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08:4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 分)
雹神
蒲松龄
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 ,山东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②刺:名帖。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④负弩:充当先导。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怀中出天师刺                        
(2)公以接壤关切              
(3)顾而嘱曰                           
(4)文去勿武               
9. (4分)
(1)取出 (2)因为 (3)回头,回头看 (4)离开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0. (2分)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2)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11. (6分)(1)(3分)那些仆人侍从,衣帽须发大多不像普通人,之前遇到的使者也在天师旁边侍奉。(2)(3分)这是玉皇大帝的诏命,降下多少冰雹是有定额的.哪敢对你徇私?
12. 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3分)
12. (3分)①爱民心切感动天神。②热爱家乡,关注民生。(1分,答出一点即可)王公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廉吏。听说雹神要在与自己家乡淄川按壤的章丘下冰雹、担心庄稼受害百姓遭殃,于是向天师祈求免除这个灾祸。天师被他感动.吩咐雹神多降山谷,勿伤禾稼。(2分)
2.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8分)
闽有带鱼
[明]谢肇肃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
[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dàn):吃。
7.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  )是正确的。(2分)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8.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3分)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9.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
了自己的思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译文:
    闽地有带鱼,有一丈多长,没有鱼鳞而且有腥味,是众多鱼中最贱的,献给客人上不了台面。然而其中有人把带鱼用油煎了,味道很香。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正午回来时,十分饿了,道路旁边闻着香气十分浓烈,问是什么东西,近旁侍候的人回答说是带鱼,立即命令随从去老百姓家去取已经煎好的带鱼带到自己的家里吃,十分称赞好,而且怒斥为什么不拿到市场去卖。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人的喜好像这样变化不定,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好闽地所腌的带鱼,遇到闽人就索要,而闽人轻视带鱼的味道,经常没有人答应他。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停顿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立即命令随从去老百姓家去取已经煎好的带鱼带到自己的家里吃。故断句为: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故选:A。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句中重点词有:自是,从此。欲,想。去,离开。置,放。句子翻译为: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和“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可以看出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答案:
(1)A
(2)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3)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点评】句子划分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3.      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晋]祖台之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俯指陛下脚者,足也。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东方生知之耳。”“君可思以吴___贻之。”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②暗:愚昧,不聪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拄杖偻步                偻:弯腰
B.斩伐其居                伐:攻打
C.绛衣素带                素:白色
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顾:回头
8.B(2分)
9.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____贻之”的“____”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1分)
9.宝(珍)(1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5分)
(1)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2)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10.(1)(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2分)
(2)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3分)
11.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2分)
11.委婉地请求汉武帝不要再建宫殿。(2分)
12.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3分)
12.汉武帝: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藻:勇敢智慧,知恩图报。
东方朔:聪明机智,见多识广。(3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08:49:35 | 只看该作者
      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第7题。(6分)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①攀折,桥下水流呜咽。上马争劝离觞②,南浦③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④,回首挥泪千行。
【注释】①恣:一作“争”。②觞(shāng):酒杯。③浦:水边。④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
7.(1)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2分)
(2)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上阕写桥上送别。因为经这桥上远行的人络绎不断,来这桥上送行的人成群结队,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杨柳枝,整天都有人执手呜咽。送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那声音真是撼人心肺。这里不是直写离愁,而是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飞断肠。”行人上马就要起程了,这时朋友们争着劝饮最后一杯酒,大家便挥手告别。忽然听到莺啼婉啭,好似声声劝人留下,实在不忍离去。结尾二句先以“愁杀”二字与首句的“愁绝”呼应,点出情怀,再以“回首挥泪千行”六个字将依依离情与主人公的无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来,一种难舍难分之情态跃然纸上。
【解答】(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当我辞别洛阳的时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伤心欲绝,正值阳春天气,洛阳城里柳絮纷飞,如同雪花飘飘。将柳絮纷飞比作雪花飘飘,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浓浓的离愁。
