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7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PPT课件含配套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1:0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件下载说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最新更新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秀教育教学课件,课件与人教部编版语文书最新教材同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的课件、试卷资源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老师们下载!

课件科目:语文
课件年级: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

课件版本:人教部编版
课件名称:9 古诗三首
课件格式:  PPT

        请需要的老师们直接到帖子下面下载附件!如有问题请私信我或回帖说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1:05:07 | 只看该作者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eJ_PegfeFf1aE7FvVPtzA 提取码: 3dpj


打开微信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Lspjyw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Lspjyw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1:05:38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单元
【单元导教】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从传统节日、古代发明、古建筑、古代名画四个角度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1.认识课文中的36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 会写35个字,会写30个词语。
2.能分享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经及成果,认识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中的7个生字。
3.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中华优秀文化的四字词语。
阅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口头表达:1.能说出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3.能对他人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书面表达:1.能说出先总说再分说相关句子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2.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
3.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习俗。
4.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9 古诗三首
【课前解析】
《古诗三首》描述了三个传统节日中人们过节时的情景,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古诗的方法,了解不同节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魅力,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关注诗句的理解:读懂诗句是学习古诗的基础,是了解节日风俗习惯,感受节日气氛的前提。在这一课中,“除”“屠苏”“新桃换旧符”“曈曈日”“异”“倍”等词语较为生僻,可结合注释、演变过程和象征意义进行诗句的理解;古诗言简意赅,常常存在省略内容的情况,在后两首古诗中,是谁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谁独在异乡为异客?兄弟们遍插茱萸时又少了谁?当时他们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画或写作背景,设身处地发挥想象进行诗句理解。
关注节日和习俗:三首诗中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元日》描写了春节有换桃符、放爆竹、喝屠苏酒除旧迎新的风俗习惯,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清明》描写了清明节人们上坟祭扫时的愁苦情绪和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七言绝句,写出了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插戴茱萸的习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一人客居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八个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其中“魂、借、酒、何、独、佳”为左窄右宽的字,“欲、牧”为左右同宽的字。在教学“牧”字时,引导学生观察“牛”作偏旁时,第二个横要变成提,且“牛”作偏旁时的笔顺与“牛”字不同。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2.将课文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1:05:5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读三首古诗中的“屠、苏”等7个生字。
2. 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元日》。背诵《元日》。
3. 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元日情景。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作者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我们中华民族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在这灿若星河的历史长卷中,中华传统文化更是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古诗三首》,一起感受古代节日的别样魅力!
2.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出示课件1:
(设计意图:由悠久的历史导入课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后文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整体感知,认字读词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古诗三首》,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出示课件2:
(2)学生自由朗读,纠正读音。
(3)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指出易错读音。
“爆”的读音为“bào”,要注意和“pào”的读音区分开。
2.生字识记,书写指导。
(1)短短的时间里,你们就把古诗读得滚瓜烂熟,可真厉害!看,调皮的生字宝宝们跳到了大屏幕上,你们还认识吗?
出示课件3:
(2)谁来说说你有哪些识字小妙招?
预设: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生活中识字。
出示课件4:
(3)找一找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在书写上有什么规律和应该注意的地方。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共有11个生字。上下结构的字有3个,分别是“符、兄、佳”;左右结构的有8个,其中“魂、借、酒、何、独、佳”为左窄右宽的字,而“牧、欲”是左右同宽的字。
出示课件5、6:
观察“牧”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注意:“牛”作偏旁时,第二个横要变成提;“牛”作偏旁时的笔顺与“牛”字不同。
出示课件7: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归类书写生字,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好字的结构,从而掌握书写规律,让书写变得有规可循,有据可依。对于易错字和有难度的字,应该着重指导。)
三、诗词品析,深入探究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脚步一起走进《元日》,看看当时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板书:(元日)
出示课件8: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
3.出示带有朗读节奏标志的古诗,老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读音和朗读节奏。指导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出示课件9:
4.齐读。
5.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每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九百年前的宋朝,看看这首诗的创作由来。 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他希望能够通过革除旧政,施行新政,使国家富强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出示课件10:
6.结合实际“说”春节。
通过对课文的初步学习,你们知道“元日”是一年中的哪一天吗?
