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国的教师而言,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超越了其自身的时代局限性,他的书被一读再读,他用毕生之力铸造的帕夫雷什中学则是理想中的完美学校。
《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从学生篇、教师篇、教学篇三大部分,对苏霍姆林斯基这座教育思想和实践都极为丰富的宝藏进行开采,为我们中小学教师尽可能呈现出较为真实而可亲近的苏霍姆林斯基。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读书——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是教师共同的追求。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
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学生的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老师才会培养出热爱阅读的学生。所以作为新时期的老师,我必须热爱阅读。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寻找不同的共鸣点,让书成为一名心灵的知已。不同的书籍就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书籍就会显示不同的精神成长的历程,特别是一些名家的书,经典的书,更会透彻地反映生活和人物的心理,不同的人在书中会得到不同的体现,不同的书籍又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获,正如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培养民族希望的老师,我们更应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自我,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二、判逆——学生往往想做禁止做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密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教师讲的话发生共鸣,教师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如何应对“叛逆”的孩子?
在“破罐子破摔”的孩子之外,“叛逆”类型的学生也常常让我们头疼。具体来说,常常表现为:他们不听话,老师说东,他偏偏向西;你说不准玩危险的游戏,他偏要在走廊玩“背人打仗”;你说雨天不准往泥巴地上踩,会破坏整个教学楼的卫生,她偏要打着伞在那踩;你说做文明人不说脏话,他偏要说……总之,他们处处跟成人对着干,还总愿意挑人毛病,有的时候明显强词夺理,但就是不听人劝。这样的孩子,我们该如何教育呢?他们为什么要跟大人对着干呢?他们难道不知道,老师、家长都是为他们好吗?
其实,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长,最关键的是能够独立去认识和应对这个世界,这也是我们教育的重要任务。孩子发育到一定阶段,受自然成长定律的安排,一定要学会独立,也自然从身心深处产生出独立的需要。那么,什么叫独立呢?很简单的一个表现,就是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些学生,为了表明自己的这种“独立性的需要”,偏偏的、故意的表现出和成人世界的不同,有的时候就成了“叛逆”了。
因此,从心理发展上说,叛逆心理其实源自学生认知独立性的发展。一个叛逆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因为只有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独立性的需要;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发现成人世界的不足,对成人世界产生批判,进而表现出叛逆。我觉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他(她)跟你对着干,你不能跟他(她)对着干。
三、名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人们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为更好地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校长带领我们这些喜爱语文教学,有着不同教龄的教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很幸运,我成为了校长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并在这个优秀的教育团体中学习;更幸运,在这里能得到贾校长的引领和指导。书中提到:一个个体带动了一个学科群体的发展,而一个学科群体的发展,又使得个体的专业发展达到新的高度。的确是这样,希望我们在贾校长的引领下,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都会有大幅度地提高。
名师工作室是教师资源共享的平台,是专业成长的课堂,是教学研究的沙龙,是展示才华的舞台——我会珍惜每一次的研讨活动,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向同仁多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