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08:5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4分)
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④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注解]①俦:同类。②媒:媒介物。这里指用来诱感竹鸡的鸟。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④jie:同“洁”。
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之意。
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6分)
(1)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3分)

(2)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3分)

13.  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4分)
【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
【分析】【参考译文】
      竹鸡的本性,遇到同类必定争斗。捕竹鸡的人扫落叶作围墙,把诱鸟放在里面,自己隐蔽在后边操纵罗网。刺激诱鸟让它鸣叫,听到叫声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要争斗一番。可是网已收起,没有能逃脱的。这是因为眼睛已经闭上,就不再看得见人了。鹧鸪本性喜欢清洁,猎人在茂密的树林中打扫干净一片地方,多少撒些谷米在上面。鹧鸪来往飞行,边走边食,猎人就用长杆粘取它。麋出没在荒草中,害怕人看到它的足迹,无论远近,只沿着一条小路走。村民把绳结成环套,安防在麋经过的地方,麋足一被绊住,就会倒挂在树枝上,被人们生擒活捉。江南多土蜂,人们找不到它的洞穴,往往把长纸袋粘在肉上,蜂看到必定衔入洞穴,人们就能追踪寻找到它,用火熏取它的幼虫。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链接材料】把池水抽干去捕鱼,哪能捉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把沼泽烧光了去狩猎,哪能打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兽了。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情况。
ABD.正确;
C.有误,“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中以”的含义是“用,把,拿”的意思;“皆以美于徐公”中“以”的含义是“认为”的意思。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刺激诱鸟让它鸣叫,听到叫声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要争斗一番。可是网已收起。停顿为: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步,行走。啄,吃。句意:鹧鸪来往飞行,边走边食。
②重点词:谓,认为。周,周全,保全。何,怎么。句意: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4)本题考查学生阅读链接材料的能力。文章列举了人类捕捉动物的方法,用“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一句说明了“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从而告诉我们人类应该,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链接材料】通过这些自然规律,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必将受到惩罚。
答案:
(1)C
(2)B
(3)①鹧鸪来往飞行,边走边食。
②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4)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必将受到惩罚。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
2.       2020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①峰回路转                  回:挺拔                     ②太守自谓也              谓:对…说
B.①云归而岩穴明瞑              瞑:管暗                     ②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C.①泉香而酒洌                     洌:清                         ②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
D.①而乐亦无穷也           亦: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不久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分析】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正误的判断。
A.有误,第①句中的“回”是回环;第②句中的“谓”是称呼。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从,跟随。乐,以……为乐。句意为: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中可知,作者以文记乐,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答案:
(1)A
(2)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3)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民之乐,与民同乐的志趣追求。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二)
鸽类甚繁,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邮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
尽其种。其养之也,如保婴儿。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尝求得二白人世她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有父执某公,为贵官。一日,见公子,问:“蓄鸽几许?”公子唯唯以退。疑某意爱好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拂,且不敢以常鸽应,遗二白鸽,笼送之,自以千金之赠不止也。他日见某公,而其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答云:“亦肥美。”张惊曰:“烹之乎?”曰:“然。”张太惊曰:“此非雪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
(节选自《聪斋志异·鸽异》)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B.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雄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C.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D.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雄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写张幼量送鸽给某公,实现了“宝剑赠壮士”的愿望。
B.鸽子品类繁多,数不胜数,不是精通此道的人,不能辨识。
C.张幼量按照够经的要求,用养育婴儿的方法养育他的鸽子。
D.某公理解支持张幼量的养殖事业,很关心鸽肉的质量产量。
【分析】【参考译文】
鸽子种类繁多。名类繁多,数不胜数,只有玩鸽内行的人,才能辨识清楚。邹平县有位张幼量公子,特别喜好鸽子。他按照《鸽经》上所列的名堂,四处搜求,力求搜寻到天下所有品种。他养鸽子,如同养育婴儿一样。山东一带养鸽子的行家,以张公子家为最著称,张公子也常以善养鸽子,自我夸耀。曾经得到两只白鸽,人世间绝无仅有,张公子对两只鸽子爱惜备至。过了两年,这对白鸽又生了小公鸽小母鸽各三只,虽然亲朋好友,也得不到。
  有一位张公子父亲的朋友,是个贵官。一天,见到公子,问:“你养了多少只鸽呵?”张公子谨慎地回答几句,就退下来。怀疑某公是爱好鸽子的,想赠送两只鸽子,但是实在舍不得。又想到长辈来索求,不能过于抹他的面子,而且也不敢以平常的鸽子送给他应付差使,就选两只白鸽,用笼子盛着去送给他,自己以为就是送千金的礼物,也不如这两只鸽子珍贵。过了几天张公子见到某公,自己脸上很有居功得意之色,而某公说话间,并无一语感谢赠送鸽子的事。张公子不能忍耐,便问:“前天我送的鸽子可中意?”某公回答说:“也挺肥美。”张公子惊讶地说:“大人把鸽子烹了?”某公回答说:“是啊!”张公子大惊地说:“这不是寻常的鸽子。”某公回想了一下说:“味道也没什么特殊的。”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曾经得到两只白鸽,人世间绝无仅有,张公子对两只鸽子爱惜备至。过了两年,这对白鸽又生了小公鸽小母鸽各三只,虽然亲朋好友,也得不到。故断为: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非常,非同寻常。回思,回想。句意:张公子十分惊讶地说:“这不是寻常的鸽子!“某公回想了一下说:“味道也的确没什么特别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有误,某公不识鸽子,张幼量送鸽给他,结果被他给吃了;
B.正确;
C.有误,张幼量按照鸽经的要求,四处搜罗鸽子;
D.有误,某公不理解张幼量对鸽子的喜爱,只是认为,鸽子可以吃。
故选:B。
答案:
(1)A
(2)张公子十分惊讶地说:“这不是寻常的鸽子!“某公回想了一下说:“味道也的确没什么特别的。”
(3)B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08:55:14 | 只看该作者
3.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3~5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5.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①濯:洗。   ②枝:旁生枝茎。
4.D
5.(8)分号可以分割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在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
【分析】
3.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D.有误,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本文属于托物言志。
故选:D。
5.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在“菊”和“莲”之间用分号,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在“牡丹”后面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据此回答即可。
4.            2020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10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中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倭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1分)
8.宋或北宋  文学家或政治家或史学家(共1分,每空0.5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      )      
(2)佳木秀而繁阴   (      )
(3)负者歌于途  (      )      
(4)树林阴翳   (      )
9.(1)意趣,情趣 (2)茂盛  (3)道路或路途  (4)遮盖或遮蔽(共2分,每空0.5分)
10.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2分)
(1)“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1分)
(2)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1分)


