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0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观潮盛况的写景文,语言优美生动,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在潮来潮去中展现了一幅幅雄奇多姿的画卷,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与赞美。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关键句,既点明了所观之潮是钱塘江大潮,又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还交代了观潮的原因,引起了学生的阅读期望。课文接下来的四个自然段,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讲述了观潮的全过程,具体形象地描述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与众不同的雄伟的气势、壮观的景象,展现了神奇的大自然的美。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想象丰富,笔触细腻,有助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去调动学生感官,想象大潮的样子,想象大潮的声音。

   二、学情分析

  (一)年龄特点: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个训练点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比较感兴趣。(二)知识起点:用“想象画面”的方法阅读,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到三年级下册将“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作为了一个训练点,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已经基本养成边读边想象画面的习惯。本单元,主要是把想象画面的基本方法给学生做一个梳理,把方法明晰化。(三)生活原点:大多数学生没见过钱塘江潮的景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在生活中,在影视作品中,见过江潮、海浪,只是气势比钱塘江大潮小很多而已。鉴于此,边读边想画面,对于理解大潮是“天下奇观”,更是一个阅读的好方法。

   三、教学目标(结合教师用书的“单元目标”和“教学重点”确定)

  (一)认识“盐、薄、屹”等13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二)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三)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五)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进一步感受大潮的“奇”。

   四、教学难点

  从视觉和听觉等多角度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惊叹与震撼。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盐、薄、屹”等13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能找到中心句,梳理写作顺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3)小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学习这些课文,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一边在脑海中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2.导入,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板书课题:1 观潮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谁能说说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预设:“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过渡: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要从课题开始。那么,作者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请大家默读全文。

  (4)学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作者是怎样评价钱塘江大潮的呢?(预设:天下奇观)请画出全文的总起句。

  (5)引导学生理解:“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是“看到的景象”,题目“观潮”的“观”意思是“看”。

  (三)检查自学,感知文意

  1.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1)读准后鼻音。

  出示:昂首挺胸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浩浩荡荡  

  通过指名读、分组读等形式进行。引导:加点字均为后鼻音,注意读准确。

  (2)指导“薄”的读音,根据语境辨别字的读音。

  出示:薄雾、很薄、薄弱、稀薄、单薄、淡薄

  请学生辨析,最后归纳总结:“薄”字单独使用时常读báo,且多用于口语,与“厚”相对,如纸很薄、薄饼等;读bó时常用于书面语中,如薄弱、稀薄、单薄、淡薄等;这里“薄雾”的“薄”读bó。

  2.梳理写作顺序,提炼感受。

  (1)引导: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请默读2-5自然段,圈出表示描写顺序的标志性词语,填写导学单。

  (2)梳理课文描写顺序,试着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3)小组交流,结合导学单,归纳2-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全班交流订正,预设部分内容归纳如下:

  第二自然段:观潮的人山人海、充满期盼。第三、四自然段:响声如雷、出现白线;白浪翻滚、浪潮飞奔、声音浩荡;第五自然段:余波奔涌、风号怒吼。

  教师相机板书: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人山人海     响声如雷    余波奔涌

  充满期盼     浪潮飞奔    风号怒吼

  (5)全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观潮前人们充满期盼,观潮时潮水由远及近的壮观场面,以及潮头过后余波奔涌的场景。

  (6)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作者具体写了大潮的哪些方面,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来说明它是天下奇观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05:0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进一步感受大潮的“奇”。

  (二)复习导入,回顾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词语: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教师检查,纠正个别读不准的字音。

  2.引导回顾课文: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聚焦“画面”,自主研读分享

  1.学生默读2-5自然段,勾画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边读边想象。

  2.联系生活经验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角度展开想象,借助导学单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3.集体分享,想象“画面”。

  举例:(1)品读想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引导交流:生活中哪些事物有两丈多高呢?两丈多高的大树、两丈多高的楼房、两丈多高的山崖……生活中的“墙”又是怎样的呢?如果这堵墙在不断移动,排山倒海而来呢?

  学生借助“导学单”交流想象的画面,并展示朗读。

  预设:读了“两丈多高的水墙”,我仿佛看到了一堵两丈多高的银白色的水墙,而且这堵墙横跨整个江面,宽达几公里,我深深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那排山倒海的气势,真是世间少有。下面我为大家朗读这句话……

  (2)品读想象: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引导交流: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巨大的声响?演奏时的锣鼓喧天,过年时燃放的爆竹……这些声响也许都不足以形容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震撼,谁来说说,读了这句话,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学生借助“导学单”交流想象的画面,并展示朗读。

  预设:读了这句话,我仿佛听到了潮水奔腾的声音。那潮涌的声音就像一架飞机从我头顶飞过时发出的声音一样,震耳欲聋!下面我为大家朗读这句话……

  点拨:可重读“山崩地裂”,读出大潮的声势浩大。

  4.小结:像这样抓住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角度展开想象,我们的头脑中就会形成动感的画面,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链接“资料袋”,探秘大潮成因。

  (1)过渡: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我们深刻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那么钱塘江大潮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阅读课后“资料袋”。

  (2)提问:谁来说说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是什么?

  (四)诗文参照,加深理解。

  1.学习诗歌《浪淘沙(其七)》。

  (1)导入:钱塘江大潮是天下之奇观,很多文人墨客纷纷前往观赏,不少诗人还为之写诗赋词,其中,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绝《浪淘沙(其七)》,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诵读。

  (3)说说诗句意思。预设:八月的钱塘江大潮涛声就像是山崩地裂、惊天吼地那样传来,数丈高的潮头撞击岸边的山石又倒回(与涌来的浪头相撞)。很快,大潮退回江海汇合之处,重归大海,而在江岸边,大潮卷起的座座沙堆就像洁白的雪堆。

  (4)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预设1: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对应文中“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预设2:诗句“头高数丈触山回”,对应文中“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5)诗文参照,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

  (五)巧搭支架,尝试背诵。

  1.导入:背诵的时候,容易错字、添字、漏字,如何才能做到快速而又准确地记住内容呢?请同学们尝试背诵3-4自然段,找一找背诵的方法。

  2.学生交流记忆方法的好处。

  预设:(1)用填空法背诵。第四自然段:那条白线       。再近些,         。浪潮越来越近,         ;那声音              。

  (2)用提取关键词法背诵。第三自然段:隆隆的响声→潮来了→踮着脚→风平浪静→一条白线。第四自然段:很快地→水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3.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七、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或课外阅读活动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1: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