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思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01:2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古代印度》课程内容说明是: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本课主要内容包括:1、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2、种姓制度;3、佛教的创立三个子目。

  一、梳理知识框架,落实三维目标

  1.构建时空观念,理清脉络框架

  提到印度,我们首先想到什么?印度电影中的歌舞、印度的贫富差距、印度人对恒河的敬畏与眷念?每个人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一个词或一个场景,都是个人对这一地区文明碎片化、主观性的认识,这和个人阅历有关。那在历史课堂上,面对着这群十六七岁的初三学生,我们能做的不是告知其碎片化的知识,而是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评价与判断,也就是历史解释的能力和历史价值观的形成。

  本课教学设计中注意建构时空观念,理清脉络框架。本课的时间跨度非常大,涉及古代印度几千年的文明,课本设了三个子目录来展示古代印度文明的代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这三个子目录的内容进行了联系整合,将半岛上的主要王国和重要时期进行了串线,结合半岛地图,让学生对古代印度形成了一定的时空观念,利于学生的课堂理解更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的不是几个碎片,而是建立了有关古代印度的发展脉络,曾有的关于古代印度的知识印象会在这个体系中被激活;想要继续去了解的印度也会在这样一个框架中找到落脚点。

  2.掌握“时空观念”是对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

  掌握“时空观念”是对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中我们设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达成不是各自割裂,而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性都指向人的发展,就本课而言:了解古代印度的知识,是我们了解今日之印度的基础,是我们看待今日印度一些人文现象的背景知识。以此为前提,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学生会形成自己的文化比较,意识判断。

  我们的教育是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健全地成长。这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职责所在,核心素养的渗透其实是落实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

  二、注重个体参与,落实核心素养

  1.对“认识自我”的理解

  首都师范大学张汉林教授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大功能之一是“认识自我”。他认为这个“自我”,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是人类,一个是个体。这个理解对初中学生来说,有点抽象。我以为在初中生层面,这个“自我”可以理解为个体,以及个体眼中的世界。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世界古代史,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树立民族自信心,初步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2.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本课教学设计中,注意运用图片、文字、影视资料等补充材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引发学生心理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情。在理解种姓制度的实质这一教学环节,本课设计注意从源头说起,条分缕析,印度的种姓把每个人禁锢在他的身份里,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等级。种姓制度的影响则是通过老师提供的各类资料让学生自己去看去分析,尤其是对《印度往事》电影片段的观察分析,给予学生极大的能动性。

  学科知识这一文化载体有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而课堂教学则是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发展文化、实现个性化的过程。相信学生在这自我观察感悟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能够感悟到中华文化的伟大,树立文化自信。

  三、基于学生发展,润泽生命张力

  1.历史启迪当下

  历史学科讲述的是过去的事实,它对当下的启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对历史的认识及解释过程,推动了学生对历史认识的个性化过程,这是今人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所以,基于学生发展的学科教学才有其存在的价值,设计适合的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将教材内容串成了一条比较清晰的主线,弥补了时间跨度大带给学生的茫然。注意以问题激发兴趣,以对话展开课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由表及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启迪着新的问题,课堂首尾呼应。

  2.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表现不在于回答了多少课堂提问,而在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思考的独立。本课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思维的激发,表达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地方。

  3.让课堂成为学生生长的地方

  让课堂成为学生生长的地方,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关注,师生间有更多的课堂交往。这种交往必须是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是学生能感悟得到的。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上”寻找突破点在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及共鸣

  在教学中,我一直注意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做到“眼中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课堂,也就最大限度上把思考的时间、空间交给更多的课堂参与者——学生。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学生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在课堂的问答之间,在师生的对话交流之中,历史细节润泽着生命,个体的思维张力在提升。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靠一线历史教师在观念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工作中积累。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明确了职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说体现着“立德树人”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5: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