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第十一课《信息传递》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6 22:5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十一课 信息传递
教学内容:信息传递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2. 通过调查,培养学生学生养成主动收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习惯。
方法与过程
1、本次活动使学生通过了解、采集、交流的过程,感受现代信息交流给人带来方便,明白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使现代通讯、网络更好地造福人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生养成主动收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辨别生熟鸡蛋的方法,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初步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本次活动2课时完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可以以古代烽火传信息的故事导入。
(二)活动的组织
1. 看一看。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工具有那些。背景资料中给出了常见的几类信息交流的图片,包括各类电话、报纸、电视等。活动时,教师还可再提供一些其它的信息工具,如录音电话、电脑、汽笛等,使学生体会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的工具会越来越多,使用会越来越方便,折射出的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
2. 采集。这里安排的采集活动突出了一个“最”字,即:最喜欢的、最常用的、最快的等。加深学生对信息交流工具的了解。
3. 时光隧道。这个活动是要学生做一个小调查。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咨询一下他们小时候用什么工具和方式来传递信息?了解了过去信息传递的方式才能使学生真切的感受,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4、小论坛。这里是要学生在调查和以上活动的基础上,说一说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
5. 七嘴八舌。组织学生说一说如果信息不畅通会怎样,教师可以选择相关的案例提供给学生。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信息畅通的重要性。
    6. 做一做。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收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习惯。可以提前安排学生进行收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7. 观察站。活动目的同上,内容和形式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关键是要养成习惯,贵在坚持。
我国古代的信息传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在历代长城修筑过程中都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据险致塞”。一是根据地型来构筑工程。二是充分利用地理天险防御敌人。长城以垣墙为主体,包括了城障、关隘、兵营、卫所、墩台、烽堠和观察、通讯等综合功能,形成了古代最为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其中,设于长城内侧的烽火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2年至1976年在居延威、张掖、酒泉、敦煌)一直到盐泽都有烽燧设置,而且规模很大,管理极严,号称“烽燧万里相望”,据说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塞”举放烽火,昼夜不同,白天放烟,夜晚举火。此外,还采用各种不同的暗号表示进犯敌人的多少,敌人在五百人以下的放一道烽火,在五百里以上的放两道烽火等。这种信息传递方法,对防守边疆、抵御敌人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烽火传递信息是非常快速的,在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大军分路出击,以举放烽火作为进军的信号,仅仅一天的时间,这一信号就从河西传到几千里外的辽东。由于烽燧报警的迅速及时,直到明、清时代仍然沿用不衰。山东省的烟台市就是因为明朝在那里设置狼烟台,以防倭寇入侵而得名的。
烽火传递军情固然迅速,但它不能完整地表达深刻复杂的军事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军事的需要,依靠畜力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形成了传递官府文书的更为严密的驿传制度和烽燧报警配合使用。
西周时期,为了适应周王同诸侯之间联系需要,在大道上每隔30里设一个驿站,备良马周车,专门负责传递官府文书,接待来往官吏和运送货物等。孔子曾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意思是说,他所提倡的道德学说,比邮驿传送命令传播得更快。可见当时的邮驿通信不仅已相当完备,而且速度也已相当快了。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到了明朝,才出现了专为民间传递信件的通信机构——民信局。在明永乐年间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被迁往四川开垦的移民,由于思念故乡,相约每年推选同乡代表回乡几次,来往带送土特产和信件。久而久之建立了固定的组织称“麻乡约”。后来就形成了专业的民信局。
邮驿通信在边防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成为我国古代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岁月流转,那些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已被今日方便、快捷的现代化通讯方式所取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3: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