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高考季,毛坦厂中学便会被推上头条,随之而来的还有诸多专家名人们评议,当然负面的居多,偶也有态度中肯的,下午看朋友圈,看到一篇新浪教育的文章《为何一种愚蠢会如此骄傲》。看完之后,我突然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个学生,想起了北京十一学校。
大约在几年前,有一位领导介绍我给一位领导的孩子补习数学,那位领导是北京人,孩子很想进北京十一学校。当然最后进没有进,我没有留意,我只是觉得,北京十一学校和毛坦厂中学,应该算是中国的两所完全相反的中学了吧,对于北京十一学校,我看到过无数专家名人不吝的赞美文章,确实,如果说毛坦厂代表着中国教育的死板、机械、教条、应试和无人性,那么北京十一学校则代表着灵活、创新、素质、自由、合作和能力。两相对比,一个在云端,一个在尘埃,难怪作者将毛坦厂的教育斥为“愚蠢”。但是,我不明白的是,有一个浅而易见的事实却被大家视而不见:有多少家庭能够将孩子送到北京十一学校呢?北京十一学校的孩子都有什么样的背景我没有调查,不敢乱说,但是,我看过在毛坦厂中学门口陪读的家长的照片,从衣着与形像看,似乎并无多少副厅级干部,何况我那位副厅级家长家的孩子最后进没有进北京十一学校也未可知。我们在评价这两所学校教育理念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们背后的资源,也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阶层。
“以前我们一直批评社会对学校形成了极大的影响以致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但其实,无论是哪一级学校,本是对社会的简单模仿。”这是作者在原文中颇有见地的一句话,所以他提倡英美的教育:“一旦我们拉开视角来看,就会发现英美的选举、共和都是从小就如此教育。‘教育是要面向未来的’,其实,学校从开始就已经是一个与未来社会统一的细胞单元了。”而批评我们教育为:“这样一群‘考帝’下的学生,他们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四年中,通过学校严酷的现实和不断强化记忆那些严重脱离实际的考点,如此强制化洗脑形成的社会细胞意识,又会构成一个怎样的未来社会?”。我想,高考的备考确实是枯燥的,在外人的眼中也许算是毫不人道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只看到枯燥、无趣而对这群出身普通的孩子们渴求上进、追求名校的坚持视而不见呢?为什么看不到他们身上的自律、坚守和对梦想的追逐呢?毕竟,在现代社会,如果他们不愿意,没有人能逼迫他们留在这所被斥之为高考工厂的学校里!
有时候我真的不明白,当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放弃玩乐,苦心练习钢琴时,他收获了称赞;当一个热爱美术的孩子放弃玩乐,苦心练习素描时,他也能收获称赞,为什么一群孩子热爱学习、一心想考进大学、考进名校深造而苦苦坚持却被称之为“愚蠢”?或者追求大学、名校的梦想本身就显得低下一点?
在很多的时候,专家的话语,大多数普通百姓并不认同,其实并不是百姓们比较愚蠢,更多的时候,只是你高在云端,而我低在尘埃,你眼中微不足道的沟壑,我们却要用尽心力才可能跨过。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唉!在云端久了,自然就忘记尘埃之下,凡人的努力和坚持,而这份坚持也正是这个社会得以前进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