预设:学生根据注释解释:指农历正月初一。
师:“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现在的“春节”。春节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欢度佳节的?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总结归纳。
预设:欢度佳节时人们要——放鞭炮、吃年夜饭、贴对联、包饺子、穿新衣、拜年(引导学生知道人们辞旧迎新,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新年的希冀。)
7.抓词语,解诗句。
(1)下面,我们结合着过年的情景和诗文旁边的注释,再来读一读古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交流:你是怎么理解诗句的?你看到了怎样一幅喜乐融融、欢天喜地的画面?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出示课件11
(2)集体交流,师生评议。
①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抓住关键词“除”和“屠苏”的词意,理解诗甸的意思。
出示课件12、13
教师适时解读“爆竹”“屠苏酒”的演变和象征意义,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出示课件14、15: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指导朗读。
②第二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解读关键词语“总”“曈曈日”的意思,结合图片了解“桃符”的演变和寓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出示课件16、17、18:
③描绘画面,梳理诗意。
这首诗中藏着很多古人过春节的画面,你从中看到了哪些过春节的习俗?板书:(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出示课件19:
8.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
在你们的描述当中,我仿佛看到了快乐的面容,听到了高兴的笑声,甚至还闻到了浓浓的烟火味。下面,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热闹、喜庆的场面读出来吧。
①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②教师指导:朗读前两句时语气欢快,语调要上扬。后两句要读出春节时的喜庆氛围。
③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9.归纳总结,情感升华。
好一个热闹、喜庆的元日,如果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王安石此时的心情,那莫过于一个“暖”字吧。板书:(暖)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人们喝着屠苏酒,在和煦的春风中,板书:(春风)感受着这暖暖的春意,迎接着新的一年。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新的桃符。多么喜庆、祥和、热闹的新春佳节啊!诗人触景生情,联想到了自己推行的新法,能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板书:(曈曈日)内心无比喜悦。
10.让我们在背诵中再次感受作者的心情!抽取学生参照板书、课件提示进行背诵。
出示课件20:
下面请同学们合上书,想象着春节热闹的画面,一起背诵《元日》。
(设计意图:好的文章都是源于生活,同样,古诗的学习也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建立在学生生活基础之上,进行挖掘、品析,结合诗境进行品读,更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古诗迁移,拓展延伸
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这些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和有关的风俗习惯呢?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又是如何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的?
预设
生1:我还知道大年初一还要给长辈拜年,我新年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祝福他们新年快乐!
生2:我知道端午节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南方有赛龙舟的习俗。这些都是在语文课本上学到的。
生3:我还知道每年的清明节大概在4月4日至4月6日左右。今年清明节前,我特意在网上查了查相关资料,并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到了我的日记本上。
生答,师汇总。
出示课件21:
流传至今的传统佳节,不仅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场面,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细细观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设计意图:通过节日拓展,一是深化这一课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对祖国的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是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设计
课下请同学们再来搜集搜集描写春节的古诗,并读一读,背一背。
六、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放爆竹    喝屠苏酒
元日              暖(春风  曈曈日)
换桃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1:06:0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古诗《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默写古诗《清明》。
2.理解两首古诗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首古诗描绘的清明和重阳节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导入新课
1.复习古诗《元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古代春节这一天,人们便有了放爆竹、喝屠苏酒和换桃符、贴对联等节日习俗。
 2.回忆《元日》的学习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元日》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古诗。
板书课题:(《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梳理《元日》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22: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方法的引导。因此,语文的学习,不仅只停留在内容的学习,而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提炼学习古诗的方法,从而达到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古诗 《清明》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
3.出示带有朗读节奏标志的古诗,老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读音和朗读节奏。教师指导学生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4.齐读。
出示课件23:
5.简介作者及这首古诗的历史地位。
出示课件24、25:
6.让学生借助注释谈谈对诗题“清明”的理解和相关习俗。
出示课件26:
7.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古诗的方法,来细细赏析这首古诗吧!
(2)当堂交流,师生评议。
①学习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起看“雨纷纷”和“欲断魂”这两个词语分别写出了什么?
预设: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和路上行人哀痛的心情。
他们为什么伤心难过?
预设: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要上坟祭扫,祭奠已逝的亲人。这个节日,路上的行人情绪本来就低落,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这就给行人又增添了一层愁绪,“欲断魂”是“雨纷纷”的情感升华。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当时的情景。
板书:(雨纷纷 欲断魂)
出示课件27:
指导朗读:一个“雨纷纷”衬托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哀思,前两句应低沉舒缓,以表现心情凄凉,请同学们想象诗句描绘的意境,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②学习第二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是谁向谁借问?“遥”又是什么意思?
预设:诗人在询问牧童;“遥”是遥远的意思。
出示课件28:
诗人和牧童会有怎样的一番对话呢?请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个场景吧!
出示课件29: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来朗读这两句诗呢?
