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人物: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他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
关注时代背景: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教学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革命气概。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3.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
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阀、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含糊”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感知题目
1.教师导入新课: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创造的?让我们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去感受那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出示课件1:
2.教师引发思考:课文题目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回忆的又是什么呢?
3.教师组织交流: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对于革命,学生太陌生;对于革命事迹的伟大,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因此,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感受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出示课件2: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教师引导: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家人的沉痛心情来叙述课文的。我们把这种表达方法称作倒叙。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磨刀不误砍柴工”,生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5.课堂总结,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把这样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