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分香蕉》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0:2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下面以《分香蕉》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课堂中的情境创设。





教学内容:分香蕉

教材简析:

  《分香蕉》是《新课标北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决,口算表内乘法,及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并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算式的读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

2. 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

教学重点: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如何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好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9((情境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达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能创造一个欢乐和生动的教学环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融声、图、文于一体的优势,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点燃他们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出示教学情境图,教师讲故事,导入新课。

  有两只小猴子上山摘果子,他们摘了许多的香蕉,就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请小朋友们帮小猴数一数,它们摘了多少根香蕉?(引导学生数香蕉,有12 根。)听!小猴子吵起来了:“我要吃更多,我更大。”“我要吃更多,我摘得更多!”这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自己想的办法,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容易被生动的故事吸引,创设故事情境,能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通过帮助猴子分香蕉,懂得两只猴子分得一样多才公平,诱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探究新知

(情境的可探性,有利于深化学生认知。数学教学应该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制造探究的环境,提供探究的机会。是探究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因为任何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探究要求,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应用,在探究中创造,在探究中升华。))



  1.学生分香蕉活动。

  同桌学生两人一组,用小棒代替香蕉,取出12根进行分香蕉活动。

  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并上台演示。

  生1:我是1根1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2:我是2根2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3:我是先每只猴子分5根,还多2根,再每只猴子分1根,

  生4:我是想乘法口决二六十二,每只分得6根。

  ……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香蕉,结果都是相同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法分香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探究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探究除法算式的写法

  师:谁能用算式把分香蕉的过程表示出来?

  生1:2×6=12

  生2:12÷2=6

  师:大家小组讨论,2个算式,哪个对,为什么?

(学生前面学过乘法,能马上说出乘法算式,如果学生能说出除法算式,教师要给予表扬,学生不能说出除法算式,教师趁机导出。再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的意思,肯定学生的正确想法,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顺势在算式的结果中写出单位。)

板书:

  2 × 6 = 12(根)

  12 ÷ 2 = 6(根)

  师: 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也就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用除法算式表示:12 ÷ 2 = 6(个)读着:12除以2等于6。

  (2)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12”在除法算式中称为“被除数”;“ ÷”称为“除号”,表示平均分;“2”称为“除数”;“6”称为“商”。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样,在算式中标出各部分名称,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12 ÷ 2 = 6(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知识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而获得,有的教学内容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就可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忆。当然,也可让学生猜一猜,增强趣味性。)

  4.学生分香蕉活动。

  师:2只小猴正准备吃分好的香蕉时,又来1只小猴,12只香蕉,现在要平均分给3 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分多少根?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吗?

  学生分香蕉活动。

  请动作最快的同学上台演示分香蕉的过程并板书算式。12 ÷ 3 = 4(根)

  师:请同学们一起说说算式12 ÷ 3 = 4(根)中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并说说它的名称。

二.  活动探索

(情境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应用意识。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从而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



  小组合作,分香蕉。

  师:我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12张香蕉卡片,请你和你的好朋友组成一组,每组人数1——7人都可以,进行分香蕉活动,每人分的香蕉要一样多,分好后请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香蕉活动。

  学生汇报活动结果。

  生1:12 ÷ 1 = 12(根)

  生2:12 ÷ 5 = 2 (根)……2(根)

  生3:12 ÷ 3 = 4(根)

  生4:12 ÷ 2 = 6(根)

  生5:12 ÷ 4 = 3 (根)

  生6:12 ÷ 7 = 2 (根)……5(根)

  生7:12 ÷ 6 = 2 (根)

  引导观察归纳

  师:从你们刚才活动中和上面的式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有的可分完,有的还有的多,分不完。

  师:把算式分成二类,你会吗?

  生:把没有余数的分一类,有余数的分一类。

  没有余数的 有余数的

  12 ÷ 1 = 12(根)

  12 ÷ 2 = 6 (根) 12÷ 5 = 2 (根)……2(根)

  12 ÷ 3 = 4 (根)

  12 ÷ 4 = 3 (根) 12÷ 7= 2 (根)……5(根)

  12 ÷ 6 = 2 (根)

  (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探索,获取知识。)

四.教师小结,课外延伸

(情境的竞争性,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挑战等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回去后,同桌互相讨论:20平均分,用算式表示出来。

  2.观察生活中,用平均分解决的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到班级与同伴交流。

  

《分香蕉》教学反思  :
这节课我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的分一分,说一说。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中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给激发出来。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概念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多多思考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地去探讨解决课中的难点。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23: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