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了孙云晓老师的《习惯养成有方法》。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少年儿童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今天的讲座中,孙老师通过一个个真实事例让我们介绍了儿童习惯养成的六个方法:第一步 ,提高意识,也就是让孩子对某个习惯产生兴趣。第二步,规范行为,让孩子清楚某个习惯的具体标准。第三步,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给孩子对某个习惯产生向往之情;第四步,持之以恒,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让孩子有被动到主动养成某个习惯;第五步,及时评估,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好习惯;第六,形成良好的环境,让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都成为孩子行为习惯的支持力量。那么,作为班主任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习惯呢?
1、明确要求
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经常组织学生逐条学习,让学生明确班级建设的目标要求。如集会集队时,一听到集合号响起就要立刻排队,而且还要做到“有序、安静、整齐”。做作业时要做到四点:①书写规范;②格式正确;③正确率高;④先完成作业,再考虑玩耍;朗读时要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有感情。总之根据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况,及时地向学生提出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明确并认真落实。
2、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教师要善于用集体力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的卫生评比,领巾佩带,纪律评比等等,都是班级之间的竞争,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参与活动。集体荣誉来源于每个同学,要靠大家共同维护,因此就形成了坏事有人管,好事有人评,事事有人管、人人都为集体荣誉争光,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不随手丢垃圾,将垃圾丢到指定的位置,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学习用品摆放,坐立姿姿端正,书写规范,集会思想专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放学出校门有序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建立在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的。
3、经常鼓励上进,巩固习惯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那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守则教育学生。对一些差生,如我班的杨幸福、李佳等,我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从不疏远打击、冷淡他们,还特别注意从小事中发现他们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总而言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成,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抓。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应从细微人手,激发学生在情感,以环境创设和榜样引导为基础,唤起学生行为意识,以日常生活、随机教育、学科渗透为方法,规范儿童行为,通过游戏活动,促进习惯形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之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