在学生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材料中“着装和言行是性别表达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们判断一个人性别的重要依据”这句话,并以此为依据,说说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4)各抒己见。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也可以根据学生所持观点的不同展开辩论,引导学生说出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达成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学会塑造自我形象,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3.探究与分享:男生女生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教材第17页)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不因某一方面的优势而自傲,也不因某一方面的欠缺而自卑;同时引导男生女生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操作步骤:

  (1)组织讨论。在组织学生讨论“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引导学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欣赏对方的优势,为下一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2)行为竞赛。在开展“男生女生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的活动时,建议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看谁为对方做的事情更多,其目的是促进男生女生相互帮助,这是与异性同学交往的重要方式和原则,为学生学习下一框有关异性交往的内容奠定基础。

  达成目标:引导学生懂得不同的性别各有优势,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相互理解,共同进步。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青春萌动》

  1.运用你的经验:你心目中的理想异性(教材第18页)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对异性朋友、异性情感有初步的感知,为学会与异性相处奠定基础。

  操作步骤:

  (1)书写卡片。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准备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学生将自己心目中理想异性的特点写在卡片上,增强这一活动的形式感和严肃性。

  (2)梳理归类。教师引导学生对心目中理想异性的特点进行梳理归类,可以从外貌、性格、能力、品质等角度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说说在这些特点中自己更看重哪些方面,为什么,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达成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出现的特殊的情感,引导男生女生结合异性同学写的内容审视自己,如自身具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完善自我等。

  2.探究与分享: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教材第18页)

  设计意图本:活动以青春期学生遇到的典型的青春期烦恼为情境,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分析。帮助小学生懂得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是正常现象,要学会坦然面对,学会调适青春萌动带来的烦恼。

  操作步骤:

  (1)提出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不必过分拘泥于教材提供的问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补充,如结合情境为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你认为小梅是坏女孩儿吗?

  (2)结合材料讲故事。面对活动设计的第二个问题“在成长过程中,你有过类似的苦恼吗”,教师要尊重学生,可以采用让学生闭目反思的形式,也可以引导学生用书写的方式将自己遇到的苦恼向好友或教师倾诉,还可以将问题改为“你知道青春期男生女生还有哪些类似的苦恼”?

  (3)交流分享。针对本活动的第三个问题“你认为小梅和大海怎样才能摆脱苦恼”,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情境中的具体苦恼寻找解决办法,也可以从如何摆脱青春萌动带来的苦恼进行探讨。

  达成目标:引导学生懂得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异性的吸引不仅仅是性别吸引,更是因为我们能从对方身上看到某些优秀品质吸引着我们。

  3.探究与分享:你赞同这样的校规吗(教材第19页)

  设计意图:本活动以“假如某校有这样的校规”的形式,呈现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异性交往的意义、与异性交往应掌握的原则与尺度等问题进行思考。

  操作步骤:

  (1)探究引导。本活动设计的三个问题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感受的设计理念,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体验,即使学生的观点有些偏激,也不要强硬告知学生应该怎样认识、怎样做,而是通过适时的追问,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全面分析。教师组织学生探究第一个问题“你赞同这样的校规吗?为什么?”时,要引导学生对材料中的校规进行逐条分析,在学生发表观点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校规内容,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第二个问题,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行分析,明确异性交往不当可能带来成长的烦恼。对于第三个问题,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校规或班规,并将学生制定的校规交给学校相关部门,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达成目标:提高辩证看问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认识异性交往可能带来的问题,懂得异性交往要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青春飞扬》

  1.探究与分享:青春探索的脚步(教材第24页)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中青春活力的表现,让学生体会到成长的渴望是青春飞扬的前提,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引导学生思考想与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操作步骤:

  (1)头脑风暴。学生每人说出至少十件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包括现在和未来十年以内的,越具体越好。

  (2)思维碰撞。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有人说青年人的想法多数是异想天开,你怎么看?你相信自己所想的事情都能做到吗?你认为别人所想的事情是否都能实现?

  (3)形成共识。教师总结:青春拥有无尽的遐想,令我们拥有尝试做更多事情的冲动和勇气;青春的憧憬成就理想,指引我们在青春探索的路上永不停歇。

  达成目标:复习关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内容,知道面对青春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憧憬,懂得要对理想的实现进行合理的规则,不断的探索。

  2.探究与分享:飞翔的羽翼(教材第25页)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成长的渴望,引导学生寻找青春飞扬需要依赖的一些要素,如激情、自信、自尊、自强、规则、宽容等,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青春的真正力量该如何体现,将青春探索的脚步引向自信、自强。

  操作步骤:

