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有一种与我们的听评课全然不同的文化。老师走进一间教室听课时,要明白听课的几个要点:一是要搞清楚学生在什么样的场合下才能形成学习?二是发现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能有困惑,产生困惑的原因是什么?三是反思自己通过观课,学到了些什么。因为有这样的听课要求,教师在听课的时候,往往不会坐在教室的最后面,而是围坐在某一学生小组的周围,仔细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听课笔记也大有深意,因为授课的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到班级里所有的学生,对他们的课堂表现不可能完全把握,听课教师的笔记可以帮助授课教师更加深入到了解学生学习的细节。
听完课之后的评课,也要遵循相应的原则。第一,研讨的重点不是放在“应该如何教”的问题上,而是基于课堂所发生的事实,讨论“孩子在哪些方面学习有效,在哪些方面出现瓶颈”。讨论的中心不在于对教材的解释与评论教师教学技术的高下,而是基于课堂中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具体事实;第二,在研讨中,观摩者不是提出对执教者的“建言”,而是阐述自己在观摩了这节课后“学到了什么”,透过多样性的交流来学习;第三,在研讨过程中,观摩者不应缄默不语,应当实现不受高谈阔论者与评头论足者支配的民主型研讨。在课后的讨论中,教师们常将讨论的重点放在课后反思上,甚至不鼓励观课者给执教者建议。他们认为:教学方法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都是独特的,给别人建议还不如自己在课堂上进行试验。
这样的一种文化,有利于教师放下戒备的心态和恐惧的心理,能够心平气和地开设体现自己教育思想的公开课,供大家来讨论和交流。上课的优劣、提问的技巧、预计教师自己对教材的钻研程度都不是研讨的重点,从课堂的事实出发,讨论学生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哪些地方进展顺利、哪些地方出现了障碍,是教学研究的核心。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专业成长,更是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