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
我是九7班的杜雨萌,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四海欢腾迎国庆,万家团圆庆中秋。“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九7班在升旗中
九7班杜雨萌同学在讲话中
讲话主题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诗人海涅说:“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爱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每一个个体也唯有把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民族的荣誉结合在一起时,他的生命才会显得更加有价值。爱国也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一个责任感强的人可能赢得更多的尊重,也更可能成功。
讲话配套PPT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以学习为己任,充实自我、为报效祖国做好准备。我们要做一个高修养高品味的人,具备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从捡起一张废纸,节约一杯水,讲一句文明的语言,多学一点知识做起,从我做起,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今年的10月1日恰逢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上一次出现这样的盛况还是19年前的2001年。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新唐书·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古人已离我们远去,我们的传统节日却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端午思贤臣,中秋念家人,重阳尊老者,清明怀故亲。同学们,迎着太阳,沐着金风,让我们站在祖国的土地上以一种庄严仪式共同祝福我们华夏儿女佳节幸福,祝福我们亲爱的祖国繁荣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