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学设计思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01:2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与此课相关的内容要求为: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一、构建知识逻辑体系,系统化梳理和思考,深度研读文本,科学设计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课堂承载的不仅是历史的知识,也是历史的道理,更是历史的良知与情怀。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与人文情怀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孩子们接触的是通史,再加之世界史时空跨度大等因素。很多时候历史的深度与高度往往被有意无意地消解、冲淡,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历史素养提升”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让一些历史课堂缺乏“历史味”。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有这样几个点可以借鉴:

  第一,深化细化教学目标,无论从知识落实还是能力提升还是情感共鸣都做了细化,在行为动词的使用方面更加“较真”。了解、理解、比较、分析、评价层层相扣,层层递进,基于感悟和思考形成情感、态度、价值判断。

  第二,科学设计指向学生的自主建构。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对于文本学习设计了几处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从学生现有水平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贯通。这样的设计才能让学生参与进来,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建构,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才能跟得上、听得懂、抓得住。从而有利于孩子在课堂中的进一步的深度思考,做到论从史出。深度学习的历史课堂设问应当以学生的思维过程为基础,把握好基本知识类问题与对知识分析探究问题的比例、顺序和难度。我们在探明学生已知或者占有零碎知识点的同时,设问更加倾向于帮助学生知识点的系统化整理和进行对知识深层的探究和思考过程。同时也在学生回答和小组展示研讨成果时对问题的导向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反馈,做好问题的过程性控制,更多指引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通过情景教学的配合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视角思考问题,不仅带着理性严谨的思考过程,更带着感性的历史感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情境中,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中蕴含的价值、体验、感悟和精神内涵,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的方式逐步形成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史学素养。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史学素养培养教学,夯实知识基础、提升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策略、升华意蕴。

  历史是枯燥的,也是有趣的,深度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的,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学习历史的趣味,又能夯实学识基础,提升课堂教学的问题解决策略,还能升华教学意蕴。

  (1)知识的深度感知

  “学生若没有感受到具体、形象的历史,不能形成历史的表象,就很难形成历史的概念和认识历史的本质”。历史课堂情景再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内容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有助于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内化。历史课堂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的时空相对久远,学生很难有更感性的认识?连感性认识都没有,如何形成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呢?怎么来突破这个难点?首先,我们在本堂课中借助了现代化设备,争取在课件制作和课堂语言等氛围渲染上做得更好。每一张PPT所讲述的历史事实,都深挖素材,尤其是多重视角选择史料和素材,如:图片、文字、语言描述等。以期待这些过去鲜活的史实能在今天也熠熠生辉,让学生置身于那个年代,那个场景,那个人物角色中,真切的体会。

  (2)深度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渗透和培养

  在这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搜集、分析、使用历史资源,开展研究,得出史论,从而实现历史了解和历史思考。自学部分充分落实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资源,通过反馈了解学情。合作探究部分让学生学会论从史出,想要有历史观点,有历史见解,就必须先拿出历史证据,也就是历史事实。通过对古希腊地理范围和地形特点的探究,让学生切实理解希腊城邦突出的特点“小国寡民”的由来。从普通人的视角切入,把学生们带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感受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内容,运行方式,变化发展等,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时空中,深入浅出地评价雅典在伯利克利统治时期民主政治的贡献、影响和局限。课堂重在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展示合理的历史资源帮助学生挖掘历史的内涵。通过丰富、形象的材料,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建立“兴趣——疑问——阅读——占有知识——思考——提取——再认识”的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思维方式。最后通过本课的学习,训练学生对历史的分析、批判能力,感悟历史规律,感受史学家悲天悯人关注人民命运的人文主义情怀,实现历史素养中历史观的养成。

  (3)指向深度情感:情到深处意更浓

  新课标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作为历史课程的目标。具体讲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从学生学习讲,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类学科,虽然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然而对现今发展依然有着启示和借鉴作用。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素养,能够使学生将学识与家国命运、民族大义和历史责任紧密相连,帮助学生更积极地面对未来。

  然而,我们现今的初中历史教学更多的偏向于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从教学改革后更多地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灌输,缺乏情感的唤起和思维的触动。教学素材的选择有的会比较艰涩,难懂,虽然突出了历史性,加深了难度,可是却忽视了学生这个阶段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情感与家国情怀乃至民族大义、历史责任感的教育却因为笔墨较少并不凸显。

  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培养,通过多媒体的课堂呈现方式,让学生亲历历史现场,通过分析亚历山大东侵,让学生领悟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每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人类文明的传递。东西方文化在此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并能正确评价伯利克利、亚历山大等历史人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5: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