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诗歌解读及鉴赏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11-14 17:35
标题: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诗歌解读及鉴赏
秋晚的江上/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诗歌赏析]

《秋晚的江上》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诗,通过描写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傍晚,鸟儿归巢,似乎飞倦了,飞进夕阳的红色背景里,远远看去,就好像太阳落在鸟背上一样。夕阳不仅斜照着归飞的鸟,还照着晚江以及芦苇; 鸟儿翻飞,渐渐飞离出太阳的背景。远远看着,就仿佛太阳从鸟儿的背上滑落下来。




“鸟儿倦了,驮着斜阳”采用了想象的手法,“双翅一翻 斜阳掉江”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而“妆”“红颜”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芦苇拟人化,富有情趣。

碧彻秋空,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渡,小诗第一节创造的意象,就气势非凡、诱人瞩目,叫人生出这样的遐思:那鸟儿,尽管飞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吗?是渴望与太阳日夜相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吗?是害怕漆黑的夜色,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吗?那么通过这些遐思,作品的第一节,已可谓一首独立完美的小诗了。

诗人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意绪荡开,继而写道: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不禁叫人浮想联翩:驮着太阳归巢的鸟儿,似乎生出悔意,忽又意识到:太阳,是“江”的太阳,是“芦苇”的太阳,是宇宙万物的太阳,而不应是自己的太阳。

看那“头白的芦苇”,不正是因为斜阳的照射,返老还童,满面红颜了吗?鸟儿俯首回顾的时候,想必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及时悔悟而自得。

结论:这首《秋晚的江上》满是情趣和童真,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敏悦的艺术感受和高超的艺术手法,确实是佳作。

[诗歌赏析二]

《秋江的晚上》展现了一幅暮江鸟归的画面,色彩鲜明,画面感非常强。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渡,江边的 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第一小节写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归巢。“驮”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在夕阳下飞翔的情景写得富有诗意化。突出了鸟的疲倦,劳累的状态。

第二小节里,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掉”字形象展现了江中夕阳的倒影好像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头白”和“妆红颜”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芦苇人格化,写出了夕阳的光辉洒在芦苇丛中的景象,给图画增加了色彩,给诗文平添了一丝情趣。

夕阳落山,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也许憨厚的大地也披上了一身红纱衣,活泼的溪水也羞红了清澈的容颜。

秋在诗人的眼中“妆成一瞬的红颜”,这是一副何等迷人的画面呀。

[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1925年为复旦大学校歌作词。复旦校歌歌词介于文言与白话之间,兼取两者优处,由复旦师生传唱至今。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