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zgz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子有方-日常生活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12: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日常生活


孩子经常说谎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有些儿童说假话,究其原因,一是儿童年纪小,心理正在发育中,记忆力和理解力还未成熟,知识经验贫乏,有时容易记错问题,有时对成人提的问题不理解,这样就会产生答非所问或完全答错、说错的情况。二是儿童的行为很多都是从成人或别人那里学来的,有时分不清是非,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这么说,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这么做,结果有时说了不真实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三是儿童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时厌烦成人的罗嗦,随便地应付几句,结果把话说得不真实了。四是孩子做了错事,而且也承认了错误,做父母的不分青红皂白打一顿,结果使孩子怕把做错的事告诉成人或者完全不承认做错的事,造成说谎骗人的后果。

分析儿童说假话的原因,前面三种情况都是由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所造成的,不应该认为他们在说谎话骗人,也不应该受到指责和批评,而应该积极的解释引导,使其认识到自己心理上的不成熟或缺陷而加以克服。而后一种情况则是因家长处理不善造成的,应该引以为戒,改革教育方法。

培养孩子诚实、说真话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用生动形象的事例经常向孩子说清楚诚实的好处和说谎的坏处。

人们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诚实的人就是实事求是的人;而说谎者由于不实事求是,弄虚作假,结果总是以害人开始,以害己告终。有个叫《狼来了》的故事说的是一个牧羊人以“狼来了!”的呼声叫群众帮他赶狼以保护羊群,有一次,放羊的地方并没有狼来,他却大呼“狼来了”以此来骗群众上山,自己则坐在那里大笑群众受骗上当的狼狈相。然而,当真的狼来吃羊时,他的“狼来了”的呼声再也没有人听了,结果成群羊被狼叼走了,损失惨重。类似这样的童话故事,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2.父母、师长应做诚实的榜样,成为孩子模仿的模范。

有些孩子说谎话常常是由于父母的影响造成的。有件这样的事:父亲困倦正想睡觉,孩子告诉父亲,门外有人敲门叫他,而父亲则叫孩子说谎,假说父亲不在家把客人骗走。这样做父亲的虽然达到目的,但孩子却从这里学到父亲骗人的一套。可见,父母、师长的错误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必须特别注意。

3.不管孩子做了多大的错事,只要敢于承认并决心改正,家长都要旗帜鲜明地加以表扬鼓励。

至于孩子做错事后说了谎话,则要具体分析原因,具体加以处理,不可一概而论,特别不要打骂孩子,因为孩子做错事,一般都持有良好的动机,只是由于体力、方法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把事情弄坏了,这不应该受到批评指责,而应该在表扬鼓励他们做好事的同时,很好地引导他们怎样做才不致出错,以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在以后出错时不会怕挨打骂而说谎。

4.从小事抓起,通过实践培养孩子诚实的思想行为。

指导孩子处理问题,从小事开始,严格遵循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地原则,绝对摒弃花言巧语、弄虚作假的作风。还可以专门设计一些考验孩子的情境,让孩子做一些易于出错的行为,在实际中考验和锻炼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12: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日常生活


带孩子上街有学问



常小英



每逢双休日、节假日,家长们总喜欢带着孩子外出买买东西或逛逛公园,为的是让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知识。但是你们可知道带孩子外出也有不少的学问吗?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家长可在上街前先给孩子布置点“任务”。告诉孩子今天要带他去什么地方,要求他把见到的事物记下来。回来后再及时询问孩子。

如:你在道路两旁见到了哪些建筑物?汽车如何在道路上行驶?在公园里看见了什么景区?最让你开心的是什么地方等等。因为这样既可提示孩子外出游玩时要留心观察,提高社会观察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向幼儿介绍知识

为了丰富孩子的知识,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可一边游玩,一边结合城市的发展史及名胜古迹,向孩子讲一些历史知识。这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知识,也增进了孩子从小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三、正确选择商场

商场,是我们每位家长,特别是妈妈们都爱去的地方。家长如若带孩子进商店,我认为也应该有所选择。比如:多进一些书店、文具店。当孩子看到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乃至爷爷、奶奶们在那里认真精选着自己心爱的书藉时,孩子会无形之中感受到知识给人们带来的无穷力量,同时也会培养幼儿从小爱学习、爱文化的美德。

