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乔布斯:在人间(生命坚强,逆境奋斗,坚持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9 11:2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如果乔布斯来写这三部曲,他不能回避的,是曾经的迷失与失败。事实上,失败是他最好的大学,在人世间的这场游戏中,他是最天才的“悟败者”

谁都想赋予祝福,但不必讳言,辞任CEO,是史蒂夫·乔布斯告别苹果的第一步。

当这场注定到来的结局在2011年8月24日拉开序幕,不用等到最后,一个时代已经结束。这是苹果的时代、乔布斯的时代、甚至全球商业与高科技界的某个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后段落,以乔布斯被诊断出胰腺癌开始,到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结束,一边是凡人的病痛与折磨,一边是天才般的灵感与卓越创造。这些元素对立冲突却融为一体,既闪烁科技的光泽,又饱含人性之张力,还带着艺术的线条,它们构成了乔布斯与苹果独特的魅惑。

淬制“苹果”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乔布斯成功的理解,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乔布斯的自我反省能力。其实乔布斯经历过很多失败,但是从失败中学习了很多经验,永不放弃。”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说。

“我认为乔布斯与别的企业家最大的不同是:他失败过。”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说。

此刻,用乔布斯喜欢的鲍勃·迪伦的那首《答案在风中飘》向乔布斯致意再合适不过。“一个男人要经历多少旅程,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男人。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获得自由之身……”

乔布斯不是生而为神,是行走人间的修行者,他从一个完全不知想要做什么、迷恋游荡与大麻的少年出发,短暂成功却被人抛弃、也经历过自我的迷失与放逐。这二三十年中,乔布斯的容貌发生着令人惊异的变化。今天瘦削刻骨、眼神深邃、永远黑衫蓝裤的这个人,与从前那个挺着肚子、脸颊圆润的美国普通长相,简直不像同一个人。同样,乔布斯后期对产品、商业的理解,以至他个人的修为与境界,是从前期乔布斯脱胎换骨而来的。但愿接下来的文章能帮你理解一个词,什么叫——原地满血复活。

关于乔布斯的答案,在他的失败中飘。在多重挫折与重大失败中,他淬制出了这枚苹果。

同样是8月,不过是整整30年前。1981年8月12日,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在个人电脑(PC)市场如日中天的苹果遇到了真正的敌手,在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走入了漫漫熊途。那一天,IBM推出酝酿已久的IBM PC。

然而,就在8月12日当天,人们却认为这平淡无奇。他们普遍认为,这款电脑与正流行的苹果电脑相比还差得太远,只不过是一个抄袭者、追随者和组装者,并不足以改变格局。乔布斯也展现了他一如既往狂妄自大的性格,在报纸上登载了一通广告:“欢迎IBM公司:苹果公司真诚欢迎你们和我们合作!”以此嘲弄IBM这个不合格竞争者。四年前,苹果推出了畅销的苹果II个人电脑,这款电脑不仅改写了个人电脑的版图,而且让苹果成了个人电脑的执牛耳者。

IBM PC的确看上去非常糟糕,这款电脑与其说是它制造的,不如说是它组装的,CPU来自英特尔,操作系统来自微软,显示器、电源、打印机等,也都来自外部厂商。IBM只是把这些东西拼凑在一起,装在一个壳子里,就成了自己的产品。

当苹果的员工买来了一台IBM PC,把它拆开、看完,乔布斯立即松了一口气,宣称“IBM公司在个人电脑的设计上根本没有电脑产业界的新技术。他们只是重新包装了一下,或者是稍微扩展了一下苹果II的技术。”


如果将IBM PC和苹果正在研制的下一代产品做个比较,就更显出IBM PC只不过是个史前产品:它的操作系统用的是字符界面,不能显示图像,而苹果内部却有两拨技术人员都在研制更加先进的电脑,它可以显示漂亮的图形界面,并且配备了人们还不知道的秘密武器:鼠标,有了它,用户不用键盘就可以操纵计算机。总之,80年代的苹果就在试图将PC变成今天的电脑模样,色彩缤纷、图文并茂,而不再是黑色背景下一行行贫乏的命令加上一个个闪烁的字符。