  (1)播放歌曲。教师播放歌曲《飞得更高》,配以反映青春飞扬的图片。

  (2)交流分享。学生交流分享活动中给出的六个词语与青春成长之间的联系,可以举例。

  (3)补充完善。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能够想到的助力青春成长、丰满青春羽翼的词语写下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教师点拨。教师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自信、自强,引出下文。

  达成目标:知道“激情”“宽容”“自信”“自尊”“自强”“规则”是助力飞翔的力量,点燃自信的热情,懂得青春不能只有激情和渴望,更需要在青春探索的路上自信自强。

  3.探究与分享:自信者的风采(教材第26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领略自信者的风采,观察自信者的表现,启发学生从言谈、举止、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建立和培养自信。

  操作步骤:

  (1)观察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幅图片,说一说自己领略到的自信者的风采。

  (2)进行列举。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还观察到哪些自信者的表现。

  (3)自我反思。学生对照自信者在言谈、举止、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表现,反思自己的问题与不足,找出改进方法。

  达成目标:了解自信在生活中和各种表现,引导学生改进自己不够自信的地方,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培养自信。

  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1.说一说:田字格的作用(教材第27页)

  设计意图:田字格是初学汉字者用来规范和引导书写的模板,借用它来解读青春有格,不仅形象,而且易于理解。青春有格,是一种规范基础上的引导、引领,也是约束,明白这些有利于学生走向自觉和自律。

  操作步骤:

  (1)解读分享。学生讨论田字格对自己写字的作用。

  (2)思考交流。延伸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格”字的释义,进一步讨论用什么来规范和引导自己。

  (3)归纳总结。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

  达成目标:通过活动,学生可以由田字格迁移到做人做事的标准问题,实现对青春有格的初步理解,为后续教学环节奠定认识基础。

  2.阅读感悟:杨震拒金(教材第31页)

  设计意图:利用经典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杨震的言行,同时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与境界,懂得把握底线,加强自律,学会自省。

  操作步骤:

  (1)阅读思考。这个故事是经典故事,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

  (2)分享交流。学生可以从对杨震言行的分析延伸到自身做人做事的底线问题。

  (3)归纳总结。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达成目标:通过分析过程,明确青春成长阶段要特别要注意坚守自己的底线,增强自己的内在修养,提升境界,学会慎独。

  3.探究与分享:普通夫妇为抗疫捐献蔬菜等(设计的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朴实的农民夫妇的行为,引导学生能认识到“止于至善”是可以不断去努力追求的。

  操作步骤:

  (1)阅读体验。学生阅读材料,体会每个普通人都可以追求止于至善。

  (2)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追求止于至善?

  (3)归纳总结。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达成目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联想自己的生活,增强追求止于至善的信心,并懂得用实践行动去追求这一境界。




  第五部分 资源拓展

  1.《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这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每封信就青年们所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责任、爱恋、哲理等,好似一位语重心长的老者在谆谆劝导,又好比一位诚恳真挚的好友在与你促膝长谈。希望同学们静下心来读一读此书,在忙碌的学习之余,能保留自己思想的独立性,学会读书,学会担当。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节选)

  朱光潜

  谈读书

  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兴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读书好比“探险”……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就一个学者。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这一代的青年,这一代的领袖,此时如果毫无准备,想将来理乱不问的书生一旦会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也是痴人妄想。……蔡民先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两句话是青年人最稳妥的座右铭。

  2.烈火英雄杨科璋

  “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至善”,就是大善、大爱,是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杨科璋在自己年轻的生命中,乐于助人、见义勇为;面对严重的灾情,主动请缨,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青春的意义,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站成一座榜样的丰碑!

  “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这是感动中国评委会对于一位因公殉职的消防战士杨科璋的评价。

  杨科璋(1988-2015),2011年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历任玉林市消防支队北流中队副中队长特勤中队副中队长,2014年12月起任玉林市消防支队名山中队政治指导员。

  杨科璋出生于一个武术世家,从小受家风家教影响,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只要遇上能帮忙的事,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有一次,杨科璋和同事一起到农贸市场采购伙食,走到一处僻静的街道,他发现有人抢劫,当即出手勇斗歹徒,救下被劫持者。

  还有一次,杨科璋休假期间去拜访同学。刚到楼下,突然听到楼上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他抬头看,只见8楼一名男孩身体悬空,卡在防盗网格上,危在旦夕。他一边迅速请求支援一边跑上楼,指挥众人上拉下托做好安全防护,对孩子进行安抚。消防队一到,他从战友手中接过液压剪切钳,小心翼翼地剪断防护网,救下了孩子。

  2015年5月29日,玉林市新民社区泉源街一栋9层正在改建的民宅突然发生火灾1名妇女和她10岁的儿子、2岁的女儿被困在五楼。接警后,玉林市公安消防支队调派16辆消防车、65名官兵赶赴现场。此时熊熊烈焰已窜出二楼窗口向上翻卷,一楼通往五楼临时搭建的木质楼梯已被烧毁,而起火楼房周边场地狭窄,举高消防车无法施展,情况十分危急。