四、教会孩子合理地花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零花钱也很大方。长此下去,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当家长带孩子进入商场时,也应教给孩子合理地花钱。告诉孩子什么东西该买,什么东西不该买,为什么买这样的物品,不买那样的物品。总之,在花钱这方面,家长要不断地给孩子讲明道理,这样既培养孩子节约用钱的美德,同时又教会孩子合理地用钱。

五、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

首先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游玩时,一定要以身作则。如:坐车排队、与人打交道要用礼貌用语、扶老携幼等等。其次,让孩子懂得哪些是良好的社会公德,哪些是不好的品质。

总之,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所以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12: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日常生活

教孩子做个自理自立的人







刚考进浙江大学的一名女学生,在妈妈陪同下到学校报到注册,又同妈妈为她挂上蚊帐,铺好床单,买好饭菜票。妈妈要走了,女儿拉着妈妈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做妈妈的千交代、万叮嘱,一百个不放心。

果然,妈妈刚离校,麻烦事就来了。傍晚,女学生到学校的浴室去洗澡,等全身淋湿后,才突然想起没带洗涤用品和替换的衣服(平时都是由妈妈事先替她放置好的)。她既不知道怎么洗下去,又想不出擦干身子的办法,只好在浴室里嚎啕大哭。类似的事例随处可见。

中海市宝山县曾对500名小学生进行过调查,低年级97%的学生不会整理书包;中年级57%的学生不会洗碗;高年级68%的学生不会做饭。

天津市也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52%的学生每天由家长代为整理学习生活用品,79%的学生离开家长束手无策,只有3%的学生能做些家务。又据我国对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情况的调查,发现我国小学生每天参加家务劳动时间平均只有12分钟,远远比不上日本小学生的24分钟、英国小学生的36分钟、美国小学生的1小时12分钟!

也许是我们这个民族曾经受过太多的磨难,也许是由独生子女家庭迅速普及,也许是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当代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实在有些过火,他们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经受一占磨难。他们会说:“我疼都疼不过来,还让他干活?”不知他们在说这句话时,是否知道作家高尔基也有句意味深长的话:“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过度爱护的又一重要原因是受“升学第一”的影响。

“你把书读好就行,别的用不着你操心。”这样,小孩子也唤起大人来了:“把铅笔给我削了。”“把字典给我拿来。”“把书包给我整理好”……做父母的也乐意照着办。

其实,这种情形下的孩子学习也未必好。学习不仅要依靠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过度爱护下的孩子,智力再好,学习也很难获得成功。因为在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他就不会处理和克服。

举一个关于时间安排的例子。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提到过“运筹学”这门科学。比如同是早晨起床做饭去上学,一个孩子整理床铺用了5分钟,洗脸刷牙用了3分钟,用煤气灶烧饭用了10分钟,因饭烫口,他又凉了2分钟,共用了20分钟。另一个孩子起床后先烧饭,在10分钟里洗脸刷牙,整理床铺,准备餐具、小菜,在凉饭的2分钟里,他又作了上学的准备,所以,这个孩子这段时间实际只用了12分钟。显然,第二个比第一个更会安排。这样的孩子也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有材料表明,农村干家务多的女孩子,其学习成绩高于受宠的男孩。这进一步说明学习不仅要靠智力因素,也要有非智力因素。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味地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也告诫家长:“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的确如此。怪不得日本人向我们挑衅:“你们这一代孩子不是我们对手!”

在发达国家,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因为他们懂得,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这种精神,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在日本,全家外出旅游,无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背上一个背包。问为什么,家长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由他们自己背。”

在美国,一些州立中学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家长对这一活动全力支持。

在瑞士,为了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孩子从初中毕业就送到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佣人。

在德国,法律明文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这条法律已有100多年历史,至今不但有效,还规定得更详细:孩子们6岁前不承担家务;6至10岁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到商店买东西;10至14岁要在花园里劳动,给全家人擦皮鞋;14至16岁要擦洗汽车,并在花园里翻地;16至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房间大扫除。

在这里,请听听几位家长的成功经验:

