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0-9-21 06:04:01
|
只看该作者
在上海呆了近一周,工作没有去完成,课也没有上,花费了许多的钱粮,所以心里多少有点不安,总得写点什么东西出来塞塞责。但是我这个人向来慵懒,在近一周的时间里,笔记没有记多少,照片也没有拍几张,所余下的也只有一些零碎的片断可记。只是人类的思想是如此复杂,我的七想八想里,难免有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也许会亵渎如此高大上的培训,真实与装高大,这实在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我只能寄希望于,这些无聊的博文,其实除了作者聊以自慰外,其实读者寥寥。
所谓的课程建设实在是一个很高大上的名词,在我浅薄的教育观念里,课程的设置其实与一线教师并无多大的关系的工作,倒并不是我们懒,而是我们的理论水平真的不够,教育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虽则对一个个体来说,学校教育不一定决定他的未来,但是大到一个国家民族,教育实在是一件生死大事,不得不慎。具体的教学由一线教师来完成,但是课程的设置则只能由学养丰富的专家们来建构,分工明确。但是现在的理念似乎却变了,课程建设可以由学校来建构。这到底是进步呢?还是什么呢?我实在是不好说。有人说,教育当然要自由,博取众家之长,允许有多种不同的想法,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嘛!说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总是联想到我国历史上最符合这八个字的两个时代:战国时代和民国时代。前者实在是太久远,我了解不多,民国时代的教育倒是知道得不少,即便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将民国时代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教育最伟大的时代,名家云集,精英辈出。我有时候读书,对那时的大师们也是心生向往羡慕之情。只是不明白的事,如此多的大师,如此丰富多彩的教育,当三七年日本人挟长枪短炮打过来的时候,却是一败涂地,科技上。军械枪炮比不过人家,人文上,汉奸伪军倒是举世闻名,反而浴血奋战的,大多是没有受到教育慧泽的草民们,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幅川军出蜀的照片,看样子就是文盲。好吧,扯得远了,我其实是想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教育其实是专制的,自由什么的都是鬼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一向是专制的,倒是建成了如今的繁华景象。民国教育确实自由,但是,教育倘不能换来米粮与盛世,都是骗子。所以我仰慕学术自由的民国风流,却愿意活在教育不自由的当下。唉,我实在是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低俗之极的人,无可救药了。
听了三节讲座,除了刘濯源教授的讲座感觉有所收获之外,其余的,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徐淀芳老师贵为上海市教研室主任,讲的东西离我实在太远,好吧,我们区的教研员我有时候都需要仰视,这中间还是隔着不少层级的。杨振峰校长执掌沪上名校,眼光实在是太高,将杭师大的毕业生斥为学渣,我出身安庆师院,那岂不是渣中之渣?只是全国百分之九十的中学老师都是如我这般的渣中之渣吧。这实在也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所谓夏虫不可与语冰。我有做夏虫的自觉,于是对他所说的繁华景象实在是提不起兴趣,于是发了很长时间的呆。
洋洋洒洒地写了这么多,差不多也可以塞责了。最后来个总结:课程建设这东西我觉得还是应该要量力而行,分清主次,在学校主要工作已经完成得很好的情况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量力开设一些小型的、实验性的开放性课程是可以尝试的。太高大的东西只能是少数学校的玩具,放在橱窗里展示下就行了,那种晶莹剔透,如水晶般光彩的玩意儿却是建不成大楼的,真正做大楼的,还得是黑不溜秋的泥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