然而事情的变化却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个人电脑业的格局正是在这一天,重新书写。世界并没有像乔布斯设想的那样前进,反而转了个大弯,上了IBM的轨道。

不仅于此,IBM甚至决定了别人的命运:它选择的CPU提供商英特尔成为了最重要的芯片提供商,盖过了苹果选择的摩托罗拉;它选择的操作系统提供商微软也借此机会成长为巨头。而苹果投入重金研发的两款先进电脑Lisa和Macintosh,不是完全失败,就是濒临失败,伟大的设计竟然完败于最苍白的产品。

人格缺陷

当2011年8月24日乔布斯辞职CEO时,世界只顾着惋惜,却不太留意这其实是乔布斯第二次从苹果任上离开。26年前的1985年9月,乔布斯被自己请来的、曾经卖糖水(百事可乐)的CEO赶出苹果电脑公司。那时的他,是个产品设计与公司政治斗争的双重失败者。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乔布斯都是个不好对付的人,他不仅孤傲、自大,而且年轻时不乏偷奸耍滑、拉帮结派之举,甚至将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




他的人格缺陷甚至在他还未出生就已注定,1955年他的单身母亲在怀孕时就决定把这个孩子送给别人。他的养父母属于典型的美国蓝领家庭,只能尽可能让他接受完整的教育。

在这方面,乔布斯与和他一同崛起的比尔·盖茨不同,也和更老的巴菲特不同,后两者都家境宽裕,盖茨的母亲与IBM的董事长是朋友,巴菲特的父亲还担任过国会议员,就算是对他们的创业没有直接帮助,中产以上家庭的熏陶也让他们比乔布斯有更从容的性格、更宽阔的视野。

而乔布斯偏执、不合群、要求绝对服从、时刻想当老大、独裁、缺乏民主作风、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把其余的全都抛到脑后。这样的性格随着他的起起落落,并没有太大改变,只有程度上的调和和策略上的退缩而已。

创业之前,在雅达利(Atari)公司工作时,由于不合群,主管只让他晚上工作,好与其他人错开时间。在此期间,他吝啬和好占小便宜的本性也时有显现。他的传记中都会记载一个小故事,显示他如何让好友、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是苹果创始人的沃兹尼亚克(沃兹)帮助他干活,又如何用小聪明私吞奖金。




1970年代掀起的嬉皮士运动很对他的口味。受自由风潮的影响,他与正统社会格格不入,只上了半年大学就辍学了,并且开始抽大麻,蓬头垢面、穿长袍、赤脚,甚至有段时间去印度修行佛教。

直到他从印度回来,人们还看不出这个年轻人能干什么,到底他会去追随导师凯鲁亚克(嬉皮士标志人物,《在路上》作者)的足迹,继续浪荡天涯,还是在公司里一直当一个低级的程序员,终老一生?

巴菲特后来发明了一个词叫“卵巢彩票”,指人的命运有时在卵巢中就已经注定,有的人生在美国,生来就可以享受美国人的福利待遇,而有的人生在了索马里就只能去当海盗。

乔布斯也中了一张卵巢彩票:家在加利福尼亚,硅谷就在旁边。

这个青年人被硅谷和电子计算机的神奇迷住了。恰好这时,计算机正在从大型化转向中小型化,又向微型化(个人电脑,PC)转变,以前,制作一台计算机需要上百工程师共同的努力,才能制造出一台庞然大物,而现在,一个人只需要购买足够的电子元器件,加上敏锐的思维,就可以造出一台只有电视机大小的个人电脑了。

乔布斯的朋友沃兹是个技术天才,热衷于利用业余时间制作PC电路板。然而,沃兹有一个技术人员常有的弱点:只低头制作产品,却不懂市场与用户体验,也缺乏一以贯之的恒心,并且,他在惠普有个稳定的工作,没有经济压力,制作PC电路板只是个人爱好。