“我的孩子4岁时就让他单独在家。虽然第一次不放心,但狠狠心就这么过去了──当然在安全的前提下。上小学时,除了第一次家长送孩子外,全是孩子自己去,放学自己回家。所以,现在他业余时间走家串户帮企业搞直销、当家教,十分活跃,也十分自信。”

“我就是从小锻炼她们的自理能力,从未为她们干过削铅笔、包书皮之类的事。虽然开始时孩子做得不好,但坚持下去,能力就培养出来了。”

到底怎样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呢?向家长做如下建议:

第一、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小孩子对什么事都有兴趣,看见你在洗碗拖地,他也想试一试。你不让他干,他有时还不高兴呢;你让他干,他又干得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索性自己包了。岂不知,任何只做任何事都有一个由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孩子,让他试着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第二,多肯定,少指责。孩子干活,用大人标准去验收,肯定很少合格。洗碗时,不小心打破了碗;去倒脏水,里面还落下个勺子什么的。这时,你不要发火,这都是很正常的。谁不想做得更好些呢?就算为培养孩子而付出的微不足道的学费。你要先肯定孩子的进步,表扬他能干,然后可以指出他的不足,提醒他注意,下次做时,孩子肯定会做得更仔细,更起劲。

第三、适当帮助和指导。生活中的许多事不是孩子生来会做的,而是家长耐心地教,孩子反复地练才会的。例如生炉子,家长可以讲讲怎样劈柴,怎样点火,怎样扇风,怎样加柴、加煤。经过几次讲解,孩子基本掌握了生炉子的方法,接着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了。孩子是聪明的,他自己会琢磨,多次实践,就会慢慢熟练起来。即使遇到困难,家长也不要急着上阵,可以一旁指导,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尽自己努力去干。

第四、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度。不同年龄孩子的体力、智力是有区别的。低段小学生可以做:扫地、拖地;洗刷餐具;整理床铺;洗小件衣物等。

中段小学生可以做:安全使用炉灶,会烧水、烧饭;洗小菜;整理室内小物件等。

高段小学生可以做:烧煮简单的家常菜;洗自己衣物或会使用洗衣机。当家长不在时,能自己处理好个人卫生,准时起居,按时上学,安排好一天生活。

半个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给孩子们写过一首《自立歌》,歌中道:

滴自己的汗水,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宗,

不算真好汉!

家长朋友,愿你的孩子做个真好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12: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日常生活

如何培养孩子的胆识







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非凡的胆识呢?要达到这一目的,基本的做法是:

1.别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闯劲。

刘少奇同志说得好:“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是管?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要管;什么叫放?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这样可能要跌些跤,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得到锻炼。”孩子的胆识,就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才能磨练出来。如果孩子要去旅游而怕他丢失,要去运动而怕他摔伤,要去除草而怕他割到手,把孩子像笼中小鸟一样关着,孩子哪来的胆识呢?因此,当孩子们自己组织野炊、登山活动,组织什么“鬼屋”探险队、外星人搜索队时,除了告诉他们应该注意哪些危险事项外,尽可能放手让他们去干,只有让孩子去闯,才能增加他们的见识,壮他们的胆量。

2.鼓励或鼓动孩子的勇敢行为。

有20多位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在抽血化验,竟然没有一个人哭泣,抽血后还都相当兴奋,大声向小朋友宣告:“我没有哭,我很勇敢。”原来,在去验血前,幼儿园的的老师已把功夫做到家,先问小朋友们“勇敢的小孩怕不怕疼?哭不哭?”在小孩回答了不怕疼、不哭后,接着说:“我们都是勇敢的小孩,都是不怕疼的,再疼也不哭,呆会我们要去验血,肯定没人哭。”结果才有那么勇敢的场面出现。因此,要使孩子变得更坚强、更有胆识,必须善于鼓励或鼓动孩子的勇敢行为。

