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聚焦“从一开始不敢爬到最后爬上去”的过程,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知道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体会人物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 2.聚焦重点段落,学习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1)提出学习要求:其中,“从一开始不敢爬到最后爬上去”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课文是怎么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呢?请大家默读2—7自然段,勾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真叫人发颤!” ①重点关注“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等词句,师生共同梳理:她还没有开始爬,就怀疑自己,感到非常害怕。这是作者“怎么想”的内容。相机板书:怎么想 ②小结:当作者来到天都峰还没开始爬山,就遇到困难了。我们遇到困难时,一般心里都会打退堂鼓,作者的这种想法很自然,很真实。同学们,遇到困难时“怎么想的”就是写这件事的重要内容之一。 ③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表现“我”对自己的怀疑和害怕。 预设2:“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对,咱们一起爬吧!” ①重点关注老爷爷和“我”说的话,师生共同梳理:这里写老爷爷和“我”的对话,老爷爷看到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山,感到很惊讶;而“我”看到他的年纪这么大也来爬山,既惊讶又敬佩。他们相互鼓励,相约一起爬山。这是作者“怎么说”的内容。相机板书:怎么说 ②启发学生: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假如没有这一场对话,或许“我”和老爷爷对爬上山顶没什么信心?(是的)所以才有了后来“我”手脚并用奋力爬,勇往直前地爬。 ③还可以从课文的哪里看出他们是相互鼓励?(课文的8、9自然段也是写的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④小结: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相互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才能爬上峰顶。遇到困难时“怎么说的”也是写这件事的重要内容之一。 ⑤指名分角色朗读三——五自然段,读出既惊讶又赞许的语气。 预设3:“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像小猴子一样……” ①重点关注“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等词语,师生共同梳理:这是 “我”爬山的动作,爬天都峰真的很不容易。这一部分写的是作者“怎么做”的内容。相机板书:怎么做 ②小结:当“我”受到老爷爷的鼓励后,信心大增,从而奋力向峰顶爬去,最后爬上了天都峰顶。遇到困难时“怎么做的”也是写这件事的重要内容之一。 ③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爬山的姿态。 3.梳理方法: (配合板书内容) 同学们,当“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天都峰准备爬山,没想到峰顶这么高,困难这么大,“我”是不敢爬的,最后竟然爬上去了。作者把遇到困难时“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写下来,这件事的重要内容就写清楚了。(相机板书:重要内容)这样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4.提出学习要求:分角色朗读第八至十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写的什么?感受到什么?” 5.总结: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总是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超越自己,这个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更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把它写下来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当我们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时,要特别留意事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写一写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样有助于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6.布置课后学习任务: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回想一下这件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与小伙伴交流。 六、板书设计 七、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或课外阅读活动推荐 推荐阅读著名作家金波写的《放风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