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期末测试】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 含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1:4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任选5空默写)(5分)

1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3岸芷汀兰,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6刘禹锡虽在巴山楚水,二十三年遭弃置,仍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              ,               ”句,传达了见新人辈出无限欣慰的豁达。

1.(1)1凫雁满回塘2蜡炬成灰泪始于3郁郁青青4溪云初起日沉阁5直挂云帆济沧海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共10分。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不得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6分)

   茶对于中国人,已经远远超出了一种饮品的范筹,而沉淀为一种文化。不比日本茶道的精细、尊贵,中国的茶更有普适性。它可以是可以是农村粗瓷碗中的香甜,可以是紫茶壶中的高贵,也可以是玻璃杯中的平常,它可以慢慢地品味,也可以开怀畅饮,各有各的滋味,但不变的是那其中所蕴藏的安然,苦涩中携带的一丝清甜,犹如人生之路,         

      苦涩是它的历程,清甜是它的 kuì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

蕴藏(   )  kui赠(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1分)

(3)文中“沉淀”的意思是                ,“畅饮”中“畅”的意思是                。(2分)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2分)
2.(9分)(1)zūn yùn 馈(共1分。每空0.5分)

(2)范筹 范畴(共1分。每空0.5分)

(3)凝聚;积累  痛快(共2分。每空1分)

(4)示例:平淡是它的本色(共2分,意思对即可)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题目。(4分)

    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1)以上内容出自艾青的诗作《              》,这首诗抒发的主要情感是                                                           。

(2)“‘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这里的“兄弟”是

               (人名),这“兄弟”是因为              (情节)被发配沧州的。(2分)

3.(1)大堰河—一我的保姆     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及劳动人民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2)林冲 误入白虎堂(共4分,每空1分,)

4.肥西县创建“文明县城”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担当起此项责任,肥西某校九年级某班开展“与责任同行”的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0分)

(1)班委会准备委托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以唤起大家的责任意识。(字数不超过10个)(2分)

                              

(2)小明同学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肩上的责任——脚下的基石”征文比赛,以下是从他的文章中摘录出来的,请你帮他修改。(4分)

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对于应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敢承担,实践担当的精神,增加担当的能力,做到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善担当。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准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精忠报国体现的是南宋名将岳飞对国家的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范仲淹对人民的责任;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儿女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

1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一词改为“           ”。

2最后三句语序不合理,正确语序为           。

(3)同学们准备为学校尽一份力,打扫学校的操场,每位同学都负责一块区域,但班上的同学刘伦却不管不顾,随意挥了两下扫帚就罢工了。对此,你怎样劝说他?(4分)

                                      


4.(10分)(1)(2分)示例:1责任心强,美名远扬。2勇于担当,光芒万丈。(共2分。意思对即可)

(2)(4分)1增加 提升(共2分。每空1分)2(共2分)

(3)(4分)示例:刘伦同学,爱护学校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位在校学生的责任,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护它,洁净的操场会让每一位同学受益,看着干干净净的操场,每个人都会开心的,我猜你也是,对吗?(共4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13分)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4分)

                                      


6.开头两段引用名言,有什么作用?(2分)

                                          


7.第④段加点的“一切”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8.第⑥段举戴震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9.从本文来看,我们应该怎样做学问?(3分)

                                          


5.(4分)治学要有怀疑精神。(或:学则须疑;学者先要会疑。)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共4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

6. (2分)提出中心论点,并充当道理论据有力论证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使开头显得与众不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共2分。答对每一点1分)

7. (2分)“一切”表范围,表明怀疑精神是全部学问的基本条件,无一例外,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共 2分。)

8. (2分)举戴震做学问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述了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说服力强。(共2 分。)

9. (3分)读了选文,我们懂得了应该用怀疑精神做学问;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只有经过“怀疑” “思索” “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共3 分。每一点1分)









【二】(15分)

画香味的女孩

王举芳

    1亲戚住院化疗,我时常去陪护。

    2今天是周末,病房里来了很多探视病人的亲友,平日肃静的病房,有了笑语,有了缕缕欢快的气息。

    3阳光很好,我推开病房阳台的门。阳台的角落里,坐着一个小女孩,膝上放着一个纸板,左手扶着纸板,右手快速移动着,好像在写字或者画画。

    4我走了过去,蹲下来,女孩看看我,羞涩地笑笑,停止了作画,把纸板递给我:“阿姨,你看看我画的画好不好看,行吗?”女孩望着我,一双大眼睛映着阳光,闪着清澈的光芒。

    5“行,我看看。”我接过女孩手中的画。画面很简单,一只碗,碗里盛放着一些月牙形的食物。“这是饺子吗?”我问。女孩点点头。

    6“我妈妈好几天没吃饭了,爸爸说妈妈过几天才能吃饭。妈妈好几天没吃饭,一定很饿,我就想画幅画给她。我妈妈以前没生病的时候,给我讲过‘望梅止渴’的故事。妈妈最爱吃饺子,我就给她画了饺子。”女孩低下头,脸上布满了忧伤。

