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活泼爱动,很喜欢体育课,乐意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项活动中去。当然,体育课是教育,应有一些较正规的教学内容(如队列.跑和一些技术学习等),这无可非议。如果此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生硬,组织形式单调就会使这种落差徒然增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慢慢地疏远体育,上课处于被动状态,越是高年级越明显。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客观存在的“厌学”现象呢?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意识和能力呢?最近在一节接力课上发生的事情,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给学生创造一个体现自我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每一个体育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都能够是守规矩,练习是按秩序的有序进行,其时不然,真正的体育课的课堂纪律与练习的实际情况不是体育老师所想像的那样理想化的。记得有一次上接力课,上完后还有多余的几分钟,我就分两大组(男、女)进行接力游戏,首先是我示范了一下,然后在简单讲解了一下接力游戏的要求,接着就让学生分组练习了,可是当我刚转身去整理接力棒时,就有几个学生跑过来告诉我说,有几个学生不愿意玩,在边上自己玩别的,还有一部分同学不排队,插队跑。还有的说同学间在互相讥笑别人跑的慢,总之队伍很凌乱。听了学生的汇报后刚开始我很生气,他们也太没组织性、纪律性了,如果其他学生都像他们一样,那课堂纪律可不就乱套了。于是我集合了队伍,想批评他们,找出违反纪律的学生。可一想还是调查一下原因吧!当我了解一下情况后,使我改变了初衷。原来由于70%学生都跑出汗了,没跑出汗的学生都争先想在全班学生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还有部分想跑的又跑不快,跑不好还要被同学讥笑,于是同学间就出现了互相漫骂,有的学生就干脆不跑到边上玩自己的到最后大家都觉得没劲了,所以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队伍出现了混乱的现象最终导致学习的失败,这节课后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课后也写了一些教学小结,认为导致这节课出现上述原因的就是教学方法单调,形式单一,体育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于是我利用上室内课(快速跑)适时地引导学生鼓励和激励他们,学生有了跃跃欲试的想法了,接下来的体育课中在有意识的把会跑的和跑不快的学生区别开来,再让他们分别自发组合,自己找练习的同伴,就这样在后面的几次练习中,学生练习的兴致始终很高,课堂气氛出奇的活跃。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能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探究与分析,从小传授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并且多让学生谈感受,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新课堂中的小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