乔布斯的性格恰好与他的朋友形成了互补,他虽然技术能力一般,但有商业头脑,又天不怕地不怕、固执、一路走到黑,还有抓住人死缠烂磨的本领。在他的牵头下,1976年愚人节这一天,苹果电脑公司成立了,初期的员工只有三人,技术骨干沃兹还是兼职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苹果脱离了草台班子的命运,取得了初期的巨大成功?这要从个人电脑的发展中寻找原因。

遭遇失败

在当时,消费者如果需要一台个人电脑,是无法直接购买到整机的,他们只能买到电路板,再自己购买键盘、电源、显示器等外设组装起来。所用的机箱也是五花八门,有木头的,有金属板的,美国人自己DIY各种奇形怪状机箱的热情大致可以追溯到当时,并一直保留到现在。


沃兹尼亚克设计的苹果I型电脑也是只有电路板,然而敏锐的乔布斯这时候抓住了一次机会:在与别人交谈时他发现,消费者期待是一台完整的个人电脑,而不是一块电路板。于是,到研发苹果II的时候,他决定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电脑。也许恰好是因为他技术不精,才脱离了那些技术极客的视角,从顾客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有了这个伟大的发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苹果II成为了首款商业化、完整的个人电脑,并重新定义了PC行业。以后的竞争者如果要占领市场,提供的绝不能是一块充满了焊点的电路板,而是装在机箱里(顶多缺个显示器,因为可以用电视机代替)的完整电脑。

这次发现也奠定了乔布斯一生的基调:制造面向消费者的产品,注重技术,但更注重技术带给人们的使用体验,越到后来,他对于使用体验的追求越强烈,甚至到了偏执、不计后果的程度。

至于对技术开发过程,乔布斯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视。据负责苹果市场部的特里普霍金斯回忆,乔布斯在负责开发时,处理得非常混乱,比如,他决定机箱的大小,只考虑必须让用户看着舒服,却不考虑技术实现的可能,结果机箱太小,使得技术人员很难把所有的元器件都塞入机箱里,但他们又敢怒不敢言,只得尽量想办法。

另外,乔布斯令人难以忍受的个性,在创业过程中反而成为了优点,他锲而不舍进行创业的品格是苹果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这一点,正是沃兹所缺乏的。

在乔布斯偏执的坚持下,苹果公司的资金、管理层都走上了正轨,从而为它的辉煌创造了条件。

1977年的西海岸计算机展销会上,苹果II电脑大放异彩,一夜之间订单蜂拥而至。后来的成功,只是一种延续而已。1980年12月,苹果公司股票上市,乔布斯的资产达到了2.175亿美元,25岁就成了亿万富翁。

他自豪地说:“当我23岁的时候,我的财富达到了100万美元;在我24岁的时候达到了1000万美元;而在25岁的时候则达到了1亿多美元。”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但四年后,IBM发布了自己的PC……

IBM PC成功的原因,恰好就是苹果失败的原因。在当时的PC业内,很难找到两家如此泾渭分明的电脑厂商。

乔布斯追求完美体验的性格往往会衍生出下一级:控制一切,因为只有控制一切才能保证每个细节的完美;一旦将部分产品外包出去,就不得不去担心外包厂商的生产能力。这里,也可以看出苹果发展的瓶颈:这个从三个人发展起来的小公司还没有适应更广阔的产业分工,他们只是靠热情和不顾一切的冲动来制造最酷的产品,却没有想到,如果学会信任别人,重视与别人的合作,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只要乔布斯领导公司一天,就绝不会允许IBM PC这样的开放式产品出现在自己的公司。也正因此,苹果电脑始终显得曲高和寡,形不成产业链优势。一旦苹果的战略出错,就等于全盘皆输。

而处于另一极的IBM则正好相反。虽然起步晚,但由于IBM的开放式标准,使得围绕着蓝色巨人,迅速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不仅形成了微软、英特尔、台湾各厂商等配件团队,还形成了康柏、戴尔、宏碁等兼容机(与IBM PC类似、零部件可以互相兼容的计算机)团队。这些团队无不拥有着瞬间跟进的能力,使得整个产业环境出现了迅速的演进。

