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示范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美术活动 四子王旗欢迎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11:5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术活动  四子王旗欢迎你(大班)


目标:


1.综合运用剪、贴、画、折、围等手段为蒙古包围布盖顶并进行装饰,发展动手能力和美感。


2.制作时能够轻声地商量、细致分工、互相合作完成任务,增强合作意识与能力,体验合作制作蒙古包的快乐。


3.进一步对“神六”返回降落所在地——四子王旗,即蒙族风情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准备:


1.对“神六”飞船降落点四子王旗有初步的了解,对蒙族有一定的了解,会跳蒙族舞。


2.帐篷玩具及大型白色纸张、鲜艳的长条及正方的腊光纸、蜡笔双面胶等其他辅助材料。


3.蒙古包图片、音乐“天堂”、幼儿蒙古舞曲


过程:


一、出示神六新闻引出四子王旗,揭开活动的主题。


二、讨论,四子王旗是怎样的地方?该怎样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呢?(引出今天的任务—做蒙古包)


三、欣赏蒙古包图片,感受感受蒙古包的美,激发制作的积极性。


  重点欣赏蒙古包顶上的四边对称的连续纹样和中心一个大花纹的结构特点。


四、回忆经验讨论做蒙古包的几个重要步骤——支架、围布、盖顶。


五、扎上自制头巾,学做小小蒙古娃,进行合作制作。


1.以两个航天员的名字为队名,自由分成两组,讨论分工。


2.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快乐合作。


3.提醒个别幼儿节约材料,及时整理物品。


六、蒙古包做完了,一起围着它们跳一个欢迎客人的蒙古舞。


自我反思


设计分析:


借着“神六”这一举世瞩目的新闻热点,幼儿园选此内容进行一次教学研究活动。我选取了神六降落点——四子王旗作为线索进行了一次艺术活动。跟随着这一条主线,让幼儿为仿真的蒙古包进行合作制作围布、蓬顶,,并且加入其他艺术的元素,使幼儿得到操作交流机会,并进一步感受民族风情的美。


策略分析:


在本次活动中,每一位幼儿始终倾注了许多的兴趣与热情,显得很快乐。细细体味和分析,我觉得在本次活动中注意了以下几个策略:


1.以美为主导,注意环境的渲染


作为一个艺术活动,不仅是一个视觉的美,还包含其他元素的美,综合在一起的美才引人入胜。在本活动中,我将美丽的图片、优美的歌谣、快乐的舞蹈、教师的柔声细语、漂亮的大大的自制蒙古包等多元素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渗透于活动始终。大家在看看、听听、跳跳、说说、玩玩的过程中,都得到美的享受。


2.材料合理摆放,空间自由宽松


合理的摆放形式,不仅可以方便幼儿取放、而且还能使幼儿的活动更宽松自由。本次活动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使用的材料(蓬顶)比较大、工具比较多(有剪刀、双面胶、透明胶、蜡笔、记号笔等)装饰材料比较多。因此,我在材料摆放是注意了疏密相交、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合作机会与空间。一方面将蓬顶放在两张桌子合并而成的大桌子上,四周都可以站立工作,为幼儿之间增加互相分享空间的机会,也增加了合作互补的机会;另一方面,装饰材料在旁边的柜子上一字排开,便于幼儿根据需要而取放;工具则用一个箩筐装好放在桌子中央,便于幼儿用完即时整理,养成良好的习惯。


3.扶持与鼓励结合,建立幼儿的自信


尽管这次是第二次多人合作完成任务,幼儿有了部分合作的经验,但是今天既要在一张特别大的纸上装饰,又要用五张1K纸头连接而成的长卷纸围起蒙古包,工作量大而且难度高,必须多人精诚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我一方面和他们一起工作,同时也不断的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组合、合作,努力挑战有难度的工作,在探索和成功中增强自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11:58:32 | 只看该作者
美术活动 四子王旗欢迎你 .zip (8.48 KB, 下载次数: 255)


打开微信关注幼儿成长园地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及各种资料。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幼儿成长园地”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youer698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youer698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08: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