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分内容是新版二年级教材里新增加的,主要教学通过不同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拔河比赛的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班要举行一次拔河比赛,你们愿意参加吗?愿意!孩子们情绪高涨。我准备第一队选10人,第二队选6人,可以吗?教室里立刻像炸开了锅,“不行,这样不公平!”“那怎么办?”我问。
生1:“把第二队增加4人。” “为什么?”“和第一队人一样多才公平。”
生2:“把第一队减少4人。” “为什么?”“和第二队人一样多才公平。”
生3:“把第一队选2人到第二队。”“现在两队都是8人,也是一样多。”
这是我在二(2)班上课时学生的答案,跟课本上出现的以及我备课时预设的一样。不过,在二(3)班上课时,有好几个这样的声音:
生4:“老师,可以把第一队去掉1人,第二队加上3人。”
生5:“老师,还可以把第一队加上2人,第二队加上6人。”
说实话,这个答案我是没有想到的,甚至在这几个孩子说出来后我还思索了下。我想可能是我在备课时被后面的内容牵绊住了吧,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一般都是通过增加或减少某一种物体的数量,使两物体数量相等,调整后总数量也相应的变化了。所以我也一时思维定势了,认为只有那3种方法。孩子的思维永远都是你意想不到的。
接着我进行了小结:其实要想比赛公平,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这两队——人数一样多。是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同样多”。(板书课题)
教学例3时,孩子们说出跟情境题同样的想法时,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它并没有对调整后的两串彩珠的数量提出限制条件,只要两串数量相等就行了。
这样的问题结构开放,解法灵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不过,在后面想想做做的解决问题里,体现的还是最基本的三种思路。
其实,我觉得平时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更深更好的钻研教材,并且备课时候能充分预设孩子们的答案,这样上起课来才得心应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