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幸拜读了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退休教师吴非先生写的一本教学札记《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受益匪浅。他从课堂的角度,以一个老师、一个朋友的视角,深层次地阐述了做为一个教师的角色定位、教育心态和教育原则问题。该书引领着从教人员应该从什么地方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成长,小到如何评价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大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以前总感觉自己还比较合格,教书认认真真,做题仔仔细细,不厌其烦。自从我看了吴非老师的这本书后,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啊,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我们常常是以自己心目中的对错来评判学生的答案,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两种答案,一种就是我们要的答案,如果不是这个答案,我们就把它一棍子打死。长此以往,学生就开始害怕回答问题,他们怕在课堂上得不到老师的赞扬,而是劈头盖脸的批评,甚至有同学要嘲笑他们与众不同的答案。于是就出现了沉默的看客!偶尔有好笑的场景出现,他们会笑,其他时刻处于一种很玄妙的似听非听的境界。看不到他们积极思考的状态,看不到激烈争论、思想飞扬的场景。其实对课堂而言,我们要的就是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就要学生百花齐放的春天,为什么要死死地拘泥于一个固定的答案呢?学生回答问题的激情是怎么被扼杀的呢?吴非老师给出了这样几个答案:1、他们在期待一个始终会出现的标准答案;2、他们感到回答问题没有好处。回答出问题没有奖励,也许和我们早期过多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学生有关。当然还有学生认为其他的“利益”。试想,当孩子们把奖励或者表扬当成一种利益,一旦没有这个利益,或者这个利益对他再没有吸引力时,他必定懈怠。3、性格因素。4、各顾各的思想。自己懂了,没必要与人分享;自己不懂,没必要出丑;自己半懂,没必要让老师借自己的拙劣发言去剖析。
其实,这里还隐含一种答案,即教师的课堂专制。现实中这种专制课堂比较多。有时候一着急,教师不自觉就出现了伤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所以吴非老师的这个观点,我深表认同,并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
另外,吴老师写到禁止学生在课堂作业时使用涂改液。对于涂改液,我也是深恶痛绝的,因为涂改液老是把作业本弄得像个大花脸一样,看到这样的作业本,我就会变得心情不好,所以每次就指责学生。希望他们不要用涂改液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涂改液有毒,涂改液中散发出来的气味,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可是很多学生就是屡教不改。吴老师说,学生因为有了涂改液,就会马虎潦草地写作业,因为错了还有机会更正,如果禁止学生用涂改液,他们就必须认真细致地答题,这对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无外乎是一件好事,因此我也非常地认同。
还有,“门门考优未必真优秀”。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出发,他们是希望孩子考优的,并且要门门考优。有很多考试优秀的孩子在能力上却显得非常的差。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如何做题答题上了,没有有效的时间进行交际能力的锻炼,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其他行为能力的锻炼上。我认为,一个学生要发展,必须是学习成绩优秀,行为习惯良好,交际能力适中,这样全面发展了,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每一位从教人员深思,也有一些观点,褒贬不一。比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推门听课,吴老师说,我们的课堂要着眼于未来,新教育也告诉我们,真正的课堂是有生命和温度的,我们要找出课堂上的不足,既完善自己,又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结合所读、所思、所悟,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