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21-2-15 10:33:43
|
只看该作者
新教师培训有感二
高 攀
迎着磅礴的大雨,我们在文体中心迎来了新教师的第二次培训。这又是一个充实而丰富的一天。看着老师们一个个冒雨前来的热情,我在心里想:“还好我们是中心学校的一员,在这里学习,我们很幸福!”
上午的主讲人是郑州大学文学院的王士祥教授,主题是《传统文化与德育》。王教授引领我们感知博大精深的国学精华,王教授说:“国学、国学即一国的所有学问。现在宣扬的国学要么狭隘,要么流于形式。”显然,王教授对当下国学文化的学习方式并不十分认同。他举了几个幽默的例子,诙谐讽刺了当下人们只为追求形式而忘却本质的现象。王教授是一位追求实实在在学问的人。
听王教授讲课,似乎是在听一场历史故事。他讲了狄仁杰的耿直,讲了武则天的空前绝后,讲了文物古迹,讲了魏晋南北朝等等。他推崇直言不讳,帮助他人也帮助自己,倡导舍得学问。他推崇佛学,向我们展示了他与高僧的种种见闻。我从中明白:人不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要阅人无数才行。人生的过程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王教授还让我们学习了经典文学:《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礼》、《礼记》、《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做教师,更要重视德育,也要注重学习国学,王教授引导我们明白:“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洁净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简庄静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国学的浑厚和优美,让人享受,也让人成长。最后王教授讲授了佛家文化与德育:“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道出了为人处世,严格自律的境界,对自己的警醒,也是自我内化与提升的重要途径。
王教授讲了许多文学知识,我也学到了许多。但就如何教好或引导学生学好国学,这些方法途径王教授并未说。这是我们最实用的,但没有讲,着实是一种遗憾。
下午是驻马店的一位老师讲的班级文化——致远班。这位老师很卖力,声嘶力竭的讲了3个半小时,全场充斥着他高亢而自我褒奖的语言,夸张的表现型人格气质,真的吓到我了!我似乎以为这是一场传销会。赵洋洋老师我俩是没有办法与这种人有共鸣的,所以我拿出了《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这本书看了起来,洋洋拿起了绘本,我们都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下午的讲座,真心收获不大。唯有一点收获就是:班级文化建设得留存资料,也得自己动脑筋。偶尔抬头,看着台上老师一张张五彩缤纷的ppt,一段段铿锵有力的呼号,我在想,我的高三也是这么过的吗?在这样老师的引领下,我会不会疯掉!下午的这场讲座,整体基调就是:大声呼号,自我褒奖,烘托不易,博得认同。我想,与人交往,不求事事走心,但也不必时时空泛。
驻马店老师的讲课,我的收获甚微。也许是人格特质不同,无法引起共鸣。但任何事都应一分为二来看待,单看ppt,他的班级文化成果确实不错,比如班级口号,将学生姓名变成押韵的诗词等是值得借鉴的。但是高亢的感情基调贯穿耳膜三个半小时,我是没有办法接受的。看着这位老师拿出自己受伤的脚给大家看时,我是有些恐惧的。我在想,人应该能表演能接地气,若全部沉浸在了表演力,就有些悲哀了。对这位老师,我不能苟同。仅此而已。
每一次的缘分都会有些收获,今天的学习还可以。汲取精华,提升自我。好好做人,认真做事,不求美名远扬,但求问心无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