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1-3-14 13:25:07
|
只看该作者
图片
参考答案
1.仿照示例,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并围绕这个词,整合本文的相关内容。
示例:完整无损——32年了,门前苔痕斑斑的石阶、街上腥昧的风、闪闪发亮的鳞片、靠在门框上熟睡的渔妇、“我”出生那天的情景,在记忆里完整无损。
(备选词语:“精灵儿”;木屐;永远)
示例:“精灵儿”——“精灵儿”一个绰号,秘藏着“我”出生的情景,满含着父母对“我”有增无减的溺爱与信任。
木屐——32 年了,穿木屐的大脚沉实有力地踩过石条街的情景,印在“我”记忆深处;可也许有一天,它将被皮鞋替代。
永远——“我”对石码镇的记忆,虽然有成长的凋谢,但“我”对石码镇的感情永远都在。
2.舒婷是当代著名诗人。诗人写散文,格外诗意盎然。请品读第⑥、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写上批注。
(1)示例①:紧跟三个动词,呈现一个画面,对比喻作进一步描述,满是诗情画意。
示例②:“飘动”“展开”照应前文“凉凉的风”,“垂落”又与“燃尽”照应,精炼优美,颇具匠心。
示例③:比喻本身并不新奇,妙在后面的三个动词。时间的流逝,化静为动的手法,诗意的描述,尽在其中。
(2)示例①:对石码的爱,在“率真”的反应中刹那呈现。
示例②:无需更多言语,石码之爱,一问一叹,足矣!
3.从第⑩或笫⑮段中选择一处,设计一个有助于理解本文的问题,并提供答案。
示例:第⑩段:问题:本段运用了“浓浓”“吃吃”“红红”等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些叠词,从嗅觉、听觉,视觉等角度加以修饰,富有音韵美、诗意美。
第⑮段:问题:“一耸一耸”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写出船票漂走的状态,也暗含着“我”心理的起伏和对石码的思念。
4.上文题目是“到石码去”,但作者最终还是没去。请结合文意,探究题目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
第一层:完全没有读懂文意。
示例(1):作者终究没有回去,题目中全是作者的失望之情。
示冽(2):作者本就不想回石码去,对石码的感情已经凋谢了。
第二层:认同“想回石码去”,但思维肤浅,理解停留在表面。
示例(3):作者是想回石码去的,那里有石条街、老房子。
示例(4):作者是想回石码去的,题目蕴含着想回去看看的愿望。
第三层:认同“想回”或“没回”都蕴含作者情感,但思维较肤浅,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
示例(5):作者是想回石码去看看的,題目中蕴含着作者对石码的思念。
示例(6):作者之所以终究没回去,是因为作者对石码的变化感到失落。
第四层:认同“想回”与“没回”都蕴含作者情感,且思维全面或既全面又深入,能把二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考虑问题,形成有意义的联系。
示例(7):作者是想回石码去看看的,但是石码已不是记忆里的模样,题目中,蕴含着作者对石码无尽的思念,又暗含着满满的失落。
示例(8):作者是想回石码去看看的,那里有她的记忆,但是回不回去并不重要,因为思念与怀想,始终没有凋谢,只有一年比一年更加丰富与丰满。石码,已嵌在记忆,装在心里。
第五层:认同“想回”与“没回”都结含作者情感,思维全面、深入,能把二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考虑问题,形成有意义的联系,并上升到诗意理解或社会意义的层面。
示例(9):作者是想回石码去看看的,那里有她的记忆,但是回不回去并不重要,因为思念与怀想,始终没有凋谢,只有一年比一年更加丰富与丰满。石码,已嵌在记忆,装在心里,即便记忆里的石码荒凉落后,也是让作者沉醉的热土。作者只是想让自己的心有所依归,归于她自己臆想的诗化而唯美的记忆里的心灵家园。
示例(10):作者是想回石码去看看的。那里有她的记忆。但是回不回去并不重要,因为思念与怀想,始终没有凋谢,只对一年比一年更加丰富与丰满。石码,已嵌在记忆,裝在心里,沉淀为永远的心灵家园。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这种思绪、情感,不仅仅属于作者一个人,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