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轻松与不轻松之间,圆满与不圆满之间。(她这样教课)
听课,听得出门道;评课,评得出名堂;写课,写得出水平。(她这样为学)
不管怎样,总要读书。不管怎样,总要善良。不管怎样,总要心向光明!(她对学生说)
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她对年轻教师如是说)
——《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
读着此书,不由得被窦桂梅老师独巨匠心的教学艺术、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仿佛她就站在面前,与人倾心交谈,真是文如其人啊!书中别具一格的标题,富有个性的话语,独特而鲜活的思想,使人不忍释卷。就这样,与名师进行着心灵接触,倾听着大师的声音,感受着花香四溢的教育真爱,直至一遍又一遍地读完整本书。
还记得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书中就强调了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今日再读窦老师的书,印象最深的还是她“读书一生”的阅读态度。她认为: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启蒙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阅读之窗,读书看报的习惯培养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书总会情不自禁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她博览群书,儿童经典令她和学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也帮助孩子学习到了童话人物的人格特质和道德勇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文学社科经典令她无形中拥有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对生命的质感和情调拥有触摸和创造的能力;经典教育理论书籍用理论去指导,并用想象去填补,用实践去充实。这样的阅读是真实的,也是实用的,更是快乐的。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读书就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作为影响着孩子,需带着孩子回归母语、回到童真的语文教师来说,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的高度、广度和温度。联系自己,我的阅读量实在是太少了。古典文学、哲学那更是天方夜谭。其实我也明白读书的好处,但是,作为老师的我却很少抽出时间读书。我总是认为自己的负担太重,整日被作业、教科书或工作、学习的压力所包围,大量的时间都泡在课堂上,学校的事情上,晚上回家还要干家务活……哪有时间看书?其实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当读书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当读书没有养成习惯的时候,“没有时间顺理成章”地成为懒惰的最好借口,读书自然成为了一种负担。现在想来,其实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如何利用它。就是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长期坚持,你就会发现,每天的半个小时让你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起来、深刻起来,变化不知不觉就会发生。正如窦老师所言“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卓尔不群的好习惯。既是习惯,便可养成,既是好习惯,便当坚持。”
“阅读一定要回到经典阅读。”这是窦老师给我们的建议。何谓经典,就是能够为教师“打下精神的底子,成为成长道路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影响一生的人生走向。像《红楼梦》、《约翰克里斯多夫》、《哈姆雷特》等文学类的;《童年的秘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漫话》、《教育人类学》等教育类的……”。“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这些经典作品,一定要读开去,读进去,读下去,反复地读,来回地品,深度阅读,深层对话,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读着书,除了由衷的敬仰之外,还平添了很多的惭愧。我想,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要努力地让自己去做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用窦桂梅老师的话说,要“立足于课堂,读有字的书,也读无字的书,即‘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并且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相信只要我们有顽强的学习毅力,我们的生命之花将开得更加绚烂。让我们走进书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