3.增长孩子的见识。

孩子的胆识,不仅仅是勇敢,还包括了智慧和谋略。因此,一个有胆有识的人必须以见识作基础。有这样一件事:一群美国女孩在喀斯喀特山搞野餐,返回时因抄近路而迷了路,最后一个叫伊娃内尔?汤的11岁小孩挺身而出,坚定地说:“我听说只要沿着山上的小溪流走,就能找到较大的山溪汇流点。再顺着江流走,最终就能找到更大的汇流,而在大汇流附近,则必定有居民。我打算沿着前面那条小溪流走下去,你们中谁愿意的,就一起走。”结果,全体女孩在伊娃内尔的率领下,经过几小时的跋涉,终于来到了一条大汇流处并听到了人声。事后,很多人感慨:“一个最年轻、最勇敢的女孩挽救了陷入困境的女伴和她本人。”试想,假如伊娃内尔不具备沿溪流走的常识,显然是不能用这方法走出迷途的。可见,通过各种手段增长孩子的见识,才有可能使孩子成为有胆识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12: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日常生活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俗话说“病从口入”,说明了是否讲究卫生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有人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在现实生活中,确有那么一些人不甚讲究卫生,而身体也还健康,但是他们的身体健康并不是由于卫生造成的,而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活动充分,营养齐全等。如果他们再注意讲究卫生,身体会更加健壮。我们更应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由于不讲究卫生,染上急性或慢性疾病,影响了身体健康。尤其是孩子,他们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感染疾病,更应注意讲究卫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变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卫生面貌和道德风尚也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个国家的人民有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往往标志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道德面貌。孩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容易养成,而且牢固,影响终生。

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呢?

第一,保持个人身体和服装整洁的习惯。例如会正确地洗手、洗脸,勤理发、洗头、洗脚、洗澡、剪指甲,这不仅能清洁身体,保证卫生,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健康。人的双手每天要接触很多东西,往往沾染上各种污物和细菌。据查,一只未洗净的手上有四万到四十万个细菌,一克重的指甲垢里藏的细菌和虫卵有三十八亿之多。所以我们一定要使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及时洗手的习惯。洗手时要认真用肥皂搓洗,如果只用水冲冲是洗不干净的。

经常携带并会正确使用手帕。用手帕擤鼻涕时要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地擤另一侧鼻孔的鼻涕,不能同时揭两个鼻孔,以免引起中耳疾病或上颌窦炎。手帕要经常更换,保持清洁。

保护好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有人认为孩子的乳牙反正要换,因此不注意对它的保护,这是错误的。如果不注意保护乳牙,一旦它被龋坏缺损,将影响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乳牙被龋蚀还会影响恒牙的生长发育。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乳牙,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会漱口、刷牙,睡觉前不吃糖果饼干等。

知道眼睛的用处,不用手和脏手绢擦眼睛,看书、绘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即眼距书本一尺,胸距桌沿一拳,握笔时手指与笔尖距离一寸。不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直射处看书和绘画。

保护鼻道,不抠鼻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吸入的空气经过鼻道时变得洁净、温暖和湿润,保护呼吸道和肺,使它们免得疾病。

不挖耳朵,不将异物塞入耳内,洗脸洗澡时不把水弄进耳内,以免损伤鼓膜,引起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

保持仪表整洁,教孩子经常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干净整齐,所有的扣子是否扣上了,鞋带是否系好了,女孩子要注意自己的头发是否整齐,学习梳短发。

第二,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按时睡觉,不哭不闹,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按次序穿脱衣服和鞋袜,并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地方,学会整理床铺等。

第三,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是要养成孩子经常及时喝水的习惯。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孩童时期体内水分相对的较成人多,约占体重的70~75%。他们的新陈代谢旺盛,热量需要较多,因此需水量也较多,一岁到三岁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约l00至150毫升,四岁到六岁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约90至100毫升。这些水分除了从食物中获得一部分外,还应由饮料补充。所以我们应该观察孩子,提醒他们喝水。每天上、下午固定喝水一次,其余时间随渴随喝。有的孩子常常只顾玩耍,忘记喝水,到了吃饭时才觉得口渴,于是饭前大量喝水,这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在吃饭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提醒孩子喝水,饭食内也可适当加些菜汤、稀饭,让孩子干稀搭配着吃。

二是教育孩子不吃不净的食物。地下拣的东西绝对不能随便往嘴里放,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削皮。有的孩子生吃瓜果时只在自来水笼头下把瓜果一冲就算洗过了,其实这达不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应该用刷子或丝瓜瓤擦上肥皂把瓜果刷洗干净,再冲洗两遍,然后用干净的布擦干净才能吃。

