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技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 3、特点: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主要成果: 人物 | | | | | | | 发明诸多家电(白炽灯泡等),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 | | | | | | | | | | | | | | | 煤气内燃机 | | | | 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 | | | 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
冯如“中国航空之父”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瑞典)诺贝尔: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2、(美)海厄特: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3、(法)夏尔多内:人造纤维 四、影响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普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3、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2)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多。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劳动者 2、大众教育 (1)背景: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2)国家:英、法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德国建立初等、中等、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二、城市化 1、背景 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但城市缺乏统一规划 2、城市化的措施 19世纪中期,卫生条件改善。排水设施、街头照明、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设施 3、影响:生活方式发生着变化 三、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 资本家获得极大的财富,工人高强度劳动却难以生存。工人反抗斗争日趋激烈。(破坏机器的卢德运动) 2、环境污染:废气、废水污染大气、河流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一、科学家 1、牛顿(英) (1)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成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达尔文(英) 《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3、巴尔扎克(法) 《人间喜剧》(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展现了法国社会变迁史。 4、列夫·托尔斯泰(俄)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揭露俄专制主义和地主对农民的压榨,又否定暴力革命) 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5、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熟) 6、梵高:《向日葵》、《夜间的咖啡馆》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背景: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为争夺市场、原料、投资场所而瓜分世界,相互之间的竞争也酝酿着战争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1)“三国同盟”:德、意、奥(德为核心) (2)“三国协约”:英、法、俄(英国为核心) 结盟目的: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 3、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后果)。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2、开战: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三、大战进程和结果 1、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 2、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5、战争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6、影响: (1)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2)美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成为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标志。 (3)削弱了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背景: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二月革命(1917年3月)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措施:未满足人民对土地、面包、和平的需求。而是继续作战。 二、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背景: (1)一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解决俄国社会矛盾 2、时间:1917年11月 3、领导者:列宁 4、结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 5、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三、开辟新时代 1、政治: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政权机关 2、经济:大工业、铁路、银行收归国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和寺院土地,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3、军事:废除旧常备军,组建红军 4、外交:废除沙皇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颁布《和平法令》。 四、历史意义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2、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2)实质:一战战胜国召开的分赃会议。 (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国,尤其是德国。 (4)会议特点:大国强权,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 2、操纵国:英、法、美(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3、内容 (1)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归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承认奥地利、波兰独立。 (2)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赔款委员会) (3)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不超10万人 (4)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瓜分(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世界领土和称霸世界) 4、凡尔赛体系 对德国的和约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的条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建立国际联盟。 二、《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9个参会国) 背景:为调整英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由美国主导召开会议。 2、《九国公约》 (1)内容: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和维护各国在华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2)实质: 使“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