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21-1-26 01:26:03
|
只看该作者
★★记叙文阅读之(三)记叙线索
目标:
1.了解记叙文线索的概念、分类、作用、判断线索的方法;
2.总结答题技巧。
1、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记叙文的线索有哪些类型?
①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如《孔乙己》中的我。
③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故乡》。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④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最后一课》。
⑤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如《春》
⑦以一句话为线索。即文中反复出现同一句话,由这句话引出要写的内容。
2、记叙文的线索有什么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如何掌握记叙文的线索呢?
①看标题。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如《风筝》。
②看反复。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
★★记叙文阅读(四)之梳理文章思路
目标:
1.掌握如何梳理文章思路
2.掌握填表题型作答技巧
(一)理清文章思路的策略---划分层次
划分层次方法:
①文章中的时间、地点的语言标志可以作为划分文章结构的主要依据;
②许多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构思;
③按事情发展的过程来分析---找各个主要事件
④注意带有感情色彩的标志性词语,抓住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句子,以把握人物的感情(心理)变化过程。
03
★★★说明文阅读(一)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
目标:
(1)掌握说明对象的判断方法
(2)掌握10种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
一、说明对象
1.说明文通常分为哪两种?
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 如何区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的内部规律性,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
三、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1.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说明文阅读(二)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
目标:
(1)掌握说明文的结构
(2)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一、说明结构
说明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把握中心句和关键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总之”等即可判断文章的说明结构。
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可派生三种情况,即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
2.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式平等并列的。
3.递进式:后边的说明是在前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说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二、说明顺序1.说明顺序有哪些? 有如下3种:
1.时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2.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
3.逻辑顺序:主要——次要、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说明文阅读(三)说明文信息的提取
目标:
1.掌握信息提取的技巧
2.运用技巧去答题
1.阅读原文,根据语言标志标记重要信息,整体感知原文主要内容。
文中常见的标志性词句:标题、主旨句、各段的中心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开头句、结尾句、前后照应的语句、反复出现的句子等;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代词、表示程度和范围的副词,表示递进、转折、因果等关系的关联词以及内涵丰富的词语等。
在第一遍阅读后,初步明确:文章主要介绍了/阐述了什么?是如何介绍/阐述的?作者通过文章想让读者了解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简答题/选择题
2.阅读题目,再读原文,依据标记,确定作答范围。(一找)
审清题目要求,明确题目的意图,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
3.仔细比较取舍,写出正确答案。(二比)
采点(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语)→定位(在原文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内容)→比照(比照题目的异、同)→整合信息、明确答案。
特别要注意:
(1)貌似相同的说法可能相去甚远,貌似无关的说法可能本质相同,粗枝大叶的阅读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2)选择题设置干扰项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正向转换:单点或多点信息的简单比对、替代、增加、删减等。常见的类型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
②逆向转换:具有一定跨度的信息整合、分析、逻辑判断等。常见的类型有:逻辑错误(主语暗换、因果倒置、答非所问、是非颠倒等)、分析不当等。
③推断转换:原文无明确比对信息,需要通过词义、句意、上下文意思来推断。常见的类型有:无中生有、合理推断等。
(3)选择题的设置已经不再局限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的细微差别构思,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筛选,其表述并不总是只对原文稍加改造,而是有一定跨度的信息整合,常常还包括一定的因果推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