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困生”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难题,是我们教育工作中最“硬的核桃”之一,似乎每个班都会有这样三到五个学生,不论是识字还是算数,他们掌握的总是特别慢,对他们,我们常常要花费的时间是教会一般学生所需时间的数倍,但是,尽管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教会了他们,第二天他们仍旧会被“打回原形”,忘记所有学过的知识,这种情形屡次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
对待“学困生”,可能会有很多老师跟我有同样的疑惑:怎么教他们?虽然我们也经常组织一些经验交流会去分享、学习优秀老师的经验,但就像我上面所说一样,我们的付出得不到相对应的回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困生”来说,把学习仅限于必须记牢的材料是特别有害的,会使他们迟钝、僵化,养成死读书的习惯。对于“学困生”,他的建议是——阅读。读什么?读一些有趣的,吸引人的,能和他们的学科特点联系起来的文章或书籍,这些东西使他们感到惊奇,这种惊奇于他们来说就是认识这个世界的“催化剂”,会唤醒他们的大脑,迫使大脑运转起来,这就产生了我们对“学困生”求之不得的品质——思考。
在我的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学困生”,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对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但一到考试就完全不行。我一直认为他缺少的就是“思考”的习惯,却苦于找不到有效的对策,直到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也许,从这一刻开始,我需要让他们进行有效阅读,以保证他们的头脑是“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