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节一:这样的题目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生齐读板书《装满昆虫的口袋》)。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疑惑呢?
2、预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其实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谁?(小时候的法布尔)
3、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法布尔”做课题,而要用“装满昆虫的口袋”作为文章的题目呢?你认为哪个题目要好?为什么?
师:题目就像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就像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它会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这篇文章。
4、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找一找哪个句子表达了题目《装满昆虫的口袋》这个意思。(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红色突显“衣袋”、“满”、“昆虫”)像这样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中去,叫“点题”。这篇文章是在结尾点题的。(齐读这句话)
从音、形、义上区分“念”和“恋”。指导写好这两个字。
5、文章题目还有题眼,“眼睛”的“眼”,也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你认为这个题目的题眼是什么呢?(“满”)说说你的理解。(体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迷恋。)文中哪句话表达了这个意思?(“法布尔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对吧。(出示第一自然段)
环节二:这样的开头
1、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写作文也是这样,好的作文开头能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精神一振的感觉。如果把整篇作文比作一个人,那么开头就是人的大脑,这是人的中枢系统,是核心部分。所以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开头很重要。那么这篇文章的开头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指名读。你发现这段文字表达上的秘密了吗?
3、你能仿照写一写吗?
4、总结:这一段文字是全文的总起段,总的写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兴趣。(第一句话又是全文的中心句)同时又引出下文,他是怎样对大自然充满无限的好奇心的呢?
环节三:这样的两件事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离不开写事。本文也是这样。这篇文章围绕小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写了几件事呢?(两件事)
2、概括、理解第一件事:
(1)出示2-3自然段,指名读。
(那么这两段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前面我们学过用“摘句法”概括一段或几段话的内容,比如《小虾》一课,像这种有中心句的段落就可以用“摘句法”,但是今天这一课用这种方法就不行,因为没有中心句。那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再教你们一种方法,就是“归并法”。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2)默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生自读、找,交流,师指点归并段意——法布尔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
(3)带着重点词语朗读、体会。(自由大声朗读)
3、用“归并法”概括、理解第二件事:
(1)出示4、5、6自然段,默读,同桌练习用“归并法”概括这三段的段意。
(2)指名读。交流段意——法布尔为了观察虫子、捉虫子而遭到父亲的训斥。
(3)带着重点词语朗读、体会。(自由大声朗读)
4、串读,整体感知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配乐)
环节四:这样的一本书
1、(出示最后一段前两句)师读:“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强烈的兴趣已经种在他的心里。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
2、出示《昆虫记》简介,生齐读:“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3、师: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称他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4、法布尔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5、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