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课《白鹭》知识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5:2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宜yí(相宜、适宜、事不宜迟)
鹤hè(白鹤、丹顶鹤、鹤发童颜)
嫌xián(嫌恶、嫌弃、讨人嫌)
朱zhū(朱红、朱鹭、朱砂)
嵌qiàn(镶嵌、嵌在、嵌入)
框kuàng(镜框、木框、条条框框)
匣xiá(匣子、镜匣、木匣)
哨shào(放哨、哨兵、花花哨哨)
恩ēn(恩情、恩惠、恩爱)
韵yùn(韵母、风韵、琴韵悠扬)


二、多音字
好hǎo(好像)hào(好学)
难nán(困难)  nàn (灾难)


三、近义词
精巧一精美  配合一协作  适宜一适合   
孤独一孤单  恩惠一恩典   铿锵一高亢


四、反义词
精巧一粗劣  配合一干扰   生硬一自然  
恩惠一怨恨   清澄一浑浊  优美一丑恶


五、理解词语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适宜:合适;相宜。
生硬:勉强做的;不自然;不熟练。
嗜好:特殊的爱好。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
孤独:独自一个;孤单。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本文指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的美、生机和活力。
清澄:(水、天空)清亮。本文是清亮明洁的意思。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六、词语搭配
(精巧)的诗  (粉红)的朱鹭  (灰色)的苍鹭
(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优美)的歌   (孤独)地站立


七、词语拓展
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美中不足
卓尔不群 求之不得 局促不安
水泄不通 出其不意 月语拓展  
攻其不备 诲人不倦 自强不息
应接不暇 纹丝不动 心照不宣


八、句子解析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概括写颜色和身段的精巧。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3.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不安稳”与“悠然”对比,写出了白鹭的栖息特点。


4.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加了对白鹭栖息特点的神秘感,产生无限的遐想。


5.——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用“——”(破折号)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答案,让人感到白鹭无处不美。


九、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
外形(颜色、身段) 生活习性(觅食、栖息)


3.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非常和谐;流线型结构的身段大小非常匀称,这一切都很适宜,它的外形就像“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在清水田里静静地钓鱼、在枝头孤独地站立、在黄昏的空中低低地飞行,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含蓄美,就像“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因此,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十、课文主题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可以从描写白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两个方面看出来:一是白鹭颜色的和谐,身段的匀称,反映出白鹭自然朴实的静态美;二是白鹭水田钓鱼、枝头闲立、黄昏低飞这三个画面反映了白鹭的动态美。


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第6~8自然段描绘了白鹭觅食、栖息、低飞这三幅图画,图画可分别命名为“水田钓鱼”“枝头闲立”“黄昏低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9: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