10.(1)滁州周围群山环抱;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滁州四围多山;亦可答“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于山地中央”。(共1分,意思对即可)

(2)蔚然深秀(1分)
11.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2分)
例:从“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

11.示例:①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造型奇巧之亭”;
②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可见这是一座“山水情趣之亭”;
③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可见,这是一座“太守之亭”;
④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可见,这是一座“醉翁之亭”;
⑤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环境优美之亭”;
⑥从“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奔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见,这是一座“宴饮之亭”(或“欢乐之亭”);
⑦从“醉能同其乐"可见,这是一座“与民同乐之亭”。
(共2分,结合1分,内容1分,意思对即可)
12.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3分)
12.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作铺垫,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作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共3分,意思对即可)
(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5分)
大铁椎传
[清]魏禧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①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②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选自《古代散文选》一书,有删节)
【注释】①觱篥(bì lì):古代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的乐器。②栗:发抖,哆嗦。
I3.与“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中的“负”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负荆请罪B.负箧曳屣C.负势竞上D.负重致远
13.C (1分)
14.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2分)
客 大 呼挥 椎 贼 应 声 落 马 马 首 裂
14.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共2分,每处1分)
15.大铁椎的勇敢是如何表现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一点即可)(2分)
15.①通过对大铁椎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直接)表现出大铁椎的勇敢;②通过贼的数量之多,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大铁椎的勇敢;③通过描写贼的凶狠,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大铁椎的勇敢;④通过宋将军的神态、动作描写,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大铁椎的勇敢。(共2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5.            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一)阅读文言选段,完成7~10题。(13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已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⑤,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赵翼⑧《<瓯北诗话>小引》)
[注释]①息心凝忠:静心思考。②展玩:展读,赏玩。③寻绎:探求推理。④相上下:相比较。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⑥耄;八九十岁。⑦差胜:略微超过。⑧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教然后知困              (2)学学半   
(3)究极本领                (4)再三展玩      
(5)因窃自愧悔     
7.(1)困惑  (2)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3)穷尽,终极  (4)一次又一次  (5)偷偷地,私自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8.(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  (2)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东西,仅仅是这些书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
9.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3分)
                     

9.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
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已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D.赵翼虽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记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警告,晚年落得个“意与日去”“悲守穷庐”的结局。
10.C
6.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千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园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购以月俸,茨③墙剪阖④,易檐改涂。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
(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②堂皇:广大的堂厦。③茨:用茅或苇盖屋子。④阖:草帘子。⑤夭阏(è):阻塞。
【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6.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余 购 以 月 俸
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自北门桥西行________________       ②为南唐避暑所________________
③以一官易此园________________        ④太守之乐其乐________________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9. 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
10. 【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请简要分析。
【分析】【参考译文】
【甲】金陵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
     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人们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宁政事,园林倾塌而且荒芜,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我拿薪水买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因势取景,不是他们消失堵塞,仍叫做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
  建成以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则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两者不可兼得,所以辞官而要园子。”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做不做官,和住这个园子的长久与否,是相依赖的。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己巳年三月写此文。
【乙】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我拿薪水买下来。故停顿为:余 购/以 月 俸。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从北门桥向西走。西:向西。
②句意: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所:处所,地方。
③句意:拿官职换这个园子。易:交换。
④句意: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乐。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句意:使,让。于,在。至,到。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
②重点词:以,用。述,记述。句意: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梳理原文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分析概括即可。根据“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可知,“随”体现在整个园子的建筑、布局都就势取景,得地利之便;根据“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可知,“随”体现了作者率性自然的处世态度;根据“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可知,“随”表现了作者辞官后对洒脱不羁生活的憧憬。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甲】文先历叙园的地理位置,显得郑重之至。接着便处处扣住“随”字,写葺园的经过与作者的趣味,表现了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充满了初得园的喜悦及对将来悠游林下的生活的憧憬。【乙】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答案:
(1)余 购/以 月 俸。
(2)①向西;②处所,地方;③交换;④以……为乐。
(3)①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
②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4)整个园子在修葺时每处景致都是就势取景;表现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辞官后憧憬在此处悠游山林,享受自在随性、洒脱不羁的生活。
(5)【甲】向往宁静闲适、随意洒脱的生活;【乙】与民同乐。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18: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