(2)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其作用。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飞断肠。”行人上马就要起程了,这时朋友们争着劝饮最后一杯酒,大家便挥手告别。忽然听到莺啼婉啭,好似声声劝人留下,实在不忍离去。据头二句所写情景,愁绝可见。“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平原年少,出自“我本平原儿,少年事远行”。平原作为燕赵之地,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交友至深,故离愁使人格外伤感。结尾二句先以“愁杀”二字与首句的“愁绝”呼应,点出情怀,再以“回首挥泪千行”六个字将依依离情与主人公的无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来,一种难舍难分之情态跃然纸上。
答案:7.(1)比喻  柳絮的洁白和如飞雪般飞舞的情态。
(2)上阕以人折杨柳枝,执手送别,离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等场景来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来写心中的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容①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②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官,命专掌库藏。每退③,即诣国子祭酒④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⑤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⑥。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注释】①容:刘容。②中统:年号名。③退:这里指退朝。④国子祭酒:官名。⑤驻跸(bi):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⑥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节选自《元史·刘容传》,有删改)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容亦善骑射___________       ②然弗之好也___________
③奉旨使江西___________      ④惟载书籍数车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抚慰新附之民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B.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C. 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闻 容 知 吏 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刘容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你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参考译文】

刘容自幼聪敏,稍大就喜读书。(当时)国家平常的风俗是崇尚武风,刘容也善骑射,可是这并不是他的爱好。中统初年,受国师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专掌管府库。每次退朝,就去拜访国子祭酒许衡,许衡也与他一起进退。至元七年,世祖停留在镇海,因听说刘容熟习吏治,召他至镇海,命他暂为中书省官员。事毕仍复前职。其为人以忠心耿直著称。
至元十五年,刘容奉旨到江西去抚慰新附之民。有人劝他受纳馈赠,回去好贿赂权贵,可立刻荣华富贵。刘容说:“剥削人民以自利,我心不安。”事毕回京,只带书籍数车献给皇太子。
【解答】(6)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刘容也擅长骑马射箭。善:擅长。
②句意:但是不很喜欢。弗:不。
③句意:他奉旨去江西。使:出使。
④句意:只带回几车书籍。数:几。
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例句中“之”的意思是:结构助词,的。
A.之:结构助词,的;
B.之:代词,他,指卖油翁;
C.之:代词,它,指这件事;
D.之:动词,去,往,到。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听说知刘容熟习吏治。故停顿为:闻/容/知吏事。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以,来,何,怎么。句意:剥削人民来谋取私利,我怎么能心安呢?
②重点词: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惟,只。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1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从“每退,即诣国子祭酒许衡,衡亦与进之”“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可以看出,刘容对国家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从“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可以知道,当有人劝刘容接受别人赠送的一些财礼,以便回去后贿赂当朝权贵时,被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据此可知,他清正廉明,不收受贿赂,也不贿赂他人。
答案:
8.(6 分) (1)(4分)①  擅长  ②不 ③出使  ④几(指多)
(2)A (A中“之”与例句中的“之”均为“的”;B中“之”:代词,他;C中“之”:这件事;D中“之”:动词,到)
9.(2分)闻/容/知吏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剥削人民来追求自己的利益,我心不安。
(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11.(2分)忠心耿直,宽爱百姓,公正廉明,不巴结权贵,有很强处理事务的能力。
5.      2020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庞安常传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节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辩诘不可屈①,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②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数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③,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屈:使……屈服。②舒:舒州,今安徽潜山市。③肠:据文意,此处指脐带。④虎口:大拇指和食指相连部位。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过目辄记          ②活人无数   
③以汤温其腰腹         ④而不知所以然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三处)
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9.下列有关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传”,是指“传记”,是用来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B.古人根据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为“字”,古人一般都有“名”有“字”。
C.“时年犹未冠”中的“冠”指弱冠,特指男子25岁时束发加冠的成人礼。
D.古代“金”常常指钱,“帛”是丝织品总称,古人常用“金帛”来指代财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11.文中的庞安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08:49:56 | 只看该作者
6.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14分)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①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②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③,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常虞卿列传》)
注:①赞:介绍。②蛋:通“早”。③录录:通“碌碌”。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5. (2分)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每处1分)  对1处1分,两处2分;画三处对两处的得1分;画四处得0分。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得十九人僧从            ②所识旁乏者得我与
B.①左右未有所称诵          ②不以千里称也
C.①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  ②陈康肃公善射
D.①遂以毛遂为上客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C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6分)
(1)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2)毛遂入,按剑追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纵之约。
