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第10课《清平乐》知识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0:0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片
图片
知识点




图片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唤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创作背景
  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本首词就是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公元1105年(崇宁四年)。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图片
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感情。
3.鉴赏这首词曲折新颖的结构和清奇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春天一派朝气,生机勃勃的景象。古代文人最喜春天,但春天却又是稍纵即逝的美景,很多文人写春时,都不免表达一种惜春、惜时的情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黄庭坚的《清平乐》,看看他是如何表达惜春的。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情感)
3.范读,齐读。
4.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并称“苏黄”,是江西诗派创始人。黄庭坚的书法也自成一家,擅行书、草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阅读注解,掌握词意。
(1)全词的线索是什么?
(寻春:自行寻春—请人唤春—询问黄鹂。)
(2)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
2.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春天回到了哪里?到处都是一片寂静,找不到它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一定要喊它回来同我们在一起。春天的踪迹谁知道呢?除非去问一问黄鹂鸟。可惜黄鹂鸟的婉转啼鸣无人能理解,只见它凭借着一阵风飞过了蔷薇。)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这首词写春天,词中有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在“归”“行路”“唤取”“同住”等词语上。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天离开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2.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结合全词分析。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3.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此词为惜春之作,全词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热爱和怀念,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4.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的词句是哪些?请简单赏析。
(“百啭无人能解”黄鹂鸟仿佛知道春天踪迹似的发出婉转的歌声,可这歌声人们谁也听不懂。表达了词人的惋惜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伸。
师:这是一首惜春词,表达作者惜春之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都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无穷。作者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课下注意仔细体会,然后搜集整理能表现惜春这一主题的古诗词,和同学讨论交流,诵读。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思春(归何处)
由现实到幻觉 惜春(无行路)
唤春(归来住)
问春(知踪迹)
由幻觉到现实 解春(蔷薇开)
惜春(不复归)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词的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如抓住这首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3: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