在产业链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家厂商犯了错误都不要紧,它的位置很快会由其它厂商填上。比如,IBM在推出低价个人电脑PCjr的时候失败了,但戴尔迅速填补了空缺,打开了低价电脑市场。到最后,甚至IBM因为战略失误而退出了PC行业,但是它所创造的IBM PC兼容机仍然继续高歌猛进。

可以说,正是IBM的开放标准打败了苹果。不过,当年的乔布斯即使看到了这一点,也绝不会走IBM的老路,这是他孤傲、偏执的性格所决定的。




他的这种性格,指引出他做出了最酷的两款产品:Lisa和Macintosh,它们凝聚着乔布斯的心血和产品哲学。

从Lisa到Macintosh

关于Lisa的设计,可以追溯到乔布斯和他的团队一次对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 的参观。在业内,施乐的研究中心一直被认为是创新的圣地,研究中心的工程师们由于宽松的管理环境,创造出了许多超前的产品原型,然而由于施乐公司过分注重打印机而忽略了其它产品,使得这些产品只能放在研究中心,长年得不到应用。

乔布斯在中心看到了一台无以伦比的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和当时的计算机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仿佛是未来的人们设计的。它配备了图形化的界面、用鼠标进行操作、配有文字和图像处理程序、并且连上了以太网。

回到苹果后,深受触动的乔布斯决定,苹果也要设计一台这样的电脑。于是,就有了名为Lisa的计划。

Lisa的设计显示了乔布斯追求完美的性格,这个为了用户体验,不顾一切的疯子最初设定的电脑价格是2000美元,但当Lisa投放市场时,价格却达到了10000美元。为了追求计算机性能,将它设计成最强大的计算机,苹果公司花了三年时间才推出。

不过,当Lisa推出的时候,乔布斯却因为苹果高层的内斗,已经远离了Lisa项目。于是,同样精于内斗的他迅速抢夺了公司的另一个项目:Macintosh,赶走了原来的负责人,自己掌起了舵。

在最初的设计中,Macintosh是一个傻瓜式的计算机,让用户易于上手、便于使用,价格也并不昂贵,但乔布斯接手之后,迅速将它变成了另一个Lisa,要求Macintosh必须是图形化界面、配备鼠标等设备。结果,Macintosh的战线迅速拉长,研发周期也拖得没完没了。

在IBM PC和它的兼容机们正在摧枯拉朽般占领市场时,苹果公司却在为两个超前于时代的产儿做着艰难的催生。他们的宝都压在了这两个产品上。

1983年1月,价格达9995美元的Lisa推出,这的确是一款划时代的电脑,却由于高昂的价格和缺乏软件支撑而宣告失败。

1984年1月14日,苹果正式推出Macintosh,它漂亮的外观、图形化的界面都令人如痴如醉,并在100天里卖出了7万台,这在当时已经是不小的成就。

但就在乔布斯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Macintosh经过了最初的火热,却卖不动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Macintosh自身的设计有问题,由于它的硬盘不够大,文件往往需要保存在软盘上,哪怕用户做简单的操作,也可能需要多次更换软盘,很不实用。其次,支持Macintosh系统的软件太少,除了它自带的少数几个软件之外,就没有其它软件可用了,与之相比,IBM PC搭载的微软DOS系统虽然难看,却有成千上万的软件支持。于是,人们在买电脑时会先跑到Macintosh的面前,为它的图形化界面和鼠标赞叹不已,赞叹完了之后,却跑去购买一台IBM PC或者兼容机。

可以说,Lisa和Macintosh不是败在了产品本身,而是败给IBM逐渐搭建起来的产业链优势。

投入巨资研发出来的大杀器失败了,苹果跌入泥里。在未来十几年的低迷里,它实际上是在为以乔布斯为代表的管理层的决策失误还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9 11:23:51 | 只看该作者
初次离开

在乔布斯神话中,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他被自己请来的CEO赶走了,这个CEO就是原百事可乐总裁斯卡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出鹊巢鸠占和忘恩负义的戏剧。然而,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实际上,之所以苹果要请斯卡利担任CEO,并非乔布斯一人的决定,而是公司内斗妥协的结果。

