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13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学期小学高段(五年级六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12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09: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平 师 附 小 各 教 研组 研 训记 录

教研组

高年级数学

研训

时间

2011年 3月10


研训

地点



高年级数学办

发言人

或主讲人

纪勤杰

研训

人数

4

研训

模式

讨论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阮雪峰、王勤峰、陆慧英

联络员



研训

课题



内容

摘要

学习课程标准(4——6年级)


纪勤杰逐条读四条建议。大家分别进行讨论。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 和理解数学。

大家一致认为,学校的多媒体课件很好地为学生的直观学习搭建了平台,本学期力争做到堂堂新授课有课件,保证课件的直观性和抽象性。

另外,一些只有通过孩子或老师实物操作演示才能充分体验的课例,一定要保证这样的过程。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大家认为高年级的很多孩子具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要尽量创设这样的情景,要注重问题的挑战性,导向性,特别是很多规律、性质的总结一定要来自学生。课堂上,创设不同层次的题目,保证各类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阮老师说高年级因为题目的复杂性,我们做的还是比较欠缺的。要让学生经历方法的多样化的过程,在比较中去抽象出对于个人而言最简洁的方法。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王老师说检测题型与实事的结合是新课程的一个特点,一星期中有一堂课能与学生身边的事情结合,在数学周活动中让学生去解决问题,一些规律让学生在实验中去验证、或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而且我们努力努力能够办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教研组

教研组

高年级数学

研训

时间

2011年 4月8 日

研训

地点



高年级数学办

发言人

或主讲人

纪勤杰

研训

人数

4

研训

模式

讨论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阮雪峰、王勤峰、陆慧英

联络员



研训

课题



内容

摘要

探讨《百分数的认识》

纪勤杰老师的课正进入紧张的磨课阶段,今天在上完试教后我们又一次围在一起进行了讨论,讨论中明确了以下几点。

一、意义的导入部分:

以学生现有的认识为基础进行导入随比较大气,但往往不太严谨,在让孩子举例是老师一定要抓住要什么和不要什么!并且要采用图解、例举不同的单位1的量中让孩子去理解百分数。

二、百分数的范围:

百分数是在统计中有大量的运用,因此老师在选材时应注重其适用的范围,使其富有生活意义。

不同的百分数的大小的范围是不一样的。由于5年纪的孩子缺乏认知,直接抛出:什么时候一定小于100%,什么时候可以达到100%,什么时候可以超过100%对孩子来说难度偏大。因此应该的丰富的积累后再让孩子比较课堂才会显得比较顺畅。

三、与分数的比较

什么时候出现,到底以怎样的例子来比较,我们教研组争论不下。其实我们要明确的是它的特定范围出现的必要性是关键,带不带单位是一种人为的规定罢了。

相信通过这样的探讨。我们对此课的理解有深了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教研组

高年级数学

研训

时间

2010年 4月15

研训

地点



高年级数学办

发言人

或主讲人

纪勤杰

研训

人数

4

研训

模式

讨论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阮雪峰、王勤峰、陆慧英

联络员



研训

课题



内容

摘要

比例单元是六年级下册关于解决问题方面最重要的单元,我们在前段时间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1、正反比例的判断

正反比例的判断,由于抽象性强而使中等及以下的孩子无从下手,判断也如“云里雾里”版琢磨不透。我们结合具体的问题,达成以下共识:有具体表格的题型,因为孩子的直观感受深刻,只要让孩子回答,积(比值)一定即可;一般文字的判断应该赋予一定的表达方式,那两种相关量的量,他们的积或比值是什么?一定吗?,当难度偏高是应该让孩子掌握举例的方法;字母式的判断在体验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把算式转化成乘法,字母在一边的为反比例,两边的正比例。

2、格式的要求


作业反映,有部分孩子在解决问题是正反部分,各个数量之间有乱弄一气的做法。我们分析后认为,是缺乏必要的分析能力或行为上的懒惰造成的,因此在答题时辅以一定的规范是培养这部分孩子分析能力的一条必有途径,就像学习分数应用题是画线段图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达成这样的共识:让孩子在解决问题时必须写数量关系式,孩子的列式必须得和这个关系式相对应才可以,强制性地让他们必须动脑。

3、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书本上在求图上以及实际距离时是让孩子们列方程的,目的是想法简单,但这样的方法繁琐而低效。讨论中明确了一下两点:

1、先统一单位

2、从份数的角度进行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09:11:00 | 只看该作者
高段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新课改已经到了六年级,如何对六年来人教版教材的内容进行总复习?数学教研组针对张老师执教的《数的认识》进行了教学研讨、试教、再研讨的过程。

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很多的数,这些数的知识象一颗颗零碎的珍珠,如何用一条合适的线索将非常散的又多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如何进行取舍,大家都认为很难。通过多次的研究,我们听取了专家的意见,用一根小棒代表的数“1”作为线索,把这些零碎的知识串成一颗“项链”,打通了各个知识点。1的累加产生了多位数,1的细分产生了纯小数和真分数。学生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沟通了所学过的数,并认识了整数,完善了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的体系。随后同学们查漏补缺,整理了分数小数中的重点知识和有疑问的地方。课堂最后再安排5分钟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中安静地练习,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本堂课引发了大家激烈的争辩。数的结构网络图怎样呈现?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是不是以要在数与数之间在形式上进行沟通?是大家争论的焦点。

本节课从最初的构思、试教、修改、研讨、再试教到最后的呈现,教研组的老师参加了整个打磨过程。张老师的课凝聚了附小的数学团队的劳动、思考与智慧!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本次活动已圆满结束,但活动带给我们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新课程的总复习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怎样把条线复杂,知识点繁多的复习课上出味道来,将是我们教研组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在听课研讨中进步
今天上午,高段数学教研组教师们一起走进了陆惠英老师的随堂调研课《圆的认识》。《圆的认识》是六上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大家在听课后的互动交流中各抒已见,研讨气氛浓厚。

首先大家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定位:1、学会画圆。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3、掌握圆的特征。

然后大家剖析了各个教学环节。1、课堂引入开门见山,很自然朴实大气。2、体验圆是曲线图形,本堂课直接抛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圆与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而被认为是最美的呢?不要说学生,听课的老师也感到突兀。大家认为调整成:轮胎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圆形容易滚动”,从而感悟到“圆是曲线图形”。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学生知道一些,但说不清楚,在学生“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则未能”的愤悱心境下,开始了认识圆的教学过程。

3、定点、定长听起来很专业化,脱离学生的通俗语言,我们可以直接说成圆心、半径。

4、第二次交流画圆时,重点是怎样量2厘米?一种方法是先量后画,一种是先画后量。2种方法都要交流,而且重点是后一种方法的展示。

5、巩固练习中讲到了生活中画圆,古人画法,以及“一中同长也。”很有数学文化。但数学课还是以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可以插入“画直径是6厘米的圆”“在长方形、正方形内画最大的圆,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想办法在操场上画半径是10米的圆”等,这样更能突显数学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09: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