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21-2-28 13:04:54
|
只看该作者
培训心得(三)
王爽
5月7日进行了第三次培训。上午是由申宣成博士主讲的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申宣成博士是从三个方便来讲的。一是什么是课例研究,二是为什么要做课例研究,三是怎么做课例研究。
一、什么是课例研究。首先谈到了什么是课例,课例是课堂教学的实录,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就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或其中若干教学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在互助与反思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教研活动。课例研究有两个要素,首先是要研究一节课或是一个片段。二是要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课例研究的素材包括四方面,一是现场观课,二是课堂视频,在土豆网等等网站上都能搜索到许许多多的视频,三是课堂实录,四是课堂叙事。
二、为什么要做课例研究。申宣成博士说到了他写的文章--读课--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读课,是申宣成博士首次提出的名词。读课是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一种方式。为什么要做课例研究,一是由教师的专业特点决定的,二是被名师的成长个案证明的。舒尔曼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对于专家型教师、经验教师、职初教师,他们的规则和原理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掌握程度相差不大,相差最大的就是案例知识的掌握程度。想要成为专家型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案例知识。由此舒尔曼得出了一个结论:教师是反思性的实践着。二是被名师的成长个案证明的。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法是从上海名师沈仲蘅的课例中琢磨出来的。王崧舟把研究名师的课例称为自己专业发展的“葵花宝典”。由此可见课例研究的必要。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险单,一是读书,内练一口气,二是读课,外练筋骨皮。“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研究了50个课例,你的课堂就能入门,研究500个课例,你就能成为课堂领域的专家。但是课堂研究不仅仅是单纯的、为了任务的看课,只听听,只看看,没有研究,没有思考,没有评课。怎样进行课例研究呢?有3种方法,一是专题分析法,二是情境填空法,三是结构复盘法。专题分析法就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个专题(如导入、提问、朗读、概念教学等),选取多个课例进行研究,总结出一系列的方法来。它的作用就是在不同课例之间寻找到规律性的东西。例如在研究了十几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总结出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四种方法。这四种方法分别是开放式质疑,开放式质疑是教师几乎不做任何提示和引导,直接让学生自由发问;开放式质疑,开放式质疑的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由于没有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方向和要求,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无从发问,因此这种方法较适合于高年级段的有一定认识能力的学生;引领式质疑,引领式质疑的方式给学生明确提供了质疑的角度和方法,教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这种质疑方式具有良好的结构,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激趣式质疑,激趣式质疑是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让学生带着好奇提问题;讨论式质疑,教师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后再质疑。情境填空法,它是指课例研究者面对课堂教学中某个较难处理的情境,不是直接看授课者的处理,而是自己先考虑怎么做,之后将自己的想法与课例中的处理相比较,从而发现问题解决的技巧,适用于课例的局部分析,提高研究者的课堂教学应对技能。它的引导性问题是假如我面对这样的情境,我会怎么办?结构复盘法,就是看过课例之后,整理出主要的教学活动、梳理出授课者的设计思路、推断出授课者所秉持的设计理念。它能够整体把握设计理念和课堂结构;做到抓大放小,避免出现“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结构复盘法的引导性问题:1、这节课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2、这些活动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有没有一个清晰的线索?3、作者这样设计的理念是什么?
最后申博士把本次讲的内容做了一个总结。一是课例的三种类型:现场类;视频类;文本类。二是读课的三个原因:职业特点;知识分类;名师经验。三是读课的三种方法:专题分析法;情境填空法;结构复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