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国的机遇与挑战》说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15:3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忧患意识,敢于迎接我国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满自信,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分析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中国仍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培养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赢得主动。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本课承接第一单元认识全球化的学习,着重让学生了解全球化舞台上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开启第三单元将全球观念及国家责任具体落实到少年的担当和使命学习,做知识与情感上的铺垫。本框由“新的发展契机”和“新风险 新挑战”两目组成。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机遇与挑战,抓住机遇,勇于挑战。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比较关心时事政治,也掌握了一定的国际形势知识;但受学习压力、思考方法等方面的限制,学生们了解国内、国际时事的内容并不丰富,因而不能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所以,教师有必要结合最新的时政资料,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领学生正视差距,增强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四、教学设计过程

  出示2019年5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材料,提出问题“你怎么看待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进而追问“逐步升级的中美贸易战是挑战还是机遇”。此内容以社会热点为话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出示人民日报刊评对中美贸易摩擦认识材料,设置冲突性话题,培养学生辩证、全面看待问题的学科素养,同时也引出本节课“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话题的讨论。

  出示《华为公司2006年-2015年近十年研发投入和销售收入》柱状图,通过观察图片等方式分析华为迅速崛起原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对于中国目前拥有的良好内部条件的理解。

  通过补充材料,丰富学生对于人才、技术等要素重要性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加深对中国目前拥有的良好内部条件理解。

  通过详实的数据支撑,使学生对中国目前拥有的良好内部条件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前面从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的学习,可以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对习主席2019年上半年外交活动及其所结丰硕成果的了解,使学生感悟到我国所坚持的合作、共赢的理念。特别是“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也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通过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分析,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

  1.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在前面分析我国发展中有利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面对发展契机,我们有哪些选择”,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引领学生懂得正确面对我国发展契机,增强自信,勇于创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对利润分配启示录和我国制造业格局的分析,引出“我国发展中面临挑战”话题的讨论。

  通过分析,学生明确我国发展中遇到的来自我国内部的挑战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问题。这个观点学生并不陌生,在九年级上学期学习“改革进行时”中有所涉及。

  通过对美国制裁华为的热点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企业面临的来自国外的风险与挑战。

  通过前面分析,学生对我国企业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风险与挑战,从感性到理性、从点到面,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

  在学生对我国机遇与挑战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设置小辨题“我国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通过小辩论,加深学生对于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全面分析问题的学科素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5: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