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要循序渐进落实预习中的各项措施。
一、由扶到放。
刚开始学生学习预习时,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传授预习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预习中学生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帮助解决。预习后,教师要认真小结,注意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以后,可逐步放手,从组织小组预习到学生独立预习。
二、由课内到课外。
为帮助学生学会预习,开始可安排在课内进行,便于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随时指导,及时纠正。课内预习可以分项、分步进行,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与运用预习方法。学生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后,预习就可安排在课外。
三、由浅到深。
随着年级变化,预习的要求由低到高,预习的内容由简到繁,预习的时间由少到多。有经验的老师十分注意同一项目或同一内容,在具体预习要求上所体现出它的层次与梯度。如“质疑问难”的预习,老师引导学生先从不懂的字词到不理解的句子进行提问,进而对课文的具体内容质疑,最后围绕课文中心及叙述方法等各方面试着发问,逐步提高要求。
其次要有章可循实施预习中的联贯步骤。
一、通读全文。
课文一定要通读,而且应该朗读。从头至尾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能大概的掌握课文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并通过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预习《荷花》时,学生能初步了解到课文讲的荷花的美丽景色。通读时,还要求学生看课文后的思考题,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就显得不盲目。
二、学习生字新词。
读课文的时候,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画出来。自学认字表,写字表中的生字,掌握读音。书上没有注解的字词,可查一查字典、词典,特别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要搞清楚,还应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三、初步分析课文和归纳中心思想。
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识别层次与段落。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也可在课文边作上符号,老师讲到此处时就格外注意一下。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课堂上及时质疑,及时得到释疑。用笔把归纳的内容记下来。上课的时候,和老师概括的中心思想相对照。对能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老师应多加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四、兼带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
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者忘记了,或者记不全了,或者记错了而不自知,从而变成了对新课文理解的“绊脚石”。所以,小学生在预习新课文的时候,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