7.(6分,各3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句意合理,即可得分)
(1)希望您就把我作为后备人员带着前往。三个词各一分。  “愿”,希望,请让我;
 “以”,让(我)、把(我)、用(我)、拿(我);  前往、去。
(2)毛遂进入,用手握着剑柄逼迫楚王,用利害关系劝说他,致使楚王立刻签订了合纵的盟约。(注意“说以利害”的倒装现象)  说,劝说、劝、说服;致,导致、致使,让;说以厉害,倒装句式现象,一点1分。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毛遂自荐,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指荐。
B.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C.“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在文中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作铺垫。
D.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美。
7.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1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2,如蜗鼠缭绕3,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4,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檐(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一 峰 高绝 有 路 介 然 仅 可 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稍西 __________        (2)相顾而惊  __________
(3)声切切不已 __________  (4)二三子不得寐  __________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与之语,愕而顾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至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译文:
      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稍稍往西,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趿拉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而依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得以出来,而这间屋的门和那间屋的窗正好相对。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处。天色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竹子间的梅树和棕榈树,森然耸立如同相对而立鬓毛突出的鬼魅,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
  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断句为: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①句意:稍稍往西。西:向西。
②句意:他大家惊慌相视。顾:看。
③句意: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已:停止。
④句意: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寐:睡觉。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他/动词,到;
B.才/竟然;
C.表修饰/表修饰;
D.于是/乘,趁。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布袍,穿着布袍。蹑履,穿着鞋子。句意:有僧人穿着布袍踩着鞋子前来相迎。
②重点词语:知,知道。何境,什么地方。句意:不知道身在何处。
(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可知,作者写景细致描绘,比喻摹写物形,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骥“欣然规往”,但“未果”,更增强了这个虚幻故事的真实感,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答案:
(1)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①向西   ②看   ③停止   ④睡觉
(3)C
(4)①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
②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5)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迫求。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1.      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①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注】①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延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9.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灾异数发         
②悉在党中         
③诏下郡县        
④变服易形入山中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11.翻译句子。
①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②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
12.概括夏馥的品格特点。
【分析】参考译文:
      夏馥字子治,是陈留的养马放牧的官。夏馥年轻时是个书生,言行质直,做事一定要符合道义。同县高氏、蔡氏都是富豪,郡人怕他们,小心地奉事他们,只有夏馥虽然与高、蔡并门而居,却不与他们来往。汉桓帝即位后,多次发生天灾,于是下诏令百官各举荐一名能直言的人。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汉灵帝即位后,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锢正直的官员,把他们称为党人。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与范滂、张俭等人都被宦官诬谄,都在党人之中。朝廷下诏到州郡,作为党魁收捕。夏馥跺脚叹息说:“是我自己作孽啊,平白无辜地让好人受冤。我一个人死里逃生,连累很多人,活着有什么用呢?”于是剪掉胡须,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从事冶炼工作,身形相像憔悴不堪,当了三年佣人,没有人认出他来。后来朝廷下诏免了他们的罪,张俭等人都回来了。夏馥独自叹息说:“早已被人所抛弃,不能再让乡里人笑话了。”留在山中不归,家人也找不到他。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多次发生天灾。数:多次。
②句意为:都在党人之中。悉:全,都。
③句意为:朝廷下诏到州郡。下:下达。
④句意为: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易:改变。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这个句子句意为: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锢正直的官员,把他们称为党人。故断句为: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举,举荐。诣,接受,应征。之,无实义。句意: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
②重点词语:虽,虽然。然,然而。句意: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疏通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行为来分析判断。由“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可知夏馥性情正直;“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可知夏馥不畏权势,清高自许;由“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可知夏馥淡泊名利;由进入山中作冶炼佣人,终生不出,可知夏馥富有担当,耿介高洁等。
答案:
(1)①把或拿   ②这件事
(2)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①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
②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
(4)性情正直;不畏权势,清高自许;淡泊名利,耿介高洁等。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18: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