  为了在第一时间抢救出被困群众,杨科璋主动请缨,带领3名战友组成搜救组,携带手提防爆灯、空气呼吸器、灭火防护服等救援装备,登上毗邻的一幢6层民房的楼顶,再通过两节拉梯与挂钩梯联用,艰难攀爬上着火房子9楼楼顶。当时,着火楼楼道内毒烟弥漫,热浪冲天,能见度极低,一不小心膝盖、小腿、肩膀就磕到墙壁和台阶,疼痛难忍,杨科璋和战友只能猫着腰,沿着楼梯艰难地往下搜救。每往下一层,烟雾就越浓、空气就越烫。但想到多耽误1秒钟,被困人员就多一分危险,杨科璋毅然决然地带着战友向五楼摸索前行。

  到达六楼楼梯口时,大家感觉进了蒸笼一般,热浪就像刚揭开锅的水蒸气,从楼下迎面涌来,脖子、手腕等皮肤裸露处汗水不停地往外冒,口干舌燥、浑身乏力1名战士犹豫地对杨科璋说:“指导员,我走不动了。”这时,突然从五楼传来隐隐约约的拍门声。人命关天,救人要紧,刻不容缓!杨科璋当机立断,立即带领战友循声摸了过去,迅速打开房门,找到了在火灾中受困的母子3人。只见母子3人已经被有毒浓烟熏得瘫软在地,不断呕吐、痛苦呻吟,其中一名2岁女童还一直大哭。杨科璋果断下达命令:“快,赶紧救人!”并与战友检查被困母子伤情。

  小男孩紧紧抓住杨科璋的手问道:“叔叔,我会死吗?”“别怕!孩子,我们一定会救你们出去!”杨科璋一面安抚惊恐万分的母子3人,一面用空气呼吸器给他们供氧。楼下火势步步紧逼,空气呼吸器开始报警,形势越来越危急,尤其让人揪心的是女童不会使用空气呼吸器,一味号哭,几近昏厥。若原地等候救援,女童随时面临死亡威胁;若集体转移,又没有足够的装备,大家一下子慌了神。

  在这生死关头,杨科璋坚定地说:“大家不要慌,绝不能放弃!我先把小女孩救出去!”并吩咐战友对被困母子进行安全防护自己则用灭火防护服裹住女童,搂在怀里,把空气呼吸器的他救面罩套在女童的头上毅然拉开了房门。女童又哭又闹,使劲挣扎,杨科边哄边调整她的面罩,并在黑暗中焦急地寻找往上转移的通道。突然,一脚踏空,掉进了尚未安装电梯的电梯井里,瞬间失去了踪影……

  当战友们在一楼找到杨科璋时,他已经失去了知觉,仰面朝上,口鼻处都是血迹,双臂成环状,而女童仍被他紧紧环抱在胸前杨科璋以自己的身体充当了“保护垫”,女童得以生还,自己却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参与抢救女童的主治医师事后讲到:“女童如果没有消防战士紧紧抱住,没有这个缓冲力,从这么高的楼层掉下,绝无生还可能。从人体本能的应激反应来说,意外跌跤时都会自然张开双手寻找支撑保护,但他始终没有松手。”

  英雄归厚土,浩然天地秋!杨科璋自入伍以来共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160多人。年轻的他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用忠肝义胆诠释了军人的忠诚与光荣用年轻的生命为群众竖起了一座榜样的丰碑。

  3.子罕弗受玉

  青春期的我们,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思维独立,敢于实践。但孩子们,虽然我们的阅历有所增加,思维也愈发具有逻辑性,可我们的“三观”尚未成熟,面对选择,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行为底线,遵守社会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勿以恶小而为之”,像历史上受人尊敬的子罕那样,坚守底线,明辨是非磨砺意志,拒绝诱惑。

  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贤臣。于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时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为“司城”。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位列六卿。

  “子罕性情高洁,廉洁自律,光荣事迹广为流传。《春秋·左传》中就记载了一个“子罕弗受玉”的故事: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指鉴别玉器的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宋国有人得了块玉,拿去献给当权的大官子罕。子罕没有接受。献玉的人说:“给做玉器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贡献的。”子罕说:“我把不贪心作为宝,你把宝玉作为宝;我若是收下你这块玉,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人留着各自的宝物好啊!”那人听后跪下磕头,说:“我是个小小老百姓,藏着这么贵重的宝物,实在不安全,献给您也是为了自家的平安啊!”于是,子罕把献玉的人安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玉人替他雕琢、加工,使献玉者变得富裕后,才让献玉者回到他自己的居所。

  子罕明辨是非,廉洁自律,受人尊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6: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