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期末时。每到这个时候,非纸笔测试就要提上日程了。
非纸笔测试测什么、怎么测、怎么组织、怎么评价、怎么奖励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教研组反复研讨,拿出有效又有亮点的方案。从开始策划到实施再到最后整理材料,至少要花费几天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如何,还真不好衡量。大部分老师设计精心、组织认真、花样翻新、活泼有趣,家长称赞,学生喜欢。但也有个别测试出于为了测试而测试,是不是有形式大于内容、水过地皮湿的嫌疑呢?
非纸笔测试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有学业评价方式,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不进行纸笔测试而采取的一种补充性的评价方式。
起初,老师们的思路没有完全打开,认为不用笔答那就只有读读背背咯。结果,很多老师把非纸笔测试搞成了课文、古诗、日积月累朗读背诵展示了。形式过于单一,学生难免疲惫厌倦。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趣味性不足就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加之年级小,组织纪律又成了测试环节中的一个难题。
杭州市一所小学组织的非纸笔测试很能让人眼前一亮。
现场,二年级的孩子根据喜好,4人一个小组,一起开展“冒险”之旅。到了其中一间教室,桌上放着一叠任务档案袋,小组成员随机选择一个打开。第一个任务是朗读一篇西湖的文章,有的孩子读得慷慨激昂,有的娃则读得磕磕绊绊。一位评委老师说:“这个环节除了考验学生读文章是否有感情,还有就是利用工具的能力。因为里面难免有些生词,老师特意在边上放了字典,观察孩子是否会用。”
之后,老师又交给孩子们一个任务:4人合作画一幅关于西湖的画,4个娃在边上商量开了。“这个很考验学生的合作能力,有些小组没分工就开画了,合作分就要减分了。”评委老师说,这也是美术学科考察,有的学生除了画西湖,还会把周边的山,甚至天上的太阳、小鸟都画进去,这艺术分就高了。
一个非纸笔测评项目下来,不仅进行了多学科考察,还有多素养维度的考核。但孩子们却很开心:“这样的活动,比做练习题有趣多了。”
上面这个案例会不会令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原来非纸笔测试还可以这样命题啊!相较这种能够反映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命题,那些简单考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命题是不是就显得太过浅薄了呢?
要给每个学生一个金色的童年,给每个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是为了把孩子教出灵性来。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当然也不是一两次非纸笔测试就能达成的。但我们可以在每一次非纸笔测试时,尊重儿童特点,首先在命题上多下功夫,站到提升语文素养、发展思维能力的高度去细细斟酌,巧妙设计,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实现考试评价和学习发展的功能。
愿每一次非纸笔测试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成为童年回忆里闪亮的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