不管是对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甚至同事、上下级,作为天才的乔布斯只有一种情况下才能与人配合好,就是他取得了主导权的时候。只要没有主导权,任何人都会成为乔布斯排挤的对象。他排挤走了苹果的前任总裁斯科特,又毫不留情地从拉斯金手中夺取了Macintosh的领导权,而乔布斯的另一个心愿,无疑就是当上公司的CEO。但他的反对者,几乎包括了苹果公司其余所有的领导人。他们不希望看到一个不满30岁,狂妄的人担任CEO。

斯卡利是作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选被请来的。但斯卡利到来后,不可避免地与乔布斯发生了冲突。当时的苹果已经接近于倾颓的边缘,一方面,公司研发的主打产品都变成了哑炮,另一方面,竞争对手的攻城略地使得苹果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更加令人沮丧的是,乔布斯仍然我行我素,他的Macintosh海盗团队形同飞地,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就连苹果的联合创始人沃兹都开始反对乔布斯,决定离开苹果公司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领导层决定解除乔布斯对于Macintosh团队的负责权,并赋予斯卡利对于公司的全权。

此时公司还没有赶走乔布斯的意思,只是不让他管事了。然而,这样的决定导致的是更大的反抗,乔布斯又开始了一系列的合纵连横,决定清除斯卡利和反对势力,重新夺权。这件事情被曝光后,造成了他最后的离职。

这是乔布斯一生中,在激烈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唯一一次大的失败,原因并非是他请错了人,也不是他不走运,而是他的个性遭到整个苹果公司高层的离弃。

在乔布斯被解职的当天,回家痛哭时,无人能知苹果管理层驱逐乔布斯的对错。历史不能假设。如果把当时的苹果交给乔布斯,他就真的能够起死回生?还是让苹果公司更多地亏损、以至于彻底消失?

如果没有十年的流放,尤利西斯就是一个与其他人没有区别的小国国王,诗人荷马也不会为他写上千言万语,现代人也不会记得这个已经死了几千年的冢中枯骨。之所以到现在人们还在吟咏尤利西斯的故事,恰在于他的流放、奋斗和重返国王之位。

如同尤利西斯一样,十年流放之路,对于乔布斯和苹果来说,也显得弥足珍贵。甚至人们相信,如果他不被流放,就永远还是那个狭隘、狂妄、目光短浅,除了对计算机和佛教之外,对于其余世界一无所知的人。

恰好是他流放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他离开苹果创立的第一家公司——NeXT电脑公司,又失败了。NeXT电脑主攻教育市场,然而,离开了消费市场,面对大学董事会暗箱操作的采购合同,NeXT毫无优势,结果,这个生产计算机的公司只能改做软件。虽然它开发出了最好的操作系统之一,但公司在十年后,依然没有起色,到了倒闭的边缘。

虽然他的NeXT接近完败,但是,乔布斯的佛陀却给他了另一个机会:皮克斯。他用1000万美元通过收购而成立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让他脱离了电脑的狭隘小圈子,在另一个领域闯出了名号,不仅给他带去足够的收入,还让他具有了更加广阔的视角,认识到电脑只是消费产品中的一种,而所有的产品实际上又有着共同的特征:必须让用户喜欢,肯为它掏钱。当做到这一点的时候,电脑已经不是电脑,而是一种品牌,积累的品牌效应可以让苹果获得超额的利润,从而把自己和那些靠低价求生的可怜虫,如康柏和戴尔,拉开了档次。

在掌管皮克斯公司时,乔布斯还进一步学会了与产业链打交道的能力,这是他之前最欠缺的。电影工业的复杂性,使得他必须利用自己的专长,与发行、院线、唱片等多个行业打交道。这也让他明白,独断专行、包揽一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但必须有个限度,在限度之外,要尊重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这个认识让他在以后的生涯中受益匪浅。到后来开发iPhone时,乔布斯为iPhone配备了覆盖全世界的最复杂的产业链,为了制造这个小小的手机,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欧洲有多少人为之殚精竭虑?与如此众多厂商打交道,是以前的乔布斯完全做不到的。