    7“这画送给你妈妈?哪个是你妈妈啊?”我第一次见这个女孩,还不清楚哪位病人是她妈妈。

    8“23床。”女孩弱弱地说。

    923床?哦,我记起来了,是那个患食道癌的女病人。我的心禁不住一紧。昨天听她的丈夫说,女人撑不了几天了。

    10“小彤,画完了吗?妈妈想看你的画。”23床的丈夫走了过来,神情疲惫,却满脸笑意。

    11“画好了。我给妈妈画了饺子。”女孩把画举给爸爸看。

    12“嗯,小彤画的真好,妈妈一定会喜欢的。”男人蹲下,抱住女孩,在她脸上亲吻了一下。我看见他的眼里,有没有落下来的泪滴。

    13“等一等。”女孩说着,拿起画笔,在碗的周围画了许多小点。

    14“这小点是什么啊?”爸爸问她。

    15“是饺子的香味。你闻闻,香不香?”女孩把画贴近爸爸的口鼻。

    16“香,香……”爸爸低下头,揉搓着眼睛。

    17第二天上午,女孩依然在阳台上画画。这次画的是一盘绿色的蔬菜,周围依然点了许多小点。她说妈妈夸她画的饺子特别好,因为画上了香味。我听了,努力仰起脸,不让女孩看到我眼里的泪水。

    18一连几天,女孩每天都在为妈妈画画,有时候坐在妈妈的病床前画,有时候坐在阳台上画。

    19她的妈妈已十分虚弱,精神越来越差,有时候出神地看着女孩,眼神呆滞而又充满了光彩。

    20那一天,医生让23床出院,回家静养。我们知道,她的生命已快走到终点,不禁悲伤满怀。她才31岁的华年,而她的女儿,才刚刚5岁。

    21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总是想起那个为妈妈画香味的女孩;那用很多点连成的香味和亲情在我的心间弥漫,馨香不息。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8年第8期)

10.请以文中小女孩的口吻简述本文的故事。(3分)

                                          


11.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小彤,画完了吗?妈妈想看你的画。”23床的丈夫走了过来,神情疲惫,却满脸笑意。

                                         


12.简要分析故事中的“我”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

                                          


13.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4.本文的题目“画香味的女孩”能不能改为“画食物的女孩”?请简述理由。(4分)

                                      


10.(3分)妈妈生病了无法下咽食物,我便画了带有香气的饺子和蔬菜给妈妈,妈妈非常开心。(人称使用正确,得1分;故事概括准确简练,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1.(3分) “疲惫”是因为妻子病情严重,丈夫日夜照顾,尽显疲惫。“笑意”是因为看到女儿如此懂事,感到欣慰的同时,他也不愿把悲伤传染给女儿,所以含笑面对。(计3分。意思对即可)

12.(2分)1线索作用:“我”是小女孩这一故事的叙述者。2推动情节发展:小女孩的故事主要是通过“我”的所见传达给读者。3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我”是小女孩这一人物优秀品质的见证人。(答出一点,得1分,得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共2分。)

13.(3分)小女孩为妈妈画香味的故事让作者感动,以致作者久久不能忘怀,同时也赞美了小女孩一家浓浓的亲情。(答出“感动”,“不能忘怀”,各得1分;答出“赞美亲情”,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4.(2分)不能。因为“画香味的女孩”这一文题,不仅突出了故事的主人公,而且含蓄地表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同时,这一文题极具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画食物的女孩”则平淡直露,表达不出这一效果。(答出“不能”得1分,“突出主人公”,得1分;答出“表明文章内容”,得1分;答出“具有悬念,激发兴趣”,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三】(1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节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2)吾谁与归   归:            

(3)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辨:            

(4)仁义充塞    塞: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7.【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指“              ”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8.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为国为民尽职尽责的爱国精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种爱国精神分别体现在哪里。(4分)

                                    




15.(5分)(1)探求(2)归依(3)辨别(4)阻塞(共2分。每小题0.5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1)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保天下的事,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共2分。每空1分)

18.(4分)【甲】文:忧在民先,乐在民后;【乙】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甲】文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看出作者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一种“忧在民先,乐在民后”的爱国精神。【乙】文从“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以看出作者的政治观点,保国是拥有高官厚禄的当权者的责任,天下的兴衰则是天下人的责任,体现作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参考译文】

【乙】有亡国的事,有亡天下的事。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回答说:易姓改号叫作亡国;仁义的道路被阻塞,因而到了率领禽兽来吃人的地步,人与人之间也互相吃,这-1作亡天下。所以知道保天下,然后才知道保国家。保国家的事,是高官厚禄的当权者所要考虑的;保天下的事,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三.写 作(35分)

19.请以“        也是一种力量”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失败”“磨难”“乐观”“坚强”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03: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