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22:2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 公民意味着什么(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六年级         课时:第1课时
提供者: 孙丽丹        单位: 苏州市吴江区莘塔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教学内容是公民意识教育,是本单元的起点。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他们公民意识薄弱,普遍缺乏公民身份认同和公民意识缺失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从公民身份和基本内涵这些基本的知识开始。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重视公民意识的自我形成和公民素质的自我提高,深化国家观念,提高个人的公民道德水平和民主意识,养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与技能:理解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含义,掌握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的确认方法;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探究、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提高阅读与分析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强化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感悟公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从感情上热爱自己的国家;从理性上理解作为公民,个人与国家所具有的法律关系;重视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深化国家观念,养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1.认知结构方面。学生在日常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中,可能通过阅读、大众传媒或与成年人的谈话,已接触过“公民”一词,但在认知上一般倾向于“人”的说法,未能在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角度上了解公民的含义。
2.情感态度方面。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前期,心理上的自我意识和独立需求为公民权利意识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心理基础;但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情感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尚不平衡,关于公民义务的道理可能对部分学生来说会难以理解。
3.由于这一代青少年中有数量众多的独生子女,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义务意识较为浅薄。对他们进行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对培养青少年的健全的人格成为合格的公民,是很有必要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注意切合品德课程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问题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展开学习过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强调思考人生与关注社会有机结合;着力优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及已有阅历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通过创设情境、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达到本节课中知识的学习认识,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闻回放
(新闻回放)(PPT课件)2015年年初,也门安全局势突然恶化,战事迅速蔓。约600多名中国公民受困也门。根据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也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任务。至3月30日,571名中国公民已全部安全撤离也门,同时还协助罗马尼亚、印度、埃及等国的公民平安撤离,赢得了举世普遍赞誉。       
观看新闻
新闻回放,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社会的窗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最生动的教材之一。通过看新闻,让学生集体感受、思考,导入新课。
二、提问导入
看完新闻后提问:
1.几百名中国人从被困也门到营救成功,从普通民众到我国最高领导人,都关注着什么?   
2.几百名中国人的命运为什么会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乃至普通民众的关切?
3.师总结:因为他们是中国公民,是中国的一分子。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国家和政府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民意味着什么。       
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新闻,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强烈地想要去了解有关公民的一些知识。
三、公民身份的确认
师:为什么中国公民在国内外受到如此的保护呢?这还要从公民的起源和定义说起。          学习新知。         
1.公民的起源
知识窗:“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公民的限制很严格: 必须是本城邦的男子 父母也得是本城邦的,而且得是成年男性,也就是说四种人不可能成为公民,一种是女性,第二种是奴隶 第三种是外邦人,第四种是本城邦未成年男性。
师:看了这段介绍,你们觉得在古希腊,所有人都有公民资格吗?哪些人没有?
2.公民
定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3.中国公民: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条件限制吗?
注意: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
4. 国籍及其取得方式
(1) 定义: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2) 国籍的取得方式:
依据出生取得,这是取得国籍最普遍的方式,也称为出生国籍,对于出生国籍,我国国籍法的相关规定:  
①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比如我们)。
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国外,具有中国国籍(旅游、度假、留学、外出务工等);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不具有中国国籍。  
③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中国公民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
通过加入取得,即通过婚姻关系、收养关系、自愿申请等方式而取得某国国籍,也称为继有国籍。对于继有国籍,我国国籍法是这样规定的:必须具备两个前提,而且还要符合法律的规定。两个前提是:申请人必须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申请是出于本人的自愿。法律规定的条件是:申请人为中国公民的近亲属;定居在中国;有其他正当理由。只要具备上述两个前提,同时又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条件之一的申请人,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3)双重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还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因为我国法律不承认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杨振宁放弃美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的事迹
①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后,还是中国公民吗?
②如果他没有放弃美国国籍,是否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为什么?
5.华侨、华人与华裔的区别
华侨是有中国国籍,但居住在外国或在国外长期生活的人。
华人是外国国籍的中国人。
华裔是指有中国血统的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
根据情境研讨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和讨论:我国法律不承认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通过知识介绍,让学生对公民身份的确认有初步的认识,为之后的内容做铺垫。
通过材料分析,开动学生的思维,从未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四、分组探究
选取公民生活中的几个片段,评价哪些属于对公民身份的正确看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师:到底该怎么判断自己或他人是不是公民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五张图片,思考哪些是对公民的正确看法,哪些是对公民的错误看法?并说说你的依据。
出示幻灯片
1)王小青领取了居民身份证说:“我终于成为一个公民了!”
2)小旷很羡慕那些参加成人宣誓仪式的高中同学:“他们真光荣,正式成为公民了。”
3)小怡在看刚出生的表妹的照片:“小姨家又多了一个公民了。”
4)张萌到机场送朋友燕燕出国留学:“真遗憾,燕燕从此不再是中国公民了。”
5)志强的邻居因涉嫌抢劫伤人被逮捕了:“他犯罪坐牢,一定会被剥夺公民身份。”        
①小青的看法不正确,公民身份证只是公民个人身份的证明,我们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不受是否拿到身份证的影响。  
② 小旷的看法不正确,我们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也不受年龄的限制。
③ 小怡的看法是对的,国籍的取得方式很重要的一种就是因出生而获得,她小姨的女儿一出生就是公民了。  
④张萌的看法不正确,陈燕虽然出国留学了,但如果她不加入外国国籍,她还是中国公民。(如果加入了外国国籍,她就不是中国公民。)
⑤志强的看法不正确,他的邻居受到刑罚处罚, 坐牢只会被剥夺某些政治权利和自由,但他的生命健康权等人身权利还在,依然具有中国国籍,自然仍然是中国公民 。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对公民的身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五、国家与公民
师过渡:那么取得一国公民资格意味着什么?
师:意味着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缔结了一种法律关系,成为了某个国家的成员,一个主权国家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公民,没有脱离公民的国家,也没有脱离国家之外的公民。所有公民都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六、课堂总结
1.师:国家是公民权利的强大后盾,我们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幸福和骄傲,我们要做合格的小公民,努力学习,遵守公德,让祖国人民对我满怀信心。
2.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公民道德歌。
3.师:伟大祖国,伴我成长;刻苦学习,再创辉煌!
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学生一起朗诵。        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新教材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自我评价:形成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能力。
表现型评价:在特定的任务和真实的情景中观察、收集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表现。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3.公民意味着什么
1.公民的起源
2.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①起源
②公民
③中国公民
④国籍及取得方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22:25:18 | 只看该作者
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zip (12.69 KB, 下载次数: 736)


打开微信扫描下面图片关注即可
如果已关注并遗忘密码,请扫码进入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的下载密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4: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