第四,良好的排便习惯。三至六岁的孩子应该学会上厕所,养成每日定时、及时大、小便的习惯,逐步学会自理大小便。

第五,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例如: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不随地大小便。这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据化验,马路上百分之二十的痰都带病菌,结核病人的一口痰里就有大约四、五千个结核菌,这些带病菌的痰干了以后,随风到处飞扬,污染空气,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从孩子到大人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另外人在患病时咽喉和鼻腔里往往有大量的病菌,打喷嚏时很容易将病菌喷出来,所以应该教孩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绢捂住口鼻。

不乱涂墙壁,不踩桌椅。不仅在家里要做到这点,而且在公园、电影院、公共汽车等公共场所也要做到。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件平凡而细致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坚持一贯地要求孩子。通常运用示范、讲解、提示、练习等方法,给孩子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当孩子还不会做某件事情时,我们就要向孩子示范并伴随着讲解,教给他们如何做。例如,洗手时先把袖子挽起来,把手沾湿再打上肥皂,然后两手互相搓擦,“看!起了多少肥皂泡沫!”“现在脏东西都搓掉了,我们把手冲洗干净吧!”一面说着,一面教孩子在水笼头下把手上的肥皂泡沫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珠,用毛巾把手擦干。如果孩子已经会做这些事情,只是还没有完全形成习惯,那么大人就需提醒他们,“先把袖子挽起来再洗手”,“要把手心手背都搓干净”,语言的提示可以帮助孩子去完成这些应该做的事情,并逐渐养成习惯。

孩子是乐于洗手、洗脸、洗头、理发、洗澡的,他们觉得这些事情有趣,而且过后身体很舒服。但是一定要注意,当您帮助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动作要轻柔,使孩子感到舒适愉快。如果您弄痛了他们,下次他们自然就不愿再做了。有的孩子洗澡时有些害怕,这时不要强迫他们洗,可以拿件玩具放在水里逗引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洗澡时的水温一定要合适,过冷过热都会刺激孩子,使他们一见浴盆就哭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12: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日常生活

幼儿生存能力的培养



长春市宽城区教师幼儿园 龚云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肥胖幼儿的逐渐增多,近视发病率迅速增高,还有脆弱的心理素质以及抗挫折能力的缺乏,各种各样的时代病正在侵蚀我们这些被父母抱大、在电视机旁长大的一代孩子,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做,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教孩子学会“挣扎”

在美国公寓的游泳池旁,一对夫妇抱着2~3个月龄的婴儿,把他赤身裸体地扔进水里,看婴儿从水底挣扎着将头露出水面的过程,真是惊心动魄。也怪,婴儿竟没被呛被淹,几次反复训练后,他从水里浮出水面,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本事好像越来越大。这时在游泳池3米来深的那端跳水、嬉戏的两个5~6岁的孩子,正是这个婴儿的哥哥,据说他们也是这样学会游泳的。

在美国,学龄前儿童几乎都是从10米高的跳水台上跳下来,一个跳“冰棍”的小男孩才只有4岁。因为,美国人认为,社会就像是大海,人生就是在大海里游泳。从小让孩子在水中学会挣扎、学会拼搏,对他的一生都有好处。而作为中国的父母,想法做法如何,何不引为借鉴!

二、教孩子走出家庭

幼儿从“独生”到独立是一个从小家庭走向社会的过程。伙伴交往便是沟通二者之间的桥梁。这种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双向互动,取长补短,获得信息的伙伴教育是家庭幼儿园教育无法替代的。尤其是伙伴之间常伴随的争吵、摩擦、打架、冲突,随之而来的委屈、恼怒、伤痛、愧疚、蒙受损失甚至被伤害等等,都是性格的磨练,感情的磨练,然后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变得聪明,提高能力。要知道一个小伙伴,就是一位小老师,其身上的好品质会启发、影响、激励孩子。一个小伙伴就是一面小镜子,孩子可以从其身上找到差距。我们做父母的应设法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创造学会合作的教育环境。譬如:及时地送孩子进幼儿园,亲戚朋友之间的走亲访友等等,让幼儿有机会与小朋友接触、游戏、交流。在交往中,家长应指导幼儿学会沟通和交流,学会谦让和礼仪,学会体察别人的情感,了解别人的需求,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学会接受别人,奉献自己,学会做人的准则,逐步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教孩子走近大自然

