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最新资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同步学习资源

[复制链接]
64#
发表于 2020-12-9 10:36:22 | 只看该作者
草鴞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 猴面鹰

学名 Tyto capensis

英文名 Cape barn owl

草鴞科 Tytonidae

分布 河北南部、山东至长江以南各省留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型猛禽。全长35厘米左右。上体暗褐,具棕黄色斑纹,近羽端处有白色小斑点。面盘灰棕色,呈心脏形,有暗栗色边缘。飞羽黄褐色,有暗褐色横斑;尾羽浅黄栗色,有四道暗褐色横斑;下体淡棕白色,具褐色斑点。嘴黄褐色。爪黑褐色。

栖息于山麓草灌丛中,以鼠类、蛙、蛇、鸟卵等为食。筑巢于隐蔽的草丛间。每窝产卵2-4枚,乳白色。雌鸟孵卵,孵卵期22-25天。雏鸟两个月后离巢自营生活。

草鴞在我国南方农田地区分布较广,对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加强保护。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0-12-9 10:36:37 | 只看该作者
长耳鴞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 长耳猫头鹰、夜猫子

学名 Asio otus

英文名 Long-eared owl

鸱鴞科 Strigidae

分布 为新疆、青海、内蒙古及东北诸省的夏候鸟;河北、山东、甘肃及长江以南的冬候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型猛禽。全长38厘米左右。体羽棕黄色,上体密布黑褐色粗羽干纹和虫蠹状细斑。面盘中部白而缀黑,侧部棕黄;耳羽黑褐色,长约5厘米,飞羽黑褐或灰褐,尾羽基部棕褐色,胸、上腹及两胁杂以黑褐色羽干纹。嘴铅褐色,先端黑色。爪黑色。

栖息于山地森林或平原树林中。主要以鼠类和昆虫为食。3月中旬至5月繁殖,筑巢于沼泽地面、杂草沙后期上,有时也占用弃巢。每窝产卵4-5枚,多至8枚,纯白色。

长耳鴞在我国分布较广,在越冬地常集成大群活动,对于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大力保护。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0-12-9 10:36:55 | 只看该作者
朱鹮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 朱鹭

学名 Nipponia nippon

英文名 Crested ibis

鹮科 Threskiornithidae

分布 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末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

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

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一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此后对其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在我国的野生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0-12-9 10:37:30 | 只看该作者
竹鸡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竹鸡亦称“泥滑滑”、“竹鹧鸪”。属鸡形目,雉科。该鸟羽色艳丽。为国内特有的观赏鸟类,在南方为常见种类。雄鸟生性好斗,常被人们驯化为斗鸟,以供观赏。此鸟曾于1919年引入日本,很受欢迎。野生竹鸡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山地。

[形态]竹鸡体长约30厘米,体重200-250克。喙黑色或近褐色,额与眉纹为灰色,头顶与后颈呈嫩橄榄褐色,并有较小的白斑,胸部灰色,呈半环状,下体前部为栗棕色,渐后转为棕黄色,肋具黑褐色斑,跗蹠和趾呈黄褐色。

[生态]该鸟常在山地、灌丛、草丛、竹林等地方结群活动,3-5只或10多只不等。夏季多在山腰和山顶活动,冬季移至山脚、溪边和丛林中觅食。晚上一个个在横树枝上排成一串互相紧靠取暖。竹鸡以杂草种子、嫩芽、果实为食。人工饲养多食玉米、小麦等,也吃昆虫。竹鸡善鸣叫,鸣声尖锐而响亮,特别在繁殖期连鸣不已。

饲养管理与雉相同。

[繁殖]该鸟每年3月份进入繁殖期,此时由群栖转为分散活动,雄竹鸡具有独个占地行为,在其领域内,不许其他同类入侵,所以常发生争斗。产卵在4~5月份,在茂密的灌丛、草丛、竹林地面营巢,内铺树叶、干草等物。每窝产卵7~12枚,卵重15克,呈暗乳色或淡褐色,具棕色细点和浅灰色斑。由雌鸟孵卵,孵化期为16~18天,最长可达20天,雏鸟为早成鸟,出壳后即可与成鸟一起奔跑、觅食。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0-12-9 10:37:43 | 只看该作者
紫背苇鳱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紫背苇鳱属鹳形目,鹭科。分布于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华南及台湾等地。近年来,在我国民间已进行人工饲养,用于观赏,据说亦有药用价值。

[形态]上体自头至尾上覆羽(包括肩羽和内次级飞羽)均暗深紫栗色,而头部较黑。翼羽灰褐色,覆羽棕黄色,颏、喉黄白色,有暗色中央线。眼黄色,喙黄色,面部裸露皮肤紫绿色,脚和趾绿色。

[生态、繁殖]与黄斑苇鳱相同。

[饲养管理]与大白鹭相似。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0-12-9 10:38:26 | 只看该作者
紫啸鸫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紫啸鸫亦称“鸣鸡”、“山鸣鸡”、“鸟精”。属鸫亚科。主要分布于华南。

[形态]雌雄鸟体羽相似。上体自额至背,头和颈的两侧,下体自颏至上腹等均深蓝色,各羽先端具较辉亮的淡紫色滴状斑,腰、下腹、尾上和尾下覆羽等均黑褐色,两翅及尾亦大都黑褐色,而表面均沾暗紫蓝色,两翅及尾也大都黑褐色而表面均沾暗紫蓝色,中腹羽先端杂以紫白色细点。

[生态]该鸟栖息与白喉(蓝头)矶鸫相似。善鸣叫,繁殖期中雄鸟鸣啭非常动听。

[繁殖]巢营在草堆下、岩棚上或石隙间,或在屋檐下,也有的筑在树枝分杈处,用苔藓混着苇茎残叶等造成大型杯状巢。每窝产卵4枚左右,卵淡绿色,或黄绿或淡褐色,杂以浓淡不等的红色细斑点。

饲养管理 可参照白喉(蓝头)矶鸫。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0-12-9 10:38:51 | 只看该作者
怒发冲冠”的黑叶猴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乌猴

学名:Presbytis francoisi

英文名:Francois'monkey

猴科:Cercopithecidae

分布:广西、贵州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叶猴体形纤瘦,四肢细长,头小尾巴长,体长50-60厘米,尾长79-86厘米。头顶有黑色直立的毛冠;两颊至耳基部有白毛;成体全身乌黑色,体毛长而厚密,有光泽。手、足具乌黑扁平指(趾)甲;尾尖端白色。刚出生的小黑叶猴,全身乳黄色,头部则为金黄色,尾为黑色,30天左右全身变黑,但头部还是金黄色。

生活于热带、亚热带丛林中,树栖,喜群居,每群有一首领带领猴群活动。黑叶猴跳跃能力很强,一次可越出10米。很少下地喝水,多饮露水和叶子上的积水,以嫩叶芽、花、果为食。通常2-3月交配,8-9月产仔,每年产1胎,每胎1仔,偶见2仔。

黑叶猴是珍贵稀有灵长类动物之一,分布区域狭窄,数量很少。

世界自然基金中国网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1: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