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4课《上学路上》教学活动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10:0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4课 上学路上

  教学目标:

  1.熟悉自己的上学路线,知道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

  2.知道上学路上有很多关爱自己的人,感受爱与温暖。

  3.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常见交通标志的含义。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不同的上学路

  1.请学生回想自己的上学路:自己的上学路线是怎样的?都经过了哪些地方?路过了哪些明显的标志物?路上经常会遇到哪些情况?

  2.请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上学路线。

  3.展示:把自己的上学路线讲解给大家听。

  4.提问:除了自己每天走的上学路,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上学路?

  5.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4~15页,找找都有哪些不同的上学路,交流这些上学路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6.小结: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上学路也不一样。不管怎样上学,我们都要平安、快乐地到学校来学习。

  【设计意图】

  本活动让学生了解因为生活环境不一样,所以上学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相同的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要平安、快乐地来到学校。通过进一步熟悉自己的上学路,让学生关注上学路上的安全。



  活动二:做个小小安全员

  1.出示教科书第16页的四幅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中的学生正在做什么。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图中这样的做法安全吗?容易受到哪些伤害?

  3.提问:如果你看到这样的行为,你会怎样劝阻他们?

  4.教师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到校方式分组,如乘坐公共交通的同学为一组或者几组,坐自行车的同学为一组或者几组,乘坐电动车、私家车、步行等出行方式进行分组。

  5.讨论:不同的上学路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安全到达学校?讨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同学的上学方式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6.小结:在上学路上,不安全的行为容易给我们带来伤害,一旦发生危险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上学路上,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出行安全。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讨论上学路上常见的安全隐患,在思考讨论后明确怎样做才是安全的行为,督促自己养成安全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三:感受路上的温暖

  1.课前教师拍摄学生上学路上的场景,把关爱学生的人和学生一起拍照。

  2.游戏:“猜猜他是谁”。教师出示照片,把在上学路上关爱学生的人加以遮挡,请学生猜猜这个人是谁。

  3.随着学生猜测,教师揭示谜底,帮助学生感受上学路上有哪些人在爱护着自己。

  4.提问:做了“猜猜他是谁”这个游戏之后,你有什么新发现,有哪些新想法?

  5.讲述故事:把自己上学路上观察发现的温暖故事讲给大家听。交流为什么这么多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在关心、爱护我们。

  6.小结:在上学路上,不管是家人、志愿者、学校门口的工作人员、路上遇到的警察叔叔……大家都在关心、爱护着我们,关心我们的成长。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真实的场景,引导学生发现、感受自己生活中受到的关心与爱护,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温暖、愉快的。




  活动四:模拟演练“我是小交警”

  1.请学生课前观察,自己在上学、放学路上,看到过哪些交通标志,把自己看到的交通标志画下来。想想这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8页,看看图中都有哪些交通信号,这些信号提示人们应该怎么做。

  3.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画的标志图,讲讲它们有什么含义。

  4.模拟演练:教师可把教室地面布置为学校周边的路况,如在地面画上斑马线,准备红绿灯指示牌,等等。将学生分组,组内学生进行分工。有的学生负责出示交通信号,有的学生按照交通信号的要求去做。班内其他学生当小交警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价。

  5.读儿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教材第19页下面的儿歌。

  6.小结:上学路上有很多交通信号,提示我们注意安全的还有汽车的喇叭声、交警叔叔的提示等。这些信号都在提示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设计意图】

  本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知道听从信号指挥、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具有保证自己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12: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