与好莱坞的联系还让他积累了足够的人脉资源,从而能够在未来整合数字音乐产业链。

不过,皮克斯也贯穿着乔布斯偏执和追求完美的性格,皮克斯由于长期不赚钱,也需要靠乔布斯的钱养着,但皮克斯的动画短片却屡屡获奖,引得人们赞叹不已。可以说,皮克斯也是一个超前的产物,它的动画作品如此优秀,以至于人们不知道该拿它做什么用。

直到十年后,回报才真正到来:1995年,当NeXT仍然频频亏损时,歪打正着的皮克斯却制作出当时最棒的3D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一夜之间变成了提款机。2006年,迪斯尼收购皮克斯时,支付了74亿美元。

斯卡利注定是个卖糖水的,他不会像乔布斯那样剑走偏锋、让董事会和投资人心跳加快,但同样不会设计制造出伟大的电子产品。在他的精打细算之下,苹果并没有死亡,甚至销售额还扩大了。不过,不应该高估这种销售额的扩大,因为同期内戴尔、康柏正在以爆炸般的速度发展。

由于苹果的疲软,人们再次想到了乔布斯,于是,苹果收购了NeXT,并请回了乔布斯,这个遭到流放的人获得了第二次机会,回到了十年前的原点。

强势回归

“关闭苹果公司,把钱分给股东。”1996年,乔布斯再次回归苹果时,年轻的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戴尔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嘲讽式的。

乔布斯回归后的苹果董事会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人,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不懂电脑。这样的格局让乔布斯很轻松控制了董事会。他甚至迅速请走了请他来的CEO吉尔阿米里奥,获得了十年前他没有争取到的权力:董事会里再也没有反对的声音了。

这个傲慢的国王所要做的,只是向人们证明自己,他还能够改变世界。而此时,他的产品思想已经从十年前的单一、萌芽态走向丰满与成熟。他改变了苹果公司的定义:苹果不是一家单纯的电脑公司,而是能给消费者提供最佳体验的消费电子公司。

在他的坚持下,苹果电脑更加娱乐化。它有意将电脑设计得与众不同,酷味十足。为了做到让人们喜欢,他更加追求产品完美无缺,甚至比以前更加过分,任何一个细节都无法逃脱他的质问。他如同一个中世纪的国王,说什么也不会放下王权,给其他人留下机会。实际上,为了达到完美的设计,控制力是不可或缺的。

在IT行业内,由于外包潮的兴起,往往会出现外包公司拿到了核心技术,而品牌厂商只剩下品牌、丧失了技术发言权的尴尬情况,但这绝不会出现在苹果,即便它将制造外包给了台湾厂商,但最具价值的那一部分:设计,却永远都只掌握在苹果的手中,因为在设计中,最核心的价值、最能决定产品走向的人,就是乔布斯。

但是,如果说乔布斯在产品设计上保持了绝对控制,做最封闭的产品,不容别人置喙,那么与此同时,他将另一扇窗留给了合作伙伴——他吸取了原来的教训。

还记得Macintosh推出时的尴尬吗?那台计算机拥有着良好的用户体验,却在一个方面做得非常糟糕:它只有少数几款软件的支持,以至于用户拿到了计算机之后,不知道该用它来干些什么。这样的缺陷不容许犯第二次。

在做iPod时,他意识到人们需要的不仅是一款超酷的播放器,更需要的是内容,因此,他让整个音乐产业链加入进来一起陪着他玩。到了iPhone时期,他又做出了App Store,让软件开发者们可以借助iPhone获得不菲的收入。苹果产品缺乏软件支持,这句话在iPhone手机上再也不会重现。

在不经意间,苹果已经变成半开放式的系统,这一项转变堪称乔布斯和苹果的革命性转变,不管怎么赞扬都不过分,如果没有这个变化,苹果仍然不可能走远,也不可能成为流行时尚的代表。

