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心得 深入解读整本书 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10:4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0年11月3日、4日两天,我参加了在郑州市实验小学举行的“郑州市义务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小学语文学科第二次改进活动”。这两天里,任明满教授和吴欣歆教授带领与会的老师们通过头脑风暴、小组合作等方式体验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新形式。两位教授也分别带来了精炼的讲座,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和课堂教学设计的原理。

这两天的学习中,两位教授带来的许多新鲜的概念冲击着我的头脑,丰富的活动方式让我紧紧跟随,前沿的教学理念使我耳目一新,深刻的文本解读令我茅塞顿开。梳理一下这两的收获,简单来做个总结。

一、体验式学习使人印象深刻

两位教授在这两天的教学中都非常注重体验式学习方法,任明满教授组织在场的23个组的老师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整理《夏洛的网》一书中22个章节的内容摘要,活动中各组有各组合作的方式,各组有各组不同的分工。吴欣歆教授组织老师们现场头脑风暴,每个小组针对《夏洛的网》提炼出一个关键词,然后给这些关键词分类,在给每一类词加上一个定语,让后用上这些词组写一段话来概括这本书。

通过参与活动和分享,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和大家积极参与的热情。在第二天的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们组四位老师的合作方式就发生了变化,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大家把各自提炼的关键词和各自整理的主要内容发到群里,然后讨论,最终确定一个最优方案,选一名代表发言。每一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我们小组的合作效率越来越高,经过讨论大家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这种感受让我想起自己的课堂,如果我也这样进行阅读教学,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再给学生提供给别人讲解的平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的,他们的情感体验师快乐的,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是牢固的。

二、深化了对《夏洛的网》这本书的解读

之前读《夏洛的网》,只是发现觉得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成长故事,展现了一个生命的奇迹。故事中的人们运用成功的智慧,帮助小猪威尔伯争取到了生存的自由,掌握了自主的命运。整部小说赞美了他们真挚的友谊和高尚的美德。但是,经过这两天两位教授的解读,才发现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童话故事背后有这么多深刻的内涵可挖:威尔伯是如何实现低开高走的?下落为什么死心塌地地帮助威尔伯?你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让一个有缺点的人做出贡献?四张网上的字“了不起、王牌猪、光彩照人、谦卑”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这些解读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也更能指引尚且年幼的孩子们去探索人生的真谛。那么,专家和教授为什么会有超出常人这深刻的解读呢?我所能想到的,首先要多次反复阅读、精读这本书,然后跳出故事看故事,结合现实生活思考故事里的形象象征了什么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他想给读者怎样的启示?再对比同主题、同时代、同结构的其他书。总之,要广泛阅读,增长见识,储备丰厚的积累;还要学习一些方法和策略,精心研究,日久天长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深刻。

三、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1. 对于课型的认识

从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以来,我一直认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就应该是有导读课、推进课、展示课三种课型,这两天的学习交流改变了我这些固有的认识。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可以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

2.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

我们之前在学校里使用的常规教学设计一般是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讲述精彩故事片段、贴标签式总结人物形象、谈谈收获体会、交流简单问题的答案为主的。这两天的学习中我看到两位教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主要以设置贯通性的任务,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这些学习任务涵盖了“阅读与欣赏、梳理与探讨、表达与交流”三个维度,涉及到“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策略构建、精神成长”四个方面。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今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我也要深入研读文本,尝试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和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培养高阶思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10:49:02 | 只看该作者
深入解读整本书   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吕孟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3: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