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是一本无字的生活教科书。只要打开这本书,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一个色彩斑澜的世界。那春天的翠绿,夏天的火红,秋天的金黄,冬天的雪白,那天空中的大雁,河里的小鱼,地上的蚂蚁,通过观察、发现和探究,从中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让孩子走近大自然,去经历大自然的风雨洗礼,去接受大自然的艰苦磨练,这才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如今的孩子整天奔波于幼儿园与家庭两点一线,到公园的蓝天下去蹦蹦跳跳,打打闹闹,简直成了他们的一种奢望,成了家长赏赐的一种手段。识字是学习,绘画是学习,走近大自然也是学习。让孩子置身在天地万物之中去探索知识,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感受色彩、线条、形体、声响,得到生动、鲜明、优美的形象,可陶冶其情操,丰富其知识。

人是大自然的儿子,强健的体魄离不开大自然的磨练。日晒雨淋,风雨雪电,优胜劣汰,自然的法则大致如此。让孩子回归大自然,适应大自然,走近大自然离不开艰苦的磨练。日本的孩子在初冬季节,赤着膊,穿着短裤,光着脚丫,沿着马路跑步,也许正体现了回归、适应、走近大自然的追求。

四、教孩子走向社会

社会是不断发展,同时又是越来越复杂的。今天的孩子面临着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父母们为此总是放心不下,总会像保护伞一样为自己的孩子遮风挡雨,导致不少孩子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紧急自救等方面极端软弱无能。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每天孩子入园、离园,总有那么多的爷爷奶奶背着抱着,孩子快乐玩耍的身后总跟着家长的影子,唯恐孩子稍有什么闪失。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唯一法宝是“老师老师”、“告诉爸爸妈妈”。这种精神上的缺钙现象真的到了危险的地步。

孩子毕竟处在未成年期,在生理心理方面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他们容易轻信受骗上当,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应变能力较差,容易在户外活动中发生意外,他们不了解商品知识和消费法规,容易被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权益。诸多问题给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十分紧迫的要求,适应社会,学会自我保护。因此,作为父母,作为教师,从幼儿期就应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安全意识,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危险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在生活中应有意识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独立处理危急情况。如与家长迷失怎么办?遇到陌生人或独自在家怎么办?如何对待一些突发事情等。另外应让幼儿学习一点法,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帮助孩子提高警惕,识破不法分子行恶的伪装面孔,依靠智慧免受侵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12: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日常生活

如何与孩子谈安全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高维华



“老师!小明抱着栏杆滑下来,撞到我的头啦!呜呜呜……”

话题一 上下楼梯别推挤

谈话步骤

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呢?

上下楼梯时,要扶着栏杆,踩好阶梯,一阶一阶走,不可以在楼梯间跑或跳,也不可以一次上或下好几个阶梯。

为什么不能在楼梯上跑或跳呢?

因为楼梯高高低低的,如果在楼梯间跑或跳,或一次跨好几阶,很容易踩空或被阶梯绊倒,从楼梯上滚下去。

除了不要跑或跳,还要注意什么呢?

不可以和小朋友在楼梯上玩耍,或开玩笑地推来推去,拉来拉去,或争先恐后,因为这样很容易从楼梯上滚下去。还有,不能在栏杆上玩溜滑梯的游戏,否则很容易摔下来,或撞到其他小朋友,导致受伤。

生活体验活动

1.带领孩子实际体验一下如何安全上下楼梯,并示范如何扶着栏杆上下,踩好阶梯,一阶一阶走。

2.用厚纸板仿制楼梯,让孩子实际了解,在楼梯上跑或跳比在平地上跑或跳更容易跌倒受伤。

给爸爸妈妈的话

请让孩子认识楼梯是上下通道,绝不是游乐场,若想溜滑梯,请到安全的游乐场所去,两种场所不能混淆。

“这是我的玩具,我没有说要借你!不要抢啦!……老师!小明打我。”

话题二 你为什么打我?