这种半开放的思路,同时也表明,在乔布斯大脑与商业哲学里:整合创新开始优于自我开发,前者可以召唤与迸发出更大的能量。周鸿祎就说,“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之后,苹果在核心技术上全面采用了拿来主义的策略,也就是说苹果产品上的很多东西,核是别家的,或者是收购的,然后再在外面加了一个壳。比如说,iOS操作系统和Safari浏览器都是在别人的核心上加了一个苹果自己的壳。这是乔布斯对过去的自己的‘反叛’。”

如果不理解乔布斯的这一项转变,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做出同样气质产品的公司十年前失败了,在十年后却取得了摧枯拉朽的成功。

曾经讽刺过他的戴尔为自己的言论付出代价。

乔布斯上台后,在计算机领域,推出了五彩的iMac,以及Mac Book等产品,最后,甚至推出了能够塞入一个信封的MacBook Air,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对电脑的品味。当和苹果的电脑放在一起时,戴尔电脑就像是一个土里吧唧的乡巴佬。

但这还不算完,乔布斯还推出一系列超出了电脑范畴的产品,告诉戴尔等PC厂商:当你还在小池子里蹚浑水的时候,我已经占有了整个大海。这时的他已经不是在和IBM、微软、戴尔、惠普竞争了,而是在与整个世界竞争。

iPod将整个音乐产业链收入囊中,曾经研发出随身听、并控制音乐产业多年的索尼应声衰落。

接下去衰落的是当年苹果最大的竞争对手微软,微软的操作系统垄断了整个PC界,但随着PC时代的终结,微软却没有抓住手机带来的机会,被苹果的iPhone彻底甩开。

iPhone也使得苹果强力杀入了手机和通信市场,通信市场是一个比电脑更加封闭和排外的市场,那儿巨头充斥,都坐在功劳簿上等待着消费者送钱,长期的僵化和优越的垄断环境造成了它们的不思进取。这时,一直坚持产品封闭的苹果反而成了冲破通信业锁链的急先锋。由于iPhone的革命性,运营商巨头们却不得不接受苹果苛刻的条件,开始卖苹果手机。而对于手机业的老大诺基亚,苹果甚至连正眼看它一眼都不屑,只是用实际行动表明,诺基亚的产品连给iPhone擦鞋都不配。

再接着,是iPad。苹果用这款产品,硬生生创造出来一个平板电脑市场。

一个能从失败中爬起来,坚持自我,同时又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是最可怕的。这时的乔布斯甚至不止超越了成败,甚至,因为他的病,他超脱了生死。每次乔布斯在公众场合现身,特别是发布每款苹果产品时,所有人都会感觉到他催眠般强大的气场,有媒体把它叫做乔布斯式“现实扭曲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9 11:24:09 | 只看该作者
他走上了神坛。

改变世界

如周鸿祎所说,“如果乔布斯早五年重返苹果,我认为他的拿来主义很难成功。像今天的苹果产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流畅的感觉,当时的软硬件即使能支持,也是非常昂贵。但摩尔定律发展到今天,软硬件的条件具备了,用户体验时代来临了,于是乔布斯趁势而起,一发而不可收拾。”

乔布斯第二次崛起,正与整个IT行业的变化有关。如果说,1980年代的PC产业还是朝阳产业,那么十年后,PC业已近中年。

朝阳时期的特征是产业分割细致、需要多企业协调,那时候做硬盘的企业专门做硬盘,做内存的只负责内存,做组装的只负责做组装。但一旦进入中年,产业的整合度加强,专业化公司数量减少,加上台湾代工企业的发展,使得一家电脑厂商只需要向台湾厂商下个订单,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当年红火的组装公司如戴尔、康柏越来越难过,消费者也不再只注重CPU速度、内存大小,而开始关注整体体验,以及产品是否酷。而用户体验正是乔布斯一辈子的拿手好戏。

可以说,十年前无限细分的产业链,正在向着重新整合进发,变得越来越和其他消费电子行业的特征相似。苹果从发展之初,就带着浓重的消费电子产品倾向,因此适应了这个潮流。1980年代乔布斯开发Lisa和Macintosh时不被人理解的完美主义作风,到了现在,反而成了工程师们的动力。而其他厂商受制于产业链,转身不易。

