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主任培训心得 如何做课例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3 00:3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上午,所有港区的班主任老师又一次齐聚在我校文体中心进行第三次班主任培训。这次主讲老师是申宣成博士,主讲内容是:如何做课例研究。通过认真聆听他的报告,我彻底改变了对课例研究的看法。首先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素材有哪些?其次是为什么要做课例研究?最后用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怎么做课例研究。

        参加工作十几年,每周都要做课例研究,但是我们所做的课例研究无非是几个同课头的老师去别的班级听听课。有时还能坐下来评评课,有时评课这一环节就省略不提了。这样的课例研究不能说没有任何意义,至少没有坐下来深入去研究个中的优缺点,更没有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听课过后随风飘散。但是今天听过申宣成博士的报告之后,首先我明白了课例的概念。课例就是课堂教学的实录,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以教师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或其中若干教学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老师在互助与分析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课例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现场观课,还有多种素材:课堂视频,课堂实录,课堂叙事集中类型。在讲到课例研究的素材时,申博士提到著名语文教师王崧舟和窦桂梅的课堂视频都是我们进行课例研究的好素材。名师的课堂有他们独特的风格,在他们的课堂上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所以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机会接触名师的人来说,通过网络观看他们的课堂视频也是一种进行课例研究的好方法。

       关于“怎样做课例研究?”,申博士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读课”。首先课例研究是教师的专业特点决定的,其次读课这种方法是被名师的成长个案证明的。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法就是从上海名师沈仲蘅的课例中琢磨出来的。王崧舟老师把研究名师的课例称为自己专业发展的“葵花宝典”。作为从教多年仍然没有自己特色的老师真应该好好学习以上两位老师的精神,反复修炼。

       针对专业成长,申博士还为老师们开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险单。这张保险单主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读书,内练一口气;读课,外练筋骨皮。研究50个课例,自己的课堂教学就能够入门,研究500个课例,自己就能成为课堂教学领域的专家。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但这需要何等的专研精神啊!

       课例研究的三种方法:专题分析法,情境填空法,结构盘复法。关于情境填空法,申博士作了详细讲解。情境填空法,指课例研究者面对课堂教学中某个较难处理的情境,不是直接看授课者的处理,而是自己先考虑怎么做,之后将自己的想法与课例中做法进行比较,从而激发自己的教育机智。在讲到这种课例研究方法的时候,他提到了著名小学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案例。于永正老师在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谁能说说文章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玻璃?分别有什么特点?”问题抛出,同学们思考片刻,一个女生便举起来手示意回答问题。但这个女生的回答是:“有夹丝玻璃、有隔音玻璃、有防盗玻璃······夹丝玻璃不容破碎,隔音玻璃具有隔音的功能······”回答很完整,就是有一点不够简练。于永正老师不是一概而论地表扬:“很棒。”而是有针对性地说:“你的思路很清晰,如果再简练些就更好了。你先别坐下,再想想。”此时这个女生面露难色。申博士就此打住,让老师们思考一分钟的时间,假如是你来讲这一节课,接下来怎么处理?听课者中不乏人才,其中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回答道:“这位女生很谦虚,她不愿独占鳌头,她想把更好的机会留给别的同学,有哪位同学愿意抓住这个机会?”这样的回答不失为一种妙策,既避免了尴尬,也给了那位女生足够的自信心。我很佩服哪位女老师的勇气和智慧。于永正老师则更巧妙地处理了这一环节:“慢慢想,不急。我们把语言在简练些就更好了。”这样如父般的慈爱让那个女孩子充满了力量和自信。最后把问题圆满地回答出来了。不愧为名师,他处理问题的细节真值得我们学习。

      有了申博士的引导,我相信在以后的课例研究中我会更用心,抓住每次课例研究的机会,提升自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2-23 00:32:3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上午,所有港区的班主任老师又一次齐聚在我校文体中心进行第三次班主任培训。这次主讲老师是申宣成博士,主讲内容是:如何做课例研究。通过认真聆听他的报告,我彻底改变了对课例研究的看法。首先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素材有哪些?其次是为什么要做课例研究?最后用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怎么做课例研究。

        参加工作十几年,每周都要做课例研究,但是我们所做的课例研究无非是几个同课头的老师去别的班级听听课。有时还能坐下来评评课,有时评课这一环节就省略不提了。这样的课例研究不能说没有任何意义,至少没有坐下来深入去研究个中的优缺点,更没有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听课过后随风飘散。但是今天听过申宣成博士的报告之后,首先我明白了课例的概念。课例就是课堂教学的实录,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以教师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或其中若干教学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老师在互助与分析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课例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现场观课,还有多种素材:课堂视频,课堂实录,课堂叙事集中类型。在讲到课例研究的素材时,申博士提到著名语文教师王崧舟和窦桂梅的课堂视频都是我们进行课例研究的好素材。名师的课堂有他们独特的风格,在他们的课堂上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所以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机会接触名师的人来说,通过网络观看他们的课堂视频也是一种进行课例研究的好方法。

       关于“怎样做课例研究?”,申博士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读课”。首先课例研究是教师的专业特点决定的,其次读课这种方法是被名师的成长个案证明的。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法就是从上海名师沈仲蘅的课例中琢磨出来的。王崧舟老师把研究名师的课例称为自己专业发展的“葵花宝典”。作为从教多年仍然没有自己特色的老师真应该好好学习以上两位老师的精神,反复修炼。

       针对专业成长,申博士还为老师们开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险单。这张保险单主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读书,内练一口气;读课,外练筋骨皮。研究50个课例,自己的课堂教学就能够入门,研究500个课例,自己就能成为课堂教学领域的专家。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但这需要何等的专研精神啊!

       课例研究的三种方法:专题分析法,情境填空法,结构盘复法。关于情境填空法,申博士作了详细讲解。情境填空法,指课例研究者面对课堂教学中某个较难处理的情境,不是直接看授课者的处理,而是自己先考虑怎么做,之后将自己的想法与课例中做法进行比较,从而激发自己的教育机智。在讲到这种课例研究方法的时候,他提到了著名小学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案例。于永正老师在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谁能说说文章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玻璃?分别有什么特点?”问题抛出,同学们思考片刻,一个女生便举起来手示意回答问题。但这个女生的回答是:“有夹丝玻璃、有隔音玻璃、有防盗玻璃······夹丝玻璃不容破碎,隔音玻璃具有隔音的功能······”回答很完整,就是有一点不够简练。于永正老师不是一概而论地表扬:“很棒。”而是有针对性地说:“你的思路很清晰,如果再简练些就更好了。你先别坐下,再想想。”此时这个女生面露难色。申博士就此打住,让老师们思考一分钟的时间,假如是你来讲这一节课,接下来怎么处理?听课者中不乏人才,其中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回答道:“这位女生很谦虚,她不愿独占鳌头,她想把更好的机会留给别的同学,有哪位同学愿意抓住这个机会?”这样的回答不失为一种妙策,既避免了尴尬,也给了那位女生足够的自信心。我很佩服哪位女老师的勇气和智慧。于永正老师则更巧妙地处理了这一环节:“慢慢想,不急。我们把语言在简练些就更好了。”这样如父般的慈爱让那个女孩子充满了力量和自信。最后把问题圆满地回答出来了。不愧为名师,他处理问题的细节真值得我们学习。

      有了申博士的引导,我相信在以后的课例研究中我会更用心,抓住每次课例研究的机会,提升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3: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