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评课应当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09:3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要是他,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当时受害人不要脸来着,记车牌?”大学女生李颖在其同门师兄药家鑫杀人案发后在网络上如是说。大学生心灵的阴暗、道德的缺失及其对生命的漠视叩响了教育的警钟。

泰戈尔说过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没有高尚的人格,没有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再高的学识,再强的能力,也很难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作为听课者,在评课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什么?尤其是语文教学,仅仅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多少,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学生参与面的大小……文本蕴涵的人文精神有没有被发现,被解读,被渗透……教师有没有在临堂教学中关注到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注,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渗透和引领……显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听评课时都忽略了后者,强化了前者,现实生活中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道德滑坡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什么样的需求决定什么样的供给。在听评课时,大家所关注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师上课的价值取向。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出发,语文教学的听评课活动,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着力挖掘文本内容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崇高人格。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老师执教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时,在深读课文,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就这场家庭矛盾冲突是非展开辩论,谁是谁非,应该怪谁?该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时中规中矩,根据文本内容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展开热烈的讨论。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平等融洽的氛围。教师互动频繁,学生思辩活跃。在评课时,与会的老师基本上都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课堂教学组织有序,教学效果良好。大家都忽略了一点,老师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诱导,对于学生发表的言论,持有的观点,老师千篇一律地表示出肯定与赞扬,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利害,老师没有具体地进行分析与引导,不能不说,文本内容的价值取向老师没有进行深入的解读,在渗透和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方面是缺乏的,也就是说,最终谁是谁非,老师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学生心里也不靠谱。

笔者认为,对于文本的解读非常重要,文本解读透了,在临堂教学中才能有效地渗透和引领。《羚羊木雕》一文有什么样的人文底蕴和价值取向呢?即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涉及到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基本的道德修为是需要老师在学生思辩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引领的。学生对课文的思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送给别人的东西不能要回来,这样做有悖诚信原则。

一般来说,没有诚信的友谊是很难长久的。“我”要回了羚羊木雕,是缺乏诚信的体现,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就这件事情而言,“我”要回羚羊木雕并不是我的主观意愿,并不是“我”觉得木雕贵重送给这样的朋友不值。“我”是在父母的逼迫下很不情愿地要回的,“我”也经过了自己的努力,但改变不了事件的结局。因而违背诚信的责任并不仅仅在我,所以当朋友了解事实的真相后表现出了应有的理解和宽容。文本的结尾恰恰体现了这一点:万芳则追上了在“冷冷的”月光下木呆行走的“我”,将那把小藏刀塞到我的手中,然后说道:“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友谊不是用珍贵的东西来维持的,重要的是用心去沟通。”很显然,文本传递给我们的信息首要是“诚信”,其次是“理解”与“宽容”。在文本的解读和价值观的引导上,教师一定要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为人处世要诚信、要理解、要宽容。

二、送给别人的东西能要回来,假如事先不知道很贵重的情况下。   

对学生持有的这种观点,教师应当指出其片面性。从表面上看,学生的这种观点有道理,我不知道东西很贵重,我把它当作普通的礼物送给了朋友,东西这么贵重,就不是要不要回的问题了,而是压根就不该送,所以一定要要回来。在世俗的观点上,东西的贵贱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友谊的深浅,东西越贵重,越能体现友谊的珍贵,就更不应该要回了,况且东西在送人之前你应该考虑清楚啊。文本中“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爸爸的观点就是小朋友之间不会有深厚的友谊,送“一块点心一盒糖”就可以打发了。事实恰恰相反,孩童时代建立的友谊纯洁无比,能受用一辈子。成年时代无论靠多贵重的礼物建立起来的友谊都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所以,教师有一点应当明确:不论礼物的贵重,送人之前,可以考虑再三,一旦送人,是不可以随便要回的。

三、东西不应该送人,这不是贵重不贵重的问题,这是父母送的贵重礼物,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这种观点比较普遍,它规避了能否要回的问题,来讨论能不能送的问题。做为礼物,普通礼物也好,贵重礼物也好。是别人送的,总有它特定的原因和特定的意义,一般不适合拿来送人。何况这是父母送的贵重礼物,就更不适合拿来送人了。学生的这个观点教师应该支持,一般来讲,送礼物就是感情的一种表达,一种寄托,一个纪念,你把别人送的礼物转送给他人,对原送者的不尊重。父母辛辛苦苦地把你拉扯大,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力,父母送的东西怎么能随随便便送人呢?好朋友固然重要,但是亲情更可贵,何况这是父母“从国外带回来的纪念品”,其意义就更加不寻常了。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关注文本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道德教育一起抓,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引领并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和道德情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2: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