至于iPod和mp3行业,原本就是封闭的,因此,苹果作为消费电子厂商进入,只要产品足够好,加上音乐产业链的整合优势,成功也就可以期待了。

然而,现在,另一个产业却显示出朝阳的特征,并且向着细分迈进。那就是苹果进入的手机业,或者还可以包括平板电脑,统称为移动互联网行业。

如今的手机业很像当年处于爆炸点上的PC业。老一代史前巨头们的光环正在消散,它们当初定义的手机形式早已经过时。新一代的巨头正在产生,产业链也越来越细化。在十年前,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手机也需要一个强大的CPU或者操作系统,那时的手机厂商们虽然也购买芯片,但是,它们更看重生产整个的手机,可以说,当时赚大钱的是手机厂商,而芯片和操作系统厂商、外设商都只能赚小钱。

如今,这样的趋势正在改变。业内形成了高通、NViDIA(英伟达)这样的精于手机CPU的巨头,也产生了像Google这样只生产手机操作系统的厂商。就像1980年代一样,市场细分、协作的产业链模式似乎正在从计算机转移到手机上。

到底苹果会像当年一样,生产出苹果II这样前瞻性的产品,然后就被超越,还是跳出命运的窠臼,一直保持领先?这是值得人们考虑的问题。

Google,是至今唯一可能打败苹果的对手。但Google对iMac和iPod等夕阳和壮年产业也无能为力,它有希望击败苹果的领域是朝阳产业的移动设备。当苹果的iPhone出现时,世界上还没有Google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然而,当Google开发出这个新的操作系统后,它却取得了令人惊讶的增长,Android手机的增速已经超过iPhone,甚至在许多市场上,它的份额也已经超过iPhone。如今,Google又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掌握了摩托罗拉移动的所有专利,并具备了硬件设计的实力。

Google所采取的策略,也和当年的IBM和微软一样,就是借助于开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管是三星还是HTC,甚至中国移动、联想、魅族、阿里巴巴、小米科技这样的国内公司,都在使用Android,如果它们能够形成集群优势,依靠众多厂商的合力或许能够像当年IBM一样击败苹果。

不过,即便是为开放辩护的人,也必须承认,在改成半开放系统后,苹果的抗击打能力已经比当年强了很多。即便Google拥有利器,但最终决定成败的,也许还是双方到底谁先犯错误。

苹果只有一直保持产品创新领先,并持续制造出最酷的产品,才有可能继续执移动互联网之牛耳,一旦做不到,或者如同当年的Lisa和Macintosh一样,生产出一款错误的产品,就有可能被持群狼战略的Google所超越。成功和失败,也许只是一念之间。

对于乔布斯而言,他的偏执和追求完美始终是双刃剑,他仍然那么自以为是,在需要专注时,可以提供足够的凝聚力。但是,当这个企业需要转身时,基因中的固执将成为企业的大敌。

2011年8月24日,当乔布斯发出自己的离职信时,写道:“我一直在说,如果某天,我不再胜任苹果CEO,达不到大家的期望了,我会第一个告诉你们。不幸的是,这一天终于来了。”

只有在这时,人们才意识到,无论怎么早有预期,苹果公司和世界都没有准备好他的离去。一个偏执狂领导的公司是否能够与其灵魂人物断奶,是值得探讨的。虽然他指定了继承人,但没有人知道苹果公司是否能继续保持创造力和专注。人们还想知道,苹果在发明了iPod、iPhone、iPad之后,还有什么东西等待着被发明?

也许,当未来苹果再次被赶超时,人们会更加怀念乔布斯,只是,人们或会忘记,这是他尚在位苹果时,就已经埋下的隐患。——这是天才注定的效应。

而无论怎样,乔布斯本人完全配得上1997年8月苹果推出的“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广告中那段有名的广告词:“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逊,他们惹事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赞美他們,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

因为乔布斯改变了世界。

结束语:“成为坟墓中最有钱的人,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晚上睡觉前能够说声我们已漂亮地干完了活儿,对我来说妙不可言。”——乔布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1: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