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第一课时说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10:1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

  编写依据:《课程标准》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中第8条“体现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也有对公共生活中培养规则意识的要求。同时本课响应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公共参与”素养。

  《友善相待 文明有礼》这一课时从公共生活的“共同参与”角度,培育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规则,重点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通过对公共生活中现实案例的分析,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要建立联系,在社会生活中要自觉提升自身的公共意识、他人意识,因为个人文明素养的提高不仅关系到公民的自身形象,更是文明社区、公共生活建设的需要。

  公共生活这一话题学生比较熟悉,在中低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有过接触。但是,原来的学习主要围绕对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来体现友善,而本课是从公共参与的角度理解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公共参与的实践中不断辨析与反思,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培养学生的公共教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友善相待、文明有礼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但作为公共生活的参与者,友善待人、文明有礼不仅体现个人素养,也是构建和谐公共生活的需要。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社会的受益者,提升学生的公共意识,这是学生的知识增长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在公共生活中应为他人着想”的观念,因此,本课需要在此基础上迁移这一概念进行下位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公共生活靠大家”,愿意做一名有公共教养的人。另外,通过对本课中事实案例的不断剖析与反思,从自身到社会尝试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生的思维生长点。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树立相互理解和尊重、平等相待的观念。

  2.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懂得公共生活中共同参与和奉献才能享受美好的公共生活,认识到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提升文明意识。(教学重点)

  3.通过为创建文明社区建言献策的活动尝试多角度分析并解决问题,树立服务社会生活的意识,培育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教学难点)

  本课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以“参与公共生活我支招”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输出本课学习的结果。结合课堂所学,在“享受美好公共生活的同时,应具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的大概念下,通过对大量社会生活中案例的辨析形成正确认知,最后用建言献策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突破难点。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活动一: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公共空间,并且认识到公共生活中要有规则意识,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公共生活当中呢?我能为他人做些什么?”从而引出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设计意图:由前面的课程知识导入,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角度理解友善待人、文明有礼对构建和谐社会生活的意义。

  活动二:友善相待 参与公共生活

  这个环节分以下四步展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友善待人,认识到“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平等待人”都是“友善”的体现,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在公共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对身边的亲友友善相待,也应对陌生人予以理解及适当的帮助,尤其是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与保护。

  第一步:“新闻案例 感受友善”。

  展现教材中的新闻案例,带领学生就“有人说,餐馆老板不仅提供的是免费早餐,更是浓浓的爱心,你同意吗?”这一观点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就是“友善”的体现。

  第二步:生活点滴 传递友善。

  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领学生思考在遇到“有人问路时,邻居需要帮忙时,遇到小同学摔倒时,餐馆服务员为我们上菜时”我们可以提供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在辨析中理解友善离不开人们的相互关爱与帮助。

  第三步:保护尊严 感悟友善。

  展示问题:社区衣物捐助方案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而明白人们友善之举也需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第四步:法律法规 彰显友善。

  通过对活动园中法律法规内容的学习,认识到我国从法律层面是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

  通过这四步的学习,认识到友善相待不仅是社会公序良俗的一种体现,更是文明社会法治意识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法则,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活动三:文明有礼  培育公共意识

  第一个层面——“参与公共生活 践行文明言行”

  提问“构建和谐的环境到底与个人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思考,通过情境讨论不文明行为会造成的影响,不断剖析不文明行为的危害。通过三个情境(公共场所随处扔垃圾,展馆内大声喧哗,公共生活中排队加塞儿等不文明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不便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文明有礼在公共生活中的必要性。由于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常常引发大众的不满,所以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往往在公共生活中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第二个层面——约束个人行为 珍惜良好形象。通过教材活动园中周总理在上学时期常以“容止格言”来规范自己言行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要从小学会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学习,知道看似不起眼的小节问题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公共参与素养,所以我们要时刻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公共生活,赢得他人的尊重。

  活动四:遵守新规《条例》 争做文明市民

  文明有礼不仅展示了个人形象,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由书中情境“小刚的不文明行为会造成哪些影响?”的提问,激发学生的讨论和反思,从而知道在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言行都是不管不顾,心中没有他人意识的体现。这样的行为对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极为不利,必须加以纠正。

  为了加快和谐文明社会的建设,各个乡村和城市都制定了文明新规。以《北京市文明促进条例》为例,各省市以立法的形式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同时以惩戒的方式引导人们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为提升国民素质,各级政府不断发力。

  设计意图:自律加他律的方式对规范公民文明行为起到了正面促进作用。友善相待、文明有礼不仅是人与人相处的法则,也是公共教养的体现。

  友善相待,文明有礼地为参与公共生活,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不断讨论、剖析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学生逐渐理解了个人的文明素养对创建一个文明社会的价值,从而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当中去。那又如何实践呢?我们选择以“创建和谐文明社区 共建美好公共生活”为主题撰写建言的方式,将本课内容学以致用,由知导行。

  这是一个由知导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唤醒学生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过程。第一步,根据提示,选择建言的类型;第二步,在参与公共生活中从友善相待、文明有礼的角度谈谈自己社区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而提出建言。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知识迁移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他人意识和公共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教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个活动,从生活案例引入,通过社会中的正能量影响学生,再到辨析不文明行为给他人乃至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真实的情境里理解并践行“享受美好公共生活就应该具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的理念,树立他人意识和公共意识。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深层剖析理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最终,运用所学为争创“文明和谐社区”建言献策,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公共教养和社会责任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0: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