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知识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2:4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目标:
1.理解“和”的多元化的思想内涵,正确把握“和”与“同”的区别与联系。(重点)
2.能从历史典籍、历史故事中体会“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内涵,明确“和”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难点)
3.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和”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素养)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目标导航】
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
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
3.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由组成小组,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多种手段如多媒体,学生绘画,音乐等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新课导入】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做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本次综合性学习以“和”为主题,同学们可以相互探讨一下“和”在你们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重点解读】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准则。
1. 探“和”之义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当然,重视“和”的思想,对“和”与“同”内涵的思考并不始于孔子,也不止于孔子。“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不乏精彩之见。搜集资料,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思考“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2. 寻“和”之用
“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这是孔子弟子有若的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将这里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和蔼”等。“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体现。搜集能体现“和为贵”的例子,可以是身边的事,也可以是历史故事,从中搜寻“和为贵”的真谛。张英的打油诗,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每位同学创作几条以“和”等为主题的宣传标语,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思想性,〖JP3〗也要讲究语言,力求形式新颖、朗朗上口。
3. 享“和”之乐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全班合作,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还可选择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闻事件为话题,在班上组织一次时事讨论会。以“和而不同”为理念,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启发,共同受益。

【研讨练习】
题一:在“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合适的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                                                                                 
(2)请从下面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                                                                  
传统美德:                                                                          
现实意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1: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