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4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 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23:0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桂馥兰香 于 2020-10-1 23:11 编辑

第三单元 地球我们共同的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的运用轮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现歌曲。
探究过程:
1. 导入: 学生在歌曲《美丽的黄昏》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教师可提问: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2. 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解决歌曲旋律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弹琴),出是卡片唱准下面的音。  1 2 3 1 4 3 3 2 1 
(2)解决轮唱难点
(3)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曲谱:
可采取个人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及三拍子的韵律感。
(4)学习歌词
教师可提问:你感觉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你想用什么样的歌声演唱?
(5)学习轮唱
教师解释轮唱的含义,并作示范。
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分步骤进行:二部轮唱、三步轮唱。
3. 器乐练习:
讲学唱的歌曲用打击乐器与他人合作演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23:05: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的 :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能够正确区分乐曲的两个段落,并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忆模唱乐曲的第二主题片断。
教学过程
1. 初听全曲:你听到了什么?
2. 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速度较慢、节奏较为舒展,表现了森林早晨的情景。)
(2)欣赏第二部分:
a.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速度较快、节奏紧凑,表现了森林中各种鸟在鸣叫。)
B.小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旋律伴奏。
(3)完整欣赏歌曲:请你为乐曲起个好听的名字。
3. 拓展教学: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森林与小鸟》。它表现了小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23:05: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绿荫》 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的 :
通过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揭示本单元的中心议题“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思想。欣赏歌曲《绿荫》,感受乐曲优美的情绪,增强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并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演唱或演奏。
教学过程
1. 小组汇报:
(1)地球面临的问题。 
(2)那些问题是由人类的影响造成的?
(3)我们该怎样做?
2.教师展示相关的材料。
3.欣赏歌曲《绿荫》:
(1)初听乐曲:地球需要绿荫、小鸟需要绿荫、我们人类更需要绿荫。
(2)再听乐曲:请问这首乐曲的速度?情绪?
(3)教师出示歌词:跟着音乐哼唱歌曲旋律。
4.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全体齐唱 (2)全体练习二部轮唱
(3)小组练习并演唱二部轮唱 (4)全体练习三部轮唱
(5)小组练习并演唱三部轮唱或轮奏
5.总结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23:06:05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留给我》
教学目的
通过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的方式,运用以掌握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学会歌曲《留给我》,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并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教学过程:
1.导入:有关环保主题的录像片段。
2.学习歌曲《留给我》
(1)初听歌曲: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听歌曲:你喜欢歌曲的哪一乐句?
(3)小组学习歌曲的旋律。
(4)分小组汇报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旋律:注意用声方法。
(6)演唱歌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正确的演唱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师弹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4.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练习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
5.汇报设计结果并表演。
6.总结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21: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