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听整段讲话
听人发言,听广播,看电视,我们会听到整段的话。整段的话包含的内容多,信息量大,对听力有更高的要求。
听整段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留意听开头或结尾的一两句话。说话者在开始说话时,往往先提出中心话题或表明自己的观点;有时,也会在结尾总结观点。因此这是聆听的重点,要注意把握。
2. 抓住讲话中的要点。说话者在提出话题或表明观点后,往往会从不同角度或不同方面进行具体的讲述。这时就要抓住当中的要点或具体信息,必要时可以做些简单的记录。
3. 学会整合信息。听整段话时,可能需要概括整段话的内容,或推断说话者的目的、观点等。这时就需要结合一些具体的细节,进行归类、整合、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听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借助网络,我们可以迅速获知大量信息,对某一事件达到深层次了解。不过,由于信息来源较为多样,信息发布一般没有经过审核,难免会有不够准确甚至虚假的信息在网上招摇过市,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相信网络上的信息,应该明辨是非,锻炼出一双“火眼金睛”,对信息进行一番去伪存真的辨析,从而形成对某一事件的正确判断。
问:说话人的主要观点是( )。
A. 网络上的信息虽然丰富却不够可靠
B. 我们应该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鉴别
C. 网络是我们迅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D. 网络上的信息会影响我们的正确判断
说话·说话要看场合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讲的就是说话要看场合——时间、地点、人物、情境等构成的总体氛围。同样的内容,由于场合的不同,说话的方式也应不同。下边这个例子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公司女老板张红,与丈夫李明感情和谐,相亲相爱。妻子作为公司总经理,整天忙于生意,而丈夫却对做生意缺乏兴趣。有一天,张红忙完工作,经深夜了,她回到卧室,见房门紧闭,就敲起门来。问:“谁?”答:“我是张总。”门没有开,再敲。问:“谁?”答:“张红。”门仍然没有开,再敲。问:“谁?”答:“你的妻子。”门开了。
为什么前边门一直没有开,而当她回答“你的妻子”后, 门就开了呢?
说话要区分场合,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话,在这一场合可能是好的,但在另一场合却可能不太好,甚至非常不好。那么,说话主要有哪些场合呢?
1. 私人场合和公众场合。私人场合里一般是熟悉的人,所以说话比较随意,想到什么说什么,想到哪里说哪里,可以“口无遮拦”一些。公众场合则相反,说话应慎重一些,略加思索或想好了再说,特别要注意到说话的对象。
2. 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正式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庄重得体,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乱扯一气。非正式场合则可以随便一些,选择大家需要交流的话题或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像聊家常一样,便于感情交流。
3. 喜庆场合和悲痛场合。一般地说,说话特别应注意悲喜场合,要与当时的气氛相协调。比如在生日、婚礼等喜庆的场合,要多说吉利的、让人听了高兴的话,不要说悲痛哀伤的话;在看望重症病人、参加追悼会等悲痛场合,则要端庄严肃,多说安慰的话语,而不要耍幽默,讲笑话。
说话练习
一 你的两个好朋友产生了误会,谁都不理谁,你想劝和他们。在下边两种场合中,你会分别怎样劝说他们?
1. 单独和其中某个朋友交流。
2. 把他们两个叫到一起,共同交流。
二 初中的时光就要过去了,同学们都有些恋恋不舍。假设下边两种情境,分别让你说一段话,你会怎么说呢?
1. 几个同学在一起,谈起即将分别,大家都有一些伤感。
2. 学校要为毕业班举办毕业典礼,你作为主持人说一段开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