谈话步骤

怎样的情形下,孩子在幼儿园里会发生矛盾?

父母与孩子讨论在幼儿园可能发生矛盾的原因,如东西被抢走、有人不轮流玩或还不知道怎样与别人一起玩,争同一样玩具……

发生矛盾的时候,怎么办?

离开现场,请老师、大人来帮忙。等大家都不那么生气时,再讨论怎么做比较好。

如果有小朋友太生气,把你推倒或打你,怎么办?

大声说“不要这样”,就赶快跑开,以便保护自己。到了安全的地方,先看看身上有没有哪里受伤需要处理,然后在老师或大人的陪同下,学习与对方沟通:

1.你做了什么事情(如,你推我、你打我、你撞到我);

2.我的感受(如,我很痛、我很生气);

3.我希望你做什么事情(如,不要再打我了、你要道歉、请你以后先跟我讨论、不要抢)。

生活体验活动

1.设置一个情绪角落,让处于愤怒或失落的孩子有个休息、缓和心情的地方。

2.做“说悦看,怎么办”游戏:拿一些可以引起孩子强烈情绪反应的生活事件图片,引导孩子说说看,如何处理这些事件。

给爸爸妈妈的话

请理解孩子被打的不舒服感受,并帮助孩子营造一个非暴力的环境。

“哎哟!什么东西绊了我的脚?怎么办?手流血了!快找老师!”

话题三 流血了!快止血

谈话步骤

伤口为什么会流血?

身体受到大力碰撞或被尖硬的东西刺到、割到,就会受伤。若是弄破伤口附近的血管,就会流血了。

流血时怎么办?

立刻喊大人来帮忙,或请别的小朋友通知老师。在大人还没来之前,可以先用手指压住伤口旁边靠近躯干(指身体,不包括头、手和脚的部分)的地方,这样可以暂时使血不再流,同时要避免弄脏伤口;如果血还在流,大人就会用一块干净的纱布直接压紧伤口。

生活体验活动

1.利用人体血管解剖图,帮助孩子明白血流的走向。

2.玩情境游戏,假装有人四肢受伤,让孩子练习如何压住伤口止血。

3.用一条小水管接上水龙头,演示橡皮管如果被夹紧,水就流不出来的情形,让孩子明白压住伤口可以止血的原理。

给爸爸妈妈的话

人体本身都有防卫、保护、愈合的功能。面对受伤流血事件,教会孩子保持镇定和及时处理,能让孩子一生受益;

“小明你看,这是我的维生素药丸,甜甜的,很好吃哟!给你吃几颗,我也吃几颗……”

话题四 生病吃药别乱套!

谈话步骤

什么时候要吃药呢?

药是一种治病的东西。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让医生检查,由医生决定你需不需要吃药,要吃什么药,吃多少剂量。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要吃多少药也不一样。

药有哪些种类?

分内服和外敷药。有磨得细碎的药粉,有一颗一颗的药丸,还有药水等。通常药吃起来会有点苦,但也有些药加了精,吃起来甜甜的。另外,维他命药丸、钙片也是一种药。外敷药则不可以吃。

如果生病了,药吃多一点,病会不会好得比较快?

不管生了什么病,要让身体好起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这段时间叫做病程,所以不是多吃药,病就会好得比较快。

没有生病时,吃了药,身体会不会更好?

不会的。如果没有生病而吃药,可能会中毒,即使是维生素,吃多了,对身体也有害。

其他还要注意什么呢?

发觉自己不舒服时,一定要告诉爸妈、老师或照顾者,请他们带你去看医生,由医生决定你要吃什么药,要吃多少剂量。最重要的是,药不是糖果,吃以前一定要问过爸妈或照顾者,不可以自己拿来吃。

生活体验活动

1.带孩子到附近的药房参观,看看药物的种类、形状和颜色,向孩子说明,药虽然能治病,可是不正确的服药,反而对身体不好。

2.大火示范如何请教医生,以及从药品的说明来了解服药时的注意事项。

给爸爸妈妈的话

1.大人一定要养成把药物收好、不让孩子拿到的好习惯。

2.孩子生病时,要去看医生,不要随便买成药给孩子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20: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