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最新资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同步学习资源

[复制链接]
57#
发表于 2020-11-24 12:36:11 | 只看该作者
白鹮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未成年的白鹮,头、颈有毛

学名Threskiornisaethiopicus

英文名whiteibis

鹮科Threskiornithidae

分布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

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少许斑点或无斑点。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0-11-24 12:36:27 | 只看该作者
白颈长尾雉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草坡寻觅

别名横纹背鸡

学名Syrmaticusewllioti

英文名white-neckedlong-tailedpheasant

雉科Phasianidae

分布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两广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雄鸟全长约80厘米,雌鸟约50厘米。雄鸟头部暗褐色;后颈和侧颈灰白色;颏、喉及前颈黑色。上背和胸栗色,散有黑斑。下背和腰黑而闪蓝,具白色横斑和羽缘。飞羽棕色或浅栗色,杂有细纹。尾羽长,橄榄灰色,具多数栗色宽横斑,腹部为白色。嘴黄褐色,脚暗灰色。雌鸟体羽大都棕褐色。上体满缀以黑斑纹,背部具白色矢状斑。

栖息于海拔300~1000米的崎岖山地及山谷间的丛林中,多见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也见于茂密的竹丛及下木间。以荚果、浆果、嫩叶为主要食物。3月中旬开始繁殖。筑巢于较隐蔽的林间或林缘的岩石下,也见于树木底部或灌丛的地面。每窝产卵5~8枚,乳白至玫瑰白色或黄色,无斑点。雌鸟孵卵,孵卵期24天。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0-12-9 10:34:42 | 只看该作者
白头鹤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从容不迫

别名锅鹤、玄鹤

学名Grusmonacha

英文名hoodedcrane

鹤科Gruidae

分布在内蒙古、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越冬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型涉禽。全长约100厘米。体羽主要为暗石板灰色,并缀有褐色。眼先、额和前顶有密集的黑色刚毛;头顶皮肤裸露部为朱红色;头部其余部分及颈部的三分之二为白色。飞羽灰黑色,次级和三级飞羽延长弯曲成弓状,尾羽黑色。嘴黄绿色,脚灰黑色。

栖息于河口、湖泊及沼泽湿地,食鱼类、甲壳类、多足类、软体动物、昆虫以及小麦、莎草科植物等。4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沼泽湿地。每窝产卵2枚。孵卵期约30天,幼鹤80天后具飞翔能力。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0-12-9 10:35:15 | 只看该作者
白鹇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雄鸟头部

别名银鸡

学名Lophuranycthemera

英文名silverpheasant

雉科Phasianidae

分布我国南部各省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头顶及下体为蓝黑色,带金属光泽。脸部裸露皮肤呈红色。颈、背、翅均为白色带“V”形黑纹。中央尾羽为白色,两侧带黑纹。跗蹠部为红色。雌鸟全身棕褐色,枕部具黑色羽冠。

栖息于海拔1400~1800米的密林中,尤其喜欢林下的竹林和灌丛。食昆虫、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一雄多雌,4月份发情;在发情季节,两颊的裸露部分开始增大,并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羽毛显得富有光泽。雄鸟求偶时,环绕雌鸟步行并有摆尾、击翅等动作。在地面凹处筑简单的巢,每窝产卵4-6枚。冬季则集群生活。

白鹇因其体态娴雅、外观美丽,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20-12-9 10:35:30 | 只看该作者
白枕鹤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红面鹤

学名Grusvipio

英文名white-napedcrane

鹤科Gruidae

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繁殖;长江下游、福建、台湾越冬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涉禽。全长约140厘米。体羽多为蓝灰色。额及脸部皮肤裸露为赤红色;耳区有一簇黑色羽;头顶、颏、喉及后颈为白色,喉部白色羽毛部分,其宽度向下变窄,呈“V”字形。外侧飞羽灰色,内侧飞羽白色;前颈、下体、尾羽灰黑色。嘴黄绿色。脚暗红色。

栖息于浅滩、沼泽湿地、草甸、水田和耕地中。以植物种子、草根、谷物为食,兼食甲虫、鱼、虾、小型软体动物等。4~5月份筑巢产卵,筑巢于沼泽地的浅滩上,每窝产卵2枚,灰绿色,被有紫褐色斑点。孵卵期30~32天。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0-12-9 10:35:44 | 只看该作者
苍鹰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 黄鹰、鸡鹰

学名 Accipiter gentilis

英文名 Northern goshawk

鹰科 Accipitridae

分布 除西藏外,遍布全国。偶见于台湾。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型猛禽。全长55厘米左右。上体苍灰色,头顶、枕和头侧黑褐色;眼上方有白色眉纹;背棕黑色;肩羽和尾上覆羽毛有污白色横斑。飞羽及尾羽暗灰褐色,具暗褐色横斑,羽端灰白。下体污白色,胸、腹及覆腿羽均有黑褐色横斑。嘴黑色,基部沾蓝。脚绿黄色,爪黑色。

为森林鸟类,栖息在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的山麓。以啮齿动物、鸟类及其他小型动物为食。在高树上营巢,主要以松树枝搭成较厚的皿形巢。5-6月间产卵,每窝4-5枚,青色带淡青色斑纹和不明显的赤褐色斑。孵卵期35-38天。雏鸟全身被白色绒羽,上体稍灰。经雌鸟喂育41-43天后出飞。

苍鹰分布广泛,对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为民间驯鹰的主要对象。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0-12-9 10:36:08 | 只看该作者
藏马鸡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 白马鸡

学名 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英文名 White-eared pheasant

雉科 Phasianidae

分布 为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地留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鸡类。全长96厘米左右。体羽主要为白色。头顶具短曲黑色绒状羽;耳羽白色,呈短角状;面部裸露,鲜红色。飞羽灰褐色。尾羽特长,基部灰白,向后转为紫铜色,末端呈深蓝色,均具金属光泽。嘴粉红色。脚鲜红色,雄鸟有矩。

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针阔混交林及高山灌丛中,常集群活动。以蕨类、草叶、草根、云杉球花、青稞种子等为食。5月-6月上旬繁殖,筑巢于林中枯朽倒木下面,用枯枝、苔藓、枯草等铺成,内垫残羽。每窝产卵6-9枚,土黄色或青灰色,纯色无斑。孵卵期至少22天。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13: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