预设1:此时诗人触景生情,心情万分苦闷,想要小酌一杯以此来排解心中的愁绪。
预设2:诗人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所以心情比较急切。
指名读。
指导朗读:一个问句,表现了诗人的急切。一个“遥”字,写出了诗人还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酒馆,此时,他的心里更加愁闷,所以,后两句朗读时语调要上扬、急切。
板书:(遥 愁闷)
指名再读、师范读、齐读。
8.诗人远离故土,孤身行路,触景伤怀,带着这种情感品读全诗。
①指名朗读全诗,学生评议。
②教师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③教师范读,指名读,学生齐读。
9.诗人满怀哀伤,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他只想此刻避避雨,顺便饮几杯小酒,借酒消愁,暂时除去一些心中的烦忧吧。现在让我们合上课本,化身成诗人,尝试着背一背这首诗吧!
指名背诵、师生齐背
10.指导默写古诗,提醒注意“纷、魂、何、遥”等易写错的字,和形近字“粉、鬼、荷、摇”进行区分。
出示课件30: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对古诗能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31:
2.交流古诗背景
出示课件32:
3.根据注释说说对诗题的理解。
预设:诗人王维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思念自己远在家乡的兄弟。
诗题较长,要求读出节奏,指名再读诗题。
根据注释,我们知道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一天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请学生说一说重阳节的风俗。 
出示课件33:
4.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师相机进行教学点拨。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古诗的方法,来细细赏析这首故事吧!
(2)集体交流,当堂评议。
①学习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独、异、佳节、倍”进行理解。
预设:从写作背景中知道,诗人王维15岁时就告别家乡,独自一人到长安谋取功名。所以我从中得知“独”指独自一人,“异”指异地他乡,在本课指长安。
预设:“佳”指美好,“佳节”就是美好的节日,我从题目中得知美好的节日指重阳节。越是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所以“倍”指更加。
板书:(独、倍)
出示课件34:
结合写作背景,梳理诗意
出示课件35:
漂泊他乡的游子,谁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呢?请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两句诗呢?
预设1:适逢重阳佳节,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思念之情,
预设2:诗人只身一人独在他乡,更加孤独寂寞,要读出孤独之感。
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朗读:身处异地他乡的人儿啊,形单影只,独自一人,漂泊他乡,此刻的诗人是多么孤独、寂寞啊!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所以朗读时语气要惆怅,语调要低沉、舒缓。
指生再读,师范读,生齐读。
②学习第二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抓住关键词语“遥知、登高、插茱萸”进行理解。
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的,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预设:登高、插茱萸
出示课件36、37、38:
结合风俗习惯,和同桌梳理诗意。
出示课件39:
指导朗读: “少一人”表现了诗人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无可奈何和遗憾的心情,要加重读音,这两句是诗人的遐想,可以把节奏放慢。板书:(少一人)
指生读,师范读,生齐读。
5.①指名朗读全诗,学生评议。
②教师指导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③教师范读,指名读,学生齐读。
6.下面,让我们带上自己的理解,再来背背这首诗,感受作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吧!
板书:(思乡怀亲)
(设计意图:这首诗,作者的情感表达比较丰富。通过抓诗眼自学之外,体会诗人处境,反复朗诵,进行情感指导,从而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也是自主阅读的好方法。)
四、诗词积累,归类拓展。
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道不尽游子的思乡之情,这句诗一直流传到今天,被无数文人墨客争相传颂。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还有很多思乡怀亲的古诗,你都知道有哪些名句吗?(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出示课件40: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拓展,可以让学生领略到经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诗词的海洋中,有着无数篇不朽的佳作,它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古诗三首》,领略这诗词的魅力吧!
五、作业设计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它又有什么风俗习惯?请你课下利用网络或书籍搜一搜,查一查,我们还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记录节日名称、时间和风俗习惯,也可以以日记或其他形式进行记录。大家一定要保存好你所搜集的材料,等到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我们进行交流展示,比一比,赛一赛,谁的资料准备得更丰富、更完整!
六、板书设计
雨纷纷
清明       欲断魂     愁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         思乡怀亲
少一人
【教学反思】  
低年级学习古诗,应该能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到了中年级,就应该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而本课古诗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诗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更要通过古诗的学习,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在教学时,我们首先让学生们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为后文的想象提供依据,接下来,学生们自读自悟,读中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有了背景的支持,诗人的情感体会更为深刻。古诗学完后,学生们基本上做到了熟读成诵,同时也体会到了诗词的精妙——只言片语便将节日场景描绘的栩栩如生,寥寥数字就将作者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的朗读感悟非常重要,但在本课学习过程中的朗诵指导却有所欠缺,学生在老师示范下,能读准节奏、停顿,但是韵味还不够,让学生融入